蛋雞腸毒癥的病因與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蛋雞養殖量呈增加趨勢,存欄量達到30萬只。蛋雞腸毒癥屬于蛋雞生產過程中比較突出的一種條件性代謝失調疾病,對蛋雞生產造成一定影響。為進一步提高蛋雞養殖水平,本文簡要分析蛋雞腸毒癥的病因與防治措施,以期為相關從業者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 蛋雞腸毒癥;病因;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58.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6-99-2
隨著近年來安徽省廬江縣蛋雞養殖量的不斷增加,年存欄量已達到30萬只。由于不停地發現蛋雞腸毒癥病的病例,引起了養殖戶和基層畜牧獸醫工作者的重視。蛋雞腸毒癥屬于蛋雞生產過程中比較突出的一種條件性代謝失調疾病,對蛋雞生產造成一定影響。雖然蛋雞腸毒癥的病因比較明顯,但是治療難度較高,許多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因為疾病治療方案選擇不佳,導致整體療效下降,從而出現蛋雞病死率持續提升的現象。因此,探討蛋雞腸毒癥的病因與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 蛋雞腸毒癥流行特征
蛋雞腸毒癥主要發生于產蛋雞,以產蛋率較高以及初產雞群為主,病雞在夜間的死亡率較高,死亡病雞的疾病表現以泄殖腔最為明顯,肥胖雞的疾病表現最為突出。雞群中經常會出現癱瘓的病雞,如果發現應及時挑出,并放在室外的通風陰涼位置,早期發現并處理后一般可自行恢復[1]。
2 蛋雞腸毒癥的臨床癥狀
感染腸毒癥的病雞前期精神狀態會比較理想,采食量與飲水量相對比較正常,產蛋率一般在90%~93%,隨著病情的延續,部分病雞會出現瘦弱、體質量偏輕、雞冠蒼白色、觸感干硬且薄、體表的皮膚彈性較差以及雞明顯營養不良等癥狀。多數感染蛋雞腸毒癥病雞都存在腹瀉、拉稀、消化不良及糞便黃白色或紅褐色,同時帶有未完全消化的飼料殘渣的現象[2]。產蛋期存在蛋殼薄、沙蛋殼及易碎的特征,破蛋率較高,雞蛋的顏色淺且色度差,同時病雞還存在癱瘓的可能。
蛋雞腸毒癥經常會被誤診為輸卵管炎或軟骨病,鑒別過程中需要明確不同疾病的具體表現。輸卵管炎的表現以雞群產蛋率不穩定為主,病雞一般無腹瀉癥狀,同時雞冠和體質量等方面改變并不突出。軟骨病則是以鈣、磷代謝異常為主,屬于營養代謝類的疾病,臨床表現以骨骼異常發育、胸骨彎曲、骨節質脆及翅骨容易折斷等為主,雞群產蛋率也不穩定。因此,鑒別難度較高,需要結合產蛋效果與機體表現進行分析[3]。
蛋雞腸毒癥的病理解剖結果顯示,病雞的羽毛相對比較完整,肛門的部位存在羽毛污穢,小腸道存在明顯的彌漫型出血或出血斑,腸管內部存在容物稀薄,盲腸的扁桃體存在腫脹表現,無明顯的出血跡象,喉頭、器官、肺臟、心臟以及脾臟等均無明顯的病變表現。
3 蛋雞腸毒癥的病因
當前我國多個養殖業發達地區無論是商品肉雞還是蛋雞育雛、育成以及產蛋等階段都存在蛋雞腸毒癥發生的案例。同時,近些年蛋雞腸毒癥的發病率正處于快速提升階段,蛋雞腸毒癥一般發生在20~80日齡階段的病雞,最早發生在5日齡,發病率一般在10%左右,最高接近100%,發病后會導致產蛋雞的高峰下降或無高峰,產蛋率下降在10%左右,一年四季均會發生,其中夏季高發[4]。
蛋雞腸毒癥的病因主要有以下4種。一是夏季溫度過高時,雞群在高溫的環境下呼吸頻率會不斷加快,導致雞群出現酸堿不平衡的變化,從而逐漸發展為呼吸性堿中毒。另外,產蛋后會出現生殖功能的改變,卵巢與輸卵管所需要的營養會相應提升,此時機體的血液以及營養元素的分配會發生改變,并大量地傳輸到卵巢以及輸卵管等血液中,大腦與心臟等器官的血液供應會隨之下降,并達到危險水平,導致大腦與心臟缺血缺氧,從而形成組織改變、壞死以及機體功能障礙等改變。二是氣候環境影響。一般由于夏季氣候環境的特殊性,炎熱、潮濕、雞群的密度相對較大以及養殖舍內的通風效果較差,導致空氣中缺氧問題不斷加重,此時血液的氧氣攜帶能力會逐漸下降,再加上產蛋雞的物質代謝更加旺盛,所以氧氣消耗量會隨之提升。當缺氧的程度超過機體本身的承擔能力時,將導致供氧不足衍生疾病。三是營養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飼料的配方不合理,夏季蛋雞的營養需求量更多,如果鈣的添加量不足或者鈣、磷比例不足,將導致營養不足,從而影響蛋雞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夏季天氣炎熱,高溫會導致產蛋雞的采食量逐漸下降,進一步加劇機體營養缺乏問題。此外,因為電解質的丟失,導致大量的腸黏膜細胞遭受損壞,從而衍生出生理生化性障礙。例如,鉀離子大量丟失,將使心臟過度興奮,這也是雞群猝死的高發原因之一。四是感染問題。首先,球蟲感染。小腸球蟲的感染屬于蛋雞腸毒癥發生的主要原因。因為小腸球蟲在腸道黏膜中會出現大量繁殖增生,導致黏膜厚度改變,從而引發脫落與出血癥狀,嚴重影響營養吸收,也會直接影響蛋雞對水分的吸收。雖然雞大量飲水,但也會出現脫水癥狀。其次,細菌感染。感染小腸球蟲時,會促使小腸黏膜組織積累大量的乳酸,從而使腸道pH值明顯下降。由于腸道的pH值發生改變,腸道的菌群會出現明顯變化,有益菌會不斷減少,有害菌會明顯增多,其中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含量會顯著提升,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4 蛋雞腸毒癥的防治措施
關于預防措施方面,首先,需要在雞開始產蛋前,保障雞的每日糧中骨粉的含量和質量,同時確保鈣與磷的配比合理;其次,需要適當提升產蛋雞與高產蛋雞的飼料營養水平,尤其是在夏季天氣炎熱時應額外添加,保障日糧中的營養充足性;再次,降低飼養的密度,強化通風管理,盡可能緩解和控制熱應激問題的發生;最后,預防因為高溫而導致的缺氧問題,養殖舍中應采取通風降溫與濕簾降溫相結合的措施,以實現溫度控制,從而降低疾病發生率。
可以用于治療雞腸毒綜合癥的禽藥有很多。對于具體用藥方法,推薦采用腸毒清、無疫康及魚肝油混合飲水的治療方式,其中腸毒清、無疫康及魚肝油混合飲水以1:1:10的比例使用。腸毒清可用氧氟沙星、甲硝唑及鹽酸林可霉素等替換,按說明量添加使用。腸毒清也稱腸毒清酵素,是一種針對腸皺褶毒素的酵素。該藥物能實現促進排毒、改善代謝功能、凈化血液及提高抗菌防御能力的作用,該藥物不僅可用于蛋雞腸毒癥的治療,還能用于血栓和結石等的治療,短期療效比較突出。無疫康是采用金絲桃素和金銀黃提取物為主制成的,蛋雞腸毒癥治療時用量為1 t飼料添加100 g,主要功能有控制球蟲、改善黏膜、修復損傷部位、吸附毒素及改善腎臟保護效果等。魚肝油采用濃縮魚肝油,魚肝油中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不僅可以有效地改善病雞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各種疾病,而且能改善腸道疾病,有效修復病原性或非病原性的腸道損傷、黏膜損傷,提高腸道功能。魚肝油一般用藥方式為1 t飼料添加1 kg,連續用藥3 d[5]。此外,具體治療中,用藥3 d后需要及時檢查,對蛋雞的腸道消化功能進行評價,如果質量較差可繼續用藥,如果有所好轉可以適當減少用量。用藥時可以在夜間采用冰爽應激糠,其成分主要為黃芪多糖和黃岑甙,以400 kg水加入一袋(200 mg)作為標準使用,同時加入1%磷酸氫鈣拌料,持續加入15 d,此用藥方式的整體效果突出。針對發病比較嚴重的病雞,需要在00:00—01:00適當開燈,并讓病雞獲得充足的新鮮涼水,盡可能減少血液黏稠變化,控制心臟負荷壓力和死亡風險。如果存在癱瘓的病雞,應將癱瘓的病雞及時挑出放在室外通風陰涼的位置,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嚴重程度,并減少死亡風險。 發病后的病雞存在體質較差、缺少力量產蛋以及肛門收縮效率低的特征,直接影響產蛋的質量,所以需要采取相應的治療方式進行干預。推薦采用中藥配方的方式進行干預,配方為10 g黃芪、10 g黨參、10 g白術、10 g知母、10 g石膏、10 g陳皮、10 g山楂、10 g神曲、10 g白頭翁、10 g灸甘草、20 g穿心蓮及60 g滑石,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末,并加入到1 000 kg飼料中。配方中的黃芪、黨參、白術以及陳皮等能補中益氣,可以有效解決肛門憋蛋、肛門收縮乏力與緩慢的問題,配方中的知母、石膏、滑石以及甘草等能有效解決雞內熱而導致的中暑問題,且對熱應激反應具有一定預防作用。配方中的山楂、陳皮、麥芽以及神曲等能有效解決夏季氣候環境炎熱時雞采食量較低的問題。此外,配方中的其他藥物,如白頭翁和穿心蓮,可有效解決腸炎癥狀,對后續腸道功能恢復以及產蛋質量提升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6]。
5 結語
蛋雞腸毒癥屬于危害性較高的一種疾病,預防大于治療。具體養殖過程中,需要注重預防性保健工作的開展,結合較高的飼養管理水平,盡可能保障雞群健康生長。如果出現發病雞,應及時隔離處理,并根據病雞的疾病表現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干預措施,盡量做到疾病的早發現與早治療,從而降低蛋雞的死亡率和疾病影響,提升養殖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玉,李恩凱,孟彥淼.飼糧添加酵母寡聚糖對高密度養殖條件下蛋雞生產性能、蛋品質、血清生化指標和腸道健康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7(3):104-105.
[2]張亞楠,魏單平,韓瑞麗.高產期不同產蛋水平蛋雞腸道微生物群落特征[J].中國獸醫學報,2017(6):105-106.
[3]趙冬鳳,潘青,陳有旺,等.蛋雞感染H9N2并繼發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病例分析[J].中國動物保健,2017(4):244-245.
[4]邱占全.蛋雞硒中毒癥的原因、癥狀、診斷及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8(1):102.
[5]姜琪.借鑒羊腸毒血癥防治方法巧治雞腸毒綜合征[J].養禽與禽病防治,2017(7):38-39.
[6]黃坤.蛋雞產蛋下降綜合癥的癥狀、診斷與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7(2):1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1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