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眾所周知,水利水電工程關乎國際民生,其施工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滑模技術安全抗震、施工便捷,得到了廣泛應用。對此,筆者分析了滑模技術的施工原理和特點,并探討了其應用要點,希望對提高水利水電工程滑模技術的施工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 滑模技術;水利水電工程;應用
近年來,人們對水利水電工程的關注程度逐步提高,尤其是在強調高質量發展的形勢下,施工技術不斷涌現,如滑模技術的合理應用,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還有助于節約施工成本和時間,綜合效益顯著,因而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得以推廣應用。
1 滑模技術的施工原理與特點
滑模技術是一種相對先進的施工方法,主要利用液壓提升裝置完成模板的滑升,然后對豎向混凝土結構進行澆筑,每澆筑一層就滑升一定高度的模板,直至澆筑結束,不過在施工前應事先組裝好液壓滑模裝置,包括操作平臺、模板、千斤頂、支承桿等構件,并注意調平模板體系,保證構筑物的垂直度[1]。
較之一般混凝土施工技術,滑模技術可降低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難度,作業效率更高,由于模板周轉次數的減少,可減少因模板損耗帶來的施工成本,連續性的澆筑特點,還可以縮短工期,提高施工質量,基于柔性支撐系統的滑模技術組裝更加靈活、更為安全可靠,滑升能力更強。
2 滑模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應用要點
2.1 完善液壓提升系統
液壓系統對于滑模技術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這是因為液壓控制臺連接著油路與千斤頂,千斤頂連接著被提升的物體,且在滑升過程中,高壓油泵會在電動機的作用下先后經過靜止閥、換向閥以及分油器及其管路將油送至千斤頂為其提供作業動力,然后在不斷的供油與回油中千斤頂完成重復性的壓縮和復位,促使支撐桿上的模板裝置不斷上升。假設水利水電工程選用的是額定頂推力為60KN的滾珠式千斤頂,那么在實際施工時則要選擇一半的頂推力,并結合公式N=(∑F)/(Pφ)確定千斤頂的數量N,其中∑F代表全部荷載,P和φ分別代表千斤頂的提升力和拆減系數(一般設為0.7)。而在計算支撐桿承載力時,可選用一般的建筑鋼管,但要控制接頭錯開率低于25%,在手提磨光機的作用下打磨焊接接頭,并使其數量與千斤頂數量一致,用于提升模板剛度,同時選用公式P=(α40EJ)/{ K(L0+95)}2計算支撐桿的承載力,其中α為工作條件系數,可在 0.7-1.0之間取值,E為彈性模量,取值2.06*104KN/cm2,J為脫空長度,K為安全系數至少為2,L0則代表千斤頂卡頭與混凝土表面的距離[2]。
2.2 加強滑模結構控制
滑模結構中的模板控制非常關鍵,也是水利水電的施工重點,具體控制時既可以用水平儀器也可以借助千斤頂同步器,為了切實避免滑模結構發生偏移,一般會結合使用吊線與激光照射儀對其進行嚴格而準確的測量,以便及時發現滑模變形的精確位置,并采用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如果滑模確實變形,可自上而下確定豎井結構的直徑范圍,盡可能保證豎井穩定并減少變形。
2.3 重視模板滑升速度
水利水電工程中會涉及大量的鋼筋安裝,為防止交叉作業的不良影響,必須加強工種之間的協調性,而合理的模板滑升速度控制不失為一個有效方法。因此在初升階段,即混凝土厚度處于600~700mm時,需要及時檢查其凝結狀態,并確認滑模裝置達標,待初澆結束3~4h后開展試滑試驗,此時提高千斤頂50~60mm左右,用于對混凝土是否可以脫模、時間是否合理進行判定。在滑升階段,先要保證提升模板的速度稍低于混凝土的澆筑速度,當澆筑位置距離模板上口50~100mm時可以正常速度對模板進行提升。在末升階段,即模板高度距離建筑頂部100mm左右時降低滑升速度,并注意兩者保持200mm距離之前進行超平與找正,以確保最后一層澆筑的混凝土交圈均勻,澆筑精準。通常每層澆筑的混凝土高度在200~300mm時模板高度可滑升9~12次,時間可控制在20~40min之間,當然具體數值還應視情況而定[3]。
2.4 降低滑模施工偏差
水利水電工程滑模施工偏差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具體的施工操作和管理,如在模具安裝環節,應做好鋼筋預埋工作,使其地面露出的高度低于15m,待閘墩底板作業結束后及時清理地基并鑿毛處理混凝土,為更好地保護模板,應在地面增設10~20cm左右的木質墊板,并在預定位置借助吊葫蘆放置單元,配以螺栓固定減少偏差。再如在檢測滑模時可在鋼制墊板的作用下填高千斤頂,通過壓迫支撐軸形成一定的位移,促使平臺與模板整體的良好融合,使其按照預設的方向滑升,進而減少誤差,提高灌漿質量。
2.5 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
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提高可從三點著手,一是強化材料質檢,尤其是水泥、砂石、添加劑等施工材料的選用,必須為正規廠家生產且具有質保書,同時盡量保證材料性質穩定、熱量低,像水泥材料要基于科學的存儲以防受潮質變,為避免混凝土收縮裂縫最好選用防裂性強的添加劑以及無雜質的砂石等。二是注意科學配比,如基于嚴格的配比試驗確定最佳的水泥和水的用量以及攪拌時間,以在整體上提升混凝土的強度和性能,為滑模施工奠定基礎。三是控制澆筑速度,盡量保證混凝土澆筑與滑模升降的統一性,通過振搗方式、力度、次數和時間的合理控制,對滑模爆裂情況予以規避。
此外,還應盡可能減少模板自重對滑模平臺的不良影響,并減少平臺材料的堆放,可通過少堆放、勤上料保證平臺剛度。
3 結束語
總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質量的可靠性離不開施工技術的支持,為更好地促進工程建設與發展,就必須加大滑模技術的研究力度,掌握施工要點并予以不斷完善,以此充分發揮滑模技術優勢,提高應用水平與價值,打造安全優質的水利水電工程。
參考文獻
[1] 葉健.淺談滑模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9,(11):207.
[2] 代國.滑模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實施[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09):236.
[3] 徐青.滑模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實踐[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08):2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1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