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住宅設計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全球生態建筑的大背景條件下,我國的生態環保建筑理念也逐漸發展起來。在當代的住宅建筑設計中,如何把生態建筑理論運用進去,已成為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生態建筑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種資源,采用環保的建筑材料實現資源的可循環利用。這種生態建筑模式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
關鍵詞 生態建筑理論;住宅設計;技術策略
引言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建設,我國的現代化腳步在加快,但是在科學技術方面還有所提高,對于能源之間的耗費也是巨大的。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較而言,在能源的儲備上是低水平的。隨著環境的污染嚴重,我國提出了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在傳統的住宅建筑上,以往只考慮到了居住的舒適性但忽略了建筑用材的環保性,最終這樣的建筑模式給城市環境帶來了破壞,也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在現代城市環境中植被越來越少,噪音污染,空氣污染等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這就需要現代的住宅建筑設計從生態建筑理論出發,充分考慮到環境與人類居住環境的和諧共生,將生態建筑理論運用到建筑住宅設計中來。
1 生態建筑概述
生態建筑是指建筑物的設計讓人們居住感到舒適外,更應讓建筑物和自然環境之間和諧共生。在建筑中充分體現到可持續性,將建筑施工期間以及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化,有潛力成為一種新的建筑組織原則,是一種新的現代主義思想。在這樣的生態建筑下,讓人們的生活生平更加積極健康,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理論。這種生態建筑理論綜合運用生態學和建筑學,環境學三者的有機統一,利用它們的先進研究成果,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生態建筑理論可以綜合用到各種的自然資源,在設計上用到廣泛的技術,在住宅的電力,供水,供暖,住宅能源的設計上都體現出來。在此之外的建筑住宅外環境中,對建筑綠化的設計,住宅通訊,物業,煤電使用設備,住宅的節能減排,垃圾回收等都需要做出合理科學的規劃。在進行住宅設計中,用生態學原理方法將人,建筑,自然,社會等方面有機統一,進行有目的的規劃對自然合理改造利用,找到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生態建筑。
1.1 生態住宅定義
生態住宅又成為健康住宅,生態住宅居住總體體現出住宅的布局,空間組合,房屋構建,自然能源的利用,綠化系統,生活服務的相關配套設施,都以提高人類居住生態環境為出發點,保障人類的生活,生命質量為目標。
1.2 生態住宅原則
生態住宅充分利用生態學的原理成果,遵循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住宅設計中的各組成因素,將物質材料在建筑設計中得到最優的利用,實現高效,低耗能,無污染的生態平衡。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追求人,自然,建筑三者的和諧,在“以人為本”的理論下,建設一個舒適,健康的住宅環境,為人類提供健康住宅。生態住宅的總體目標以保證健康、舒適、高效、節能和美觀[1]。
2 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2.1 加強對建筑形態的設計
建筑的形態設計是一個建筑物的外觀造型設計。在傳統的住宅建筑設計中,常出現建筑物的不和諧問題,建筑物的造型與環境不和諧很明顯。在生態建筑上恰恰與傳統建筑相反,在生態建筑上,重視了建筑住宅的外觀造型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特色相對應。在住宅建筑的外觀造型上和自然環境相融入時,就會給人一種建筑物視覺上的美,除此之外,在構建建筑物造型上時設計師通過豐富的想象,再通過自然特色元素的融入,設計出的建筑物就有特色,達到令人賞心悅目的效果。例如在中國傳統的建筑上,設計師根據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建造出不同地域特色的建筑造型及風格,在傳統建筑上斗拱的設計技術也是受到國內外的高度贊賞。在建筑設計上,建筑師研究建筑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用優美線條的勾勒,避免了死板的直線關系,在不同的環境上采取流暢的線條來展現出建筑物的魅力,在造型上給人視覺上的沖擊。
2.2 充分考慮建筑物所在的地域環境
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上的運用要充分考慮建筑物所處的地理環境,在對建筑物的總體規劃上,讓建筑物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在建筑物設計的發展歷史中,建筑物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在古代建筑中,一般建筑物都是和自然環境相互映襯,古代建筑物的選址也是充分考慮到自然環境因素。但在現代的建筑中,因為資源的稀少,在選址上越來越背離自然環境因素,在城市的住宅建筑上,很難有綠色植被的覆蓋,大多數建筑材料都時鋼筋加混凝土的材料。所以如何在建筑設計上充分考慮自然環境生態因素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條件。在住宅建筑設計上,更是要運用各方面建筑理論知識做支撐,在環境科學,生態科學之間將建筑物與生態環境完美結合。
2.3 對建筑材料的合理選擇
生態建筑設計理念是可持續發展的最直觀體現,在進行生態建筑上時,選用環保健康的材料。在住宅建筑物的設計上,考慮建筑能源的使用和垃圾回收,節能減排方面的科學設計。在現代住宅生態建筑上處處體現環保健康理念,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通過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節省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在建筑施工中,可以利用物美價廉的泥土,在建筑材料的運輸費用上能降低成本,也能實現可循環利用。除了土質的材料外,在國內外出現的新型環保材料,人們通過垃圾的回收利用,在經過先進技術的加工處理,出現了一種“生態水泥”這種材料能節省資源,而且價格低廉,這種材料的出現后可以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城市中生產出來的建筑垃圾,實現廢物的再次利用,符合生態建筑的理念。
2.4 減少生態建筑垃圾的產生
在生態建筑的理論上,在對建筑施工時,應盡量減少建筑垃圾的制造,對建筑材料的精準技術計算后,減少材料浪費現象。大自然提供給人類的資源是有限的,不是無限供人類索取的,它的自然資源恢復是漫長時間的等待,因此更要在建筑上減少垃圾的排出,保護自然環境。
3 結束語
在當今各種資源日益消耗的情況下,生態環境的建筑理論設計觀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建筑師的重視和關注,這樣經過生態建筑理念設計下的住宅建筑也會受到世界人民的推崇與喜愛,這樣的建筑必然成為流行的趨勢。在這樣的生態建筑住宅建筑中,地球的環境問題能得到改善,最終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明輝,葉紫.淺談生態建筑觀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7):51-53,71.
作者簡介
季征(1978-),男,江蘇南通人;學歷:本科,中級工程師,現就職單位:青島天華易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設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