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治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經濟在快速的向前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經濟在高速發展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植物資源,國家針對植物保護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措施。通過探究植物保護技術和病蟲害整體治理,主要是為了降低我國植物資源的大量損耗,保障國家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植物保護技術;病蟲害;綜合治理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我國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就是自然,經濟社會之所以能夠得到穩定的發展,也全依靠于自然生態環境,人們必須要保護和尊重自然環境。隨著人們自身道德素質的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加強,因此加大了對植物的保護力度。在探究植物保護技術的過程當中,需要充分應用相關綜合防治技術,為植物的成長提供健康的環境,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一、植物保護的意義和必要性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首推的發展核心思想之一,國家越來越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植物,加強對植物的相關保護就成為了必要的措施。地球上的生物全都依靠植物得以生存,人們應該保護植物,植物的健康生長對溫室效應以及氣候極端化的預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可以吸收空氣中多余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對氣溫起到調節作用。植物還可以對生態環境中的水質進行凈化,可見植物對于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通過保護植物可以改善居住環境。
二、現階段植物保護面臨的嚴峻問題
1.病蟲害的問題?,F階段植物保護面臨許多的問題,最為首要的就是植物保護理念過于落后,要想推動我國資源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病蟲害的問題。植物在整體生長的過程當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病蟲的危害。通過對病蟲害的來源進行分析研究,可以主要將病害來源分為兩類,無非是地上和地下兩方面。這兩個地方所存在的病原菌和害蟲,會直接導致植物組織結構發生病變,從根本上對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造成嚴重的危害,更有甚者還會導致植物的枯竭死亡。
2.生理性病害的問題。在植物生長的過程當中,嚴重威脅植物健康生長的因素就是生理性病害,而造成植物生理性病害的主要原因就是環境,環境的劇烈變化導致植物在生長時非常容易出現生理性病害。人類活動導致光照強度、氣溫變化、土壤水分和營養成分都和從前大不相同,現階段的環境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長。土壤當中有植物所需的必要養分,缺失養分中的任何一種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長,會大幅度降低植物對抗病害的能力,從而導致植物出現病蟲害現象。
三、植物保護和病蟲害防治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治理理念。為了確保植物可以得到全方位的保護,需要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當中更新理念,主要的治理措施是以預防為主,在病蟲害出現之前對植物進行保護,如果出現之后一定要進行綜合防治。國家越來越重視對于植物的保護,植物保護領域已經卓有成效。針對植物所出現的病蟲害問題,植物保護單位要展開相應的措施,在保護防治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以預防工作為主,不要等到植物已經出現問題時再進行治療,因為這個階段植物已經受到了非常大的傷害。在保護植物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根據植物實際生存環境對病蟲害進行預防,確保植物在受到病蟲害威脅時可以及時的治療。物理防治、化學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是最主要的治療措施,物理防治主要是通過溫度、射線以及光照對病蟲害進行治療,化學防治則是在植物生長的過程當中,利用農藥和殺蟲劑,生物防治這是通過了解植物的品種和生長環境,對這些條件進行適當的更改,可以起到病蟲害防治的作用。利用自然環境中植物和害蟲之間的自然關系,盡量去選擇生態環境中天然的“醫生”,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來解決不同程度的病蟲害問題,降低防治措施給植物生長帶來的危害。
2.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治。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意義非常重大,農作物種植如果受到嚴重的病種,就會降低最終農作物的產量,進而會影響到農民的收入。糧食作物遇到病蟲害所產生的影響是一系列的,最終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不利于社會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在治理糧食作物病蟲害時也需要非常的謹慎,在治理其他植物病蟲害時,只要確保植物可以健康的成長,防治措施對生態環境沒有嚴重的危害就可以了。但是在治理糧食作物病蟲害時,一定要慎重的選擇農藥,盡量選擇毒性較低的農藥,確保農藥不會給植物本身帶來影響,因為這些植物是人們的食物,要確保人們在使用這些糧食作物后,不會對自身的健康造成影響。治理糧食作物病蟲害的農藥還要工作效率高,否則整體的治理效果就不明顯,最終還是會影響糧食的最終產量。因此,在糧食作物病蟲害治理當中要選擇合適的農藥進行防治,從而使糧食作物的質量得到保障。
3.經濟作物病蟲害防治。在治理經濟作物病蟲害時,也需要考慮所選農藥對于植物本身的危害,比如榨取食用油的花生以及油菜,在整體防治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確保這些植物自身的基因不會受到破壞。對于經濟作物本身來說,如果自身基因受到了破壞,那么就會降低植物本身的經濟價值,最終,人們在使用的過程當中也會受到影響。在選擇治療措施時,還有針對經濟作物的用途,如果是棉花病蟲害防治,就無需考慮作物自身基因的問題,因為抗蟲基因的藥物可以有效地對棉花病蟲害進行防治,棉花本身又不會被人類所食用,所以自身基因的改變不會影響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反而會提高農作物整體的產量。選擇防治措施的過程當中,考慮到經濟作物的用途,植物自身整體的生長特點,植物所處生長地理環境,在綜合考慮以上的因素之后,選擇最適合植物治理的防治措施。
四、結語
我國對于植物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意識到植物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性,為了保障植物能夠得到健康生長,需要加大力度對病蟲害進行綜合治理。人們必須要保護和尊重自然環境,加大對植物的保護力度,充分應用相關綜合防治技術,通過保護植物改善居住環境。國家越來越重視對于植物的保護,植物保護單位要展開相應的措施,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來解決不同程度的病蟲害問題。通過對植物病蟲害的綜合治理進行分析,才能夠將病蟲害的威脅降到最低,從而為植物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坤明.淺談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治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9):266.
[2]梁友,梁廣曦.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治理解析[J].低碳世界,2017(31):298-299.
[3]宋伊真,劉桂伶,王美艷,徐術菁.園林植物養護和病蟲害防治[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30):1725.
[4]孔濤.植物保護存在問題與病蟲害綜合治理對策解析[J].種子科技,2018(6):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