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師德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教育之重,師德為基。師以德為本,育師先育德。我園通過不同形式的實踐加強了師德師風的建設與管理,更新了師德觀念,規范了師德行為,提高了師德水平。
一、以政治學習明師德,豐富師德內涵
師德是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一種內涵。我園通過四個“結合”,建構、內化了師德素養。
(一)結合政治學習明師德
當前,教育系統黨建工作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兩學一做”正有條不紊地推進。我們以規范黨建工作為抓手,深化政治學習,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以此提高教職員工的思想積極性、提升工作主動性和教學細致性,對幼兒園的良性發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推動作用。
(二)結合法律法規學習明師德
我園以“學《指南》、學法規、學系列文件”活動為基本著眼點,通過座談交流、問卷調查、案例分析、單位微信、QQ工作群等形式,系統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解讀《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等法規文件,明確教師應當遵守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范,增強法制觀念,提高職業道德修養。
(三)結合規章制度學習明師德
規章制度是高效工作的重要保證,為了使教師能對各項工作要求有明確認識,我們認真學習我園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對照、研討、細化。參照“做什么—怎么做—最終達成目標”這三個維度不斷完善,達到了各項工作制度人人皆知、如何規范開展各項工作人人皆知、各崗位考核評價辦法人人皆知。進而,我們就能更嚴格地執行工作制度,讓規范工作成為常態。
(四)結合警示案例學習明師德
我園經常結合社會和新聞熱點,開展系列警示教育活動。例如,結合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通過看視頻—挖現象—談體會—簽承諾等形式,提高思想認識,達到警示目的。
二、以制度規范正師德,強化師德約束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師德建設中,我園以制度規范行為,逐漸形成了具體化、制度化、規范化的“三化”工作模式。
(一)規劃建設重點,形成工作具體化
計劃是行動的方向,制定一份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計劃,是有效開展各項活動的基礎。每學年初,我們都會根據“幼兒園發展規劃”制定一份詳盡的師德建設專項計劃,圍繞專項計劃的目標和年度重點工作面向全體教職工進行解讀。幾年來,我園分別確立了“以責養育”“以愛養育”“以才養育”為主題的師德建設具體標準。
(二)完善規章制度,形成工作制度化
我園先后制定了有關教育教學、科研、學習、日常管理等的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制定的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了長效性、科學性、公平性、人文性等指標。同時,我們對制度進行細化分解,實行了臺賬式管理。
(三)細化工作流程,形成工作規范化
為確保各項制度的有效落實,我們通過細化制度的流程,讓每位教師的責任和師德師風在具體細節中都得到了體現。比如,在《班級教師交接班制度》的實施中我們細化了交接班記錄表,將記錄內容擴展為本日班級缺勤幼兒情況、出勤幼兒家長交代事項、晨檢和午檢情況、幼兒進餐和午睡情況、中途離園情況、發現問題及處理情況等十幾項內容,促使教師的交接班工作能夠細致地開展,實現了師德建設的規范化。
二、以平臺活動揚師德,彰顯師德風采
師德體現在教師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通過豐富而廣闊的平臺得以彰顯。
(一)在主題活動中揚師德
師德需要培育,我們通過以下主題活動加強教師自我修煉和展示:一是組織學生活動。通過每周一次的班級主題升旗儀式、 班級主題活動、節日活動、“走進社會大課堂”體驗活動等一系列特色活動,讓教師通過參與組織學生的活動,親身感受到教育的意義,從而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讓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也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慢慢地提高。二是校園文化精神打造。我園利用各種節日和工會活動時間,開展團隊比賽、拓展訓練等建設性活動,宣傳學校文化, 增強團隊意識,發揚團隊精神,使全體教師凝心聚力,共謀發展。
(二)在專業培養中揚師德
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是提升師德水平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在“培養專業化、個性化教師”的總目標引領下,采取“課題牽動,分層培養,個性打造,全面提升”的策略,全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繼而帶動教師用科學的教育行為施行科學的教育方法,讓教師展現“學為人師”的風范,享受職業的自豪感。
(三)在團隊建設中揚師德
根據每位教師的特長及工作表現,我們先后成立了骨干教師團隊、大型活動策劃團隊、教科研工作團隊、專項活動室工作團隊、戶外自主游戲工作團隊等團隊,在教師中形成了以能進入精英團隊為工作追求,從而更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的良好氛圍,讓示范引領,榜樣效應在師德建設中得以充分彰顯。
三、以評價強化引導,校正師德航向
我園構建了多元師德評價體系,通過自我教育——教師形象自己看,同伴互助——教師形象同伴看,幼兒評價——教師形象幼兒看,家長監督——教師形象家長看,全面督導師德航向。
(一)跟進檢查督促,使評價工作常態化
一是領導跟蹤檢查。實施層級跟蹤檢查管理制度,通過組長跟蹤檢查、主任綜合檢查、值班領導巡視檢查、園長抽查的形式,促使教師自我約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反饋,及時整改,并引導正確的工作行為。二是教師同伴互查。要求同班級的三位教師形成互查小組,在日常活動中以班級公告板等多種形式互相督促提醒,每天下班前班級三人小組要結合一天的工作進行坦誠地溝通與交流,從而規范各自的教育教學行為。三是學生家長督查。以 “教師形象大家看”活動為工作抓手,引導學生家長監督檢查。我們細化了評價的著眼點,分別從行為規范、道德品質、關愛幼兒、能力水平、家園溝通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價。每學期開學時,我們就以致家長一封信的方式下發調查問責,請家長根據問卷的各項評價標準,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講述與每位教師之間的故事,了解教師的工作情況,然后在學期末進行問卷調查。這樣,讓家長更深入地了解這項工作,使評價更加準確,更加公正。
(二)構建考核辦法,使評價工作系統化
結合工作實際,對照師德規范的要求,我們完善了《教師考核評價辦法》《保育員考核評價辦法》等各崗位工作評價體系,完善的內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表現、教育工作、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等。其中,我們把師德納入為重要的評價內容,特別強調如果教師有違規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公辦教師調離班主任崗位,自用教師辭退。工作中,我們做到了一學期一考評、一學年一綜評、考評結果同獎先評優相結合。我們也通過微信平臺、幼兒園網站、園內表彰等形式,將優秀教師的事跡廣泛傳播,營造良好的師德氛圍,形成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的積極健康的輿論導向。
?。ㄘ熑尉庉嫞簵顝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