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和諧課堂建設視角下民辦高校師德建設的困境與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課堂是高校育人的主要陣地,也是體現高校師德師風的重要窗口。民辦高校需要重視師德修養,加強師德培訓;合理優化師資結構,促進教學團隊合作;健全激勵機制;樹立和宣傳師德榜樣等方面著力。逐步走出和諧課堂構建中折射出的師德困境。以課堂教學中優良的師德師風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關鍵詞:民辦高校;立德樹人;師德師風;和諧課堂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我國民辦高校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立德樹人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立德”具有雙重思想指向,既包括學生德育,又包括師德建設;樹人,就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前清華校長梅貽琦曾說過:“大學者,非大樓也,乃大師也。”要辦一所好的大學,教師隊伍質量首當其沖。教師的勞動是一種特殊的勞動。課堂是師生交流最傳統、最頻繁、也是最直接的場所,是教師人格魅力與道德風貌在學生面前展現的一個重要途徑和窗口。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對于構建和諧課堂有著關鍵的意義和作用。
  二、民辦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在和諧課堂建設中存在的困境
   (一)教學中對“立德”重視不足
   高校的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最重要的環節,“是培養學生思考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求知欲,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主陣地?!痹谌蛑R更新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課堂教學面臨著各種新的挑戰和要求。和諧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整合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內容,改善教育方法。
  現實中,有些教師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認識不充分,“教學”與“立德樹人”成了“兩張皮”,放棄了課堂這一學生“立德”的重要陣地。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教師“立德”。而和諧課堂的建設要求教師將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敏銳的學術洞察力,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與人格魅力。
   (二)存在功利思想傾向
   韓愈在《師說》中提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道德影響力上,教師這個職業的職業道德比其他行業的職業道德在影響上更加寬泛、更加長久。而市場經濟帶來的功利化的觸角也逐漸延伸向高校,部分民辦高校教師在思想沖突中產生對教師角色的迷茫感。他們愿意將自身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更多地放在經濟性、功利性的創收行為上,而將學校里課堂教學僅僅看作是謀生的手段之一,缺乏對教育內容、教學效果的探索與研究。民辦高校在定位上大多為教學型院校,然而在實際考評、職稱晉升等關系教師切實利益的評價體系中,教學工作所占比例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課堂上的師德“失范”現象折射出了教師價值取向的“困境”。
   (三)缺乏團隊凝聚力
   高校教師之間的團隊合作對于提升教學水平,推動專業學科建設,以及教學中“和諧課堂”的構建有著明確而重要的意義。青年教師需要不斷吸取前輩的課堂教學經驗,老教師也可以在合作互動中接觸更具活力的教學理念。民辦高校教師流動相對于公辦高校較大,這也直接導致師資隊伍缺乏凝聚力。同時在教師結構和比例上來說,外聘、返聘教師所占相對較高。人員的不穩定性使得部分民辦高校教師只把上課作為一種兼職,投身民辦教育事業、 教書育人的熱情不夠。此外,部分民辦高校往往過于強調教師之間的競爭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團隊合作作為短時效的行為,合作常常流于形式。
   (四)師生關系存在疏離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要真正使學生“信其道”,教師必以人格感染、情感交流使之“親其師”。課堂上,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愿意親近老師,才能信任老師,接受教育。和諧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師課前課后的悉心指導,平時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課下互動也是課堂教學互動的一個重要基礎。課堂上師生關系的冷漠,缺乏互動交流是教師作為教育者構建和諧課堂的“能力”短板。民辦高校在學生管理上更傾向于嚴格、封閉的管理模式,部分民辦高校全員育人的氛圍并不濃厚。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環境以及復雜多樣的學生身心特征,如果教師對師生關系重要性缺乏深度認識,對和諧課堂建設是十分不利的。
  三、對民辦高校師德建設困境的反思與建議
   加強民辦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教師群體的思想道德修養,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從多方面做堅持不懈的努力。
   (一)重視師德修養,加強師德培訓
   提高教學質量,構建和諧課堂,從根本上都離不開師德師風的建設。部分民辦高?,F有的人事制度以及人才的培養體系不能給教師以良好的“歸屬感”。民辦高校存在只注重人才的使用,不注重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對教師的培訓投入嚴重不足的現狀。民辦高校需要進一步重視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的建設。以往對新教師培訓中,注重專業知識和教學業務培養,忽視師德培育。高校需要運用不同的形式、途徑, 分步驟,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師德教育。營造一種寬松、積極、尊師重道的校園文化環境,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民辦高校不僅重視人才的使用,在“人盡其才”的同時,注重德行兼修,培養有才有德,愛崗敬業的教師群體。
   (二)合理優化師資結構,促進教學的團隊合作
   合理優質的師資隊伍結構對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有這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提升教師“立德”,推動教育教學中“立德樹人”任務的落實,民辦高校需要著眼于構建合理優化的師資結構。加強教師間的團隊合作,建立多樣化的團隊合作模式,鼓勵教師在課程中開展團隊合作,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合理調整教師隊伍,完善職稱結構、加強對外聘返聘教師的管理。學校搭建多樣化的平臺,促進教師間的團隊合作,增強教師的凝聚力。進一步的穩定教師隊伍,教師團隊的凝聚力加強,也將在教學過程中使課堂體現出更多的互動性。正確處理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 營造生動活潑、知情并重的和諧的課堂氣氛。
   (三)健全激勵機制,引導教師加強對“立德”的重視
   有效的師德考評以及激勵機制能夠強化師德建設,并在課堂教學的投入程度上起到導向作用。民辦高校在明確教學型定位的同時,在制度建設上應該健全激勵機制,向教學作適當傾斜,把對課堂教學的重視體現在實際的考評當中。把教師職業道德的一般性要求轉變為切實可行的崗位職責要求和業務操作規程,完善關于課堂教學的規章制度。對教師課堂上良好師德師風的體現給予激勵,使那些熱愛課堂、熱愛學生的老師受到肯定與表彰。營造教師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差異, 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完善人格的熏陶。
   (四)提倡“慎獨”,樹立和宣傳師德榜樣
   “慎獨”是一種重要的道德修養方法,也是一種道德境界。對教師而言,指的是無人知曉、無人監督的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能夠信守高校師德規范的要求,不做任何有損師德的事情,自覺地保持高尚的教師人格。為人師表,“慎獨”更是師德修養所要達到的一種師德境界。“慎獨”體現了教師對師德師風由他律向自律的轉變。高校教師在高等教育教學的實踐中,自主自覺地按照高校師德規范要求自己,并能夠從身邊的、具體的、微小的事做起,努力達到教師的高尚人格境界。表彰在師德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優秀教師,樹立先進典型。利用好師德先進的引領帶頭作用,特別是在青年教師中加強對道德模范教師的事跡宣傳,營造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輿論氛圍, 激勵更多的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
  [參考文獻]
   [1]齊琦.正確認識和解決新形勢下高校師德問題[J].江蘇高教,2018(7).
   [2] 李炳義.高校教師立德樹人的實現途徑[J].教育探索,2014(5)  .
   [3] 張偉. 構建民辦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研究 [J].教育探索,2014(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989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