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行業協會視角下的全國性職教集團建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通過介紹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具體情況,分析了我國全國性職業教育集團成為職教綜合改革主角的可能性,探索了全國性職業教育集團參與職教綜合改革的路徑,并提出全國性職業教育集團參與職教綜合改革的保障機制建設,以期對我國的職業教育改革有所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行業協會;職教集團;職教綜合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2-0258-03
   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職業教育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業協會的作用。從職業教育的宏觀決策,到國家能力標準制訂,到職業資格框架的構建,從專業建設到課程開發,到師資隊伍建設,到教學質量評估,等等,協會參與了職業教育的全過程,把握了職業教育的“命脈”,缺少了行業協會參與這些國家的職業教育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進入21世紀,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職業教育的綜合改革還不深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還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人才培養質量、教師的職業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升。借鑒這些國家行業協會的成功實踐,能否實現上述問題的突破呢?筆者認為,隨著全國性的職業教育集團的成立,解決這些問題已成為可能。
  一、全國性職業教育集團成為職教綜合改革主角的可能性
  就現階段而言,我國的行業協會法律地位尷尬,其本身參與職業教育的意識不強、動力不足、保障機制也缺乏,同時由于行業協會自身定位、實力等原因,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力度不大、作用發揮不明顯。全國性的職教集團一般是由國家級層面的政府部門主導,在全國有代表性的骨干院校和骨干企業牽頭,相關行業協會、企業、院校、科研院所等因為自身的發展需求而走到一起的非法人組織??梢哉f,職教集團集聚了職業教育改革的全部要素,而這些要素正是德、澳等國家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中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和成功依托。職教集團的聯姻是因為有著一定的共同發展需求和目標。就現階段而言,除了全國性的職教集團以外,還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或機構具備這個特征。因此,在我國現有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作用難以發揮或發揮不明顯的情況下,全國性的職教集團不失為一個“補位”的機會,也是其在職業教育改革中發揮作用的重要契機。2014年12月26日,由國家農業部、教育部主導,首批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和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牽頭組建的中國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正式成立。集團在國家農業部、教育部的指導下,以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為宗旨,以涉農專業為紐帶,由在全國有一定代表性的職業院校和行業骨干企業共同牽頭,相關行業協會、企業、職業院校、培訓機構和農業科研院所等多方參與。集團中有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家級龍頭企業26家,中國種子協會、中國茶葉學會等行業協會5家,上市企業15家,本科院校4所,國家示范性職業院校17所,臺灣地區的高校1所,國家級科研機構3所,成員單位涵蓋全國30個?。ㄊ?、自治區)。國家政府部門主導、行業參與,成員單位類型多樣,涵蓋面廣,牽頭單位有一定的代表性,應該說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綜合了職業教育改革的所有要素,其實現共贏的過程必然是參與職業教育的過程,也必然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過程。
  二、全國性職業教育集團參與職教綜合改革的路徑
  1.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宏觀決策方面。在德國,行業協會是法律上的職業教育管理機構,除了國家統一規定外,行業協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規章制度。澳大利亞的行業協會為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改革發展提供咨詢意見,參與職業教育的宏觀決策,同時承擔國家職業能力標準的制定、開發和體系的構建,以及參與國家資格框架的構建,等等。對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成員單位的構成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是職業教育參與者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國家示范性職業院校17所,占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中農業類相關的院校比例達100%,覆蓋了全國的各大區域。集團中有包括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家級龍頭企業26家,上市企業15家,他們都是我國農業行業的排頭兵,因此這些院校和企業等對于職業教育的訴求是最有發言權的。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作為集各方利益的集大成者,理應在職業教育政策的制訂過程中積極建言獻策。在現有體制下,與行業相適應的、具有行業特點的職業教育政策鮮有出臺。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要在與農業職業教育有關的政策制訂過程中有自己的聲音和話語權,甚至于在得到授權的情況下努力成為與農業行業有關的職業教育政策的制訂者。
  2.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1)開發職業能力標準體系。德國、澳大利亞行業協會在職業能力體系建設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我國現行的職業標準體系受體制等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與經濟、生產和生產者的要求相脫節,不能完全適應產業、行業、職業和實際生產技術技能飛速發展變化的形勢要求。與職業能力標準體系相適應的各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更是千差萬別,客觀上造成了全國同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良莠不齊。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完全可以集中各成員單位的優勢,緊密結合生產實際開發出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職業能力標準,并開發出相應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準。對接職業能力標準,緊貼崗位工作過程,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深化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統一職業能力標準、統一人才培養規格、統一課程標準,全面提升農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才有可能。(2)組織實施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德國聯邦政府授權行業協會對職業教育進行全過程監督。對職業教育資格進行認定,監控職業教育的過程和質量。澳大利亞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教學過程的實施,并根據行業協會制訂的職業能力標準進行教學質量評價。為建立常態化的職業院校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機制,持續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2015年6月23日,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爸С謱ζ髽I有較大影響力的部分行業牽頭,以行業企業用人標準為依據,設計診斷項目,以院校自愿為原則,通過反饋診斷報告和改進建議等方式,反映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對職業院校專業教學質量的認可程度,倒逼專業改革與建設?!痹谛袠I協會缺位的情況下,對于人才培養質量有著共同目標追求的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完全可以在牽頭組織實施農業類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工作方面大有作為,并逐步建立起包含院校、企業和行業協會在內的以全國性職教集團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第三方評價機制。(3)積累雙師隊伍建設經驗。企業技術人員成為德國、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重要來源。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體系決定了其師資結構的雙元性。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且能夠把脈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及技術改進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在澳大利亞,TAFE學院的教師全部是從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招聘來的。在教師管理上,終身制教師越來越少,合同制和臨時性教師越來越多。企業技術人員成為職業院校的兼職教師,職業院校的專職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或者去企業調研,從而了解把握業界的最新發展動態。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理應在雙師型團隊建設上多積累經驗。全國性的職教集團可以從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標準、高層次雙師隊伍建設、雙師教師培養模式、互聘管理機制、職稱制度改革、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尋求突破。(4)探索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澳大利亞行業協會幫助職業院校建設實訓基地,并將最先進的設備提供給職業院校。在德國,跨企業培訓中心是行業協會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的一大亮點??缙髽I培訓中心由協會牽頭,多家企業及政府共同出資建立,與職業院校共享??缙髽I培訓中心的布局完全模仿生產真實場景,體現教學做一體化。借鑒兩國行業協會的做法,特別是德國跨企業培訓中心的成功經驗,全國性職教集團一方面可以推動校企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術服務和產品開發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等;另一方面可以在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有所作為,即在企業或院校建立起開放、共享、合作型綜合實訓基地,面向區域內向社會全方位開放,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成為服務社會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載體和產學結合的平臺。   3.探索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面。(1)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模式。行業協會的參與是德國的“雙元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職業院校和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相互協同,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共同完成職業教育和培訓任務。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可以借鑒“雙元制”的成功實踐,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集團牽頭單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在這一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其依托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的前身——江蘇農林職教集團構建的“三位一體”工學結合農科專業人才培養機制與模式的創新和實踐獲得了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接下來,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可以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推動專業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銜接、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相融合,創新技術技能人才系統培養機制。(2)深入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學徒制被認為是最早的職業教育形態。德國、澳大利亞在學徒制的實踐方面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核心的特征就是做中學。2014年8月,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出臺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有12家單位被列入。作為集團的牽頭學?!K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將重點在四個方面開展探索:
 ?、僭谌瞬排囵B方面,探索出一套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創新雙主體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模式,并依托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向國內涉農院校推廣。②在教學管理制度方面,制訂學徒管理、學分制管理、彈性學制管理、招生與招工等辦法,制訂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相應的實施方案。每個專業開發新型課程4—8門、教材8—12本。③在現代學徒工作機制方面,探索人才培養成本校企分擔機制,完善校企教學資源和工作崗位的共建共享機制,促使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健康發展。④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建立雙導師選拔、培養、考核、互聘的辦法,形成專兼結合的雙師團隊。(3)構建終身教育學習體系。德國、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將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多元化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有機聯系,形成了職業教育的終身學習體系。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涵蓋職業教育的多個類型和層次,有中職、高職和應用性本科,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有學歷證書教育與資格證書培訓,等等,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構建了終身教育學習體系。集團可以在中、高職協調發展,中、高職課程相貫通,職業技能成果與學習成績互認和銜接,等等方面進行實踐;也可以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在拓寬學生從中職、高職、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方面做出探索,或者為職工提供在職培訓,滿足在職職工繼續學習、終身發展的需求。
  三、全國性職業教育集團參與職教綜合改革的保障機制建設
  1.明確全國性職教集團的法律地位。我國的職教集團主要有職業院校主導型、地方政府主導型、行業主導型、復合主導型等多種形式,但無論是哪種形式,都不具備法人資格,有的連社會團體資格都沒有,完全靠“君子協定”聯結在一起,這就使職教集團的發展產生了尷尬的局面。國家有關行政部門,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與有關部門對接,商定明確集團的法律地位,并對集團的組建、變更、撤銷、管理等做出具體的規定。
  2.建立集團內部科學的運行機制。建立科學的集團內部運行機制是全國性職教集團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集團要進一步健全工作章程、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等,建立和完善集團內部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提升集團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集團成員的深度合作和協同發展。
  3.國家行政部門進一步轉變職能。全國性職業教育集團要想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離不開國家有關行政部門的職能轉變。行政部門要允許其參與職業教育的宏觀決策,授權其制訂職業能力標準體系。筆者認為,國家有關行政部門應適應辦學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要求,進一步轉變職能,可以通過授權、委托、購買服務等方式,把適宜職教集團承擔的職責交給集團,從而支持全國性職業教育集團發展。
  參考文獻:
  [1]蘭小云.行業型職教集團運行困境與對策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3,7(32):48-52.
  [2]李全,鄒珺.行業型職教集團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9):75-78.
  [3]黃堯.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
  [4]袁靖宇.江蘇職教集團發展的基本經驗、主要挑戰與關鍵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15,(4):65-69.
  [5]李玉靜.國際職教集團發展的戰略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2,(18):51-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58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