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形勢下職教教材建設發展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梳理并分析了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教材的主要類型﹑教材建設的發展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在現代學徒制增強校企合作和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勢下,嘗試探尋一種以生為本﹑校企緊密合作及新形態一體化的職教教材開發范式,為當前我國職教教材改革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教材建設;新形態一體化;校企合作;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248-02
   一、前言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中提到要加快完善教材建設。教材建設是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成果,是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及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環節。當前,我國有1萬多所職業院校,在校生2600多萬人,教材需求量大[1]。當前我國職教教材質量良莠不齊,面對我國產業經濟的提質增效升級對職教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面對社會信息化﹑數字化對學生學習模式和學習習慣的影響,職教教材改革之路在何方?
  早在2011年,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啟了由政府主導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探索,2015—2018年,教育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共770家單位作為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和行業試點牽頭單位,正式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當前,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發展得如火如荼的“現代學徒制”這趟快車或許為職教教材建設開辟了新的道路。本文通過對近幾年我國職業教育教材的主要類型﹑發展特點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尋找新形勢下我國職教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二、職教教材的類型
  教材屬于公共治理范疇,即根據一定學科的任務編選和組織具有一定范圍和深度的知識技能體系[2]。教材是課程實施的關鍵載體,在職業教育中,更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筆者通過對國內職教教材的文獻檢索發現,自2015年以來,國內對職教教材研究主要集中在“校本教材”“校企合作教材”“立體化教材”“新形態一體化教材”“數字化教材”及“交互式教材”等教材模式,其中“數字化教材”和“交互式教材”可歸為“新形態一體化教材”模式的范疇。下面對主要的教材模式進行簡單介紹。
  1.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校本課程實施的媒介,“校本”即“以學校為本”,其開發是以學校的實際為出發點,服務于學校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校本教材深深印刻著學校的烙印,體現著學校的歷史文化與思想。目前對于校本教材開發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基于校本教材應用的總體研究﹑困境及策略研究,以具體專業或課程為對象或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校本教材開發研究,以及工學結合校本教材開發設計研究[3]。
  2.校企合作教材。校企合作教材一般是指根據企業具體工作崗位的要求和人才成長的規律,由企業人員和學校教師一起共同參與編寫的教材。此類教材更多強調的是將實際工作崗位任務轉化為教材的教學內容,以項目或任務的形式在教材中得以呈現。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校企教材”相當一部分僅是文章章節標題的任務化﹑項目化,教材內容與傳統教材無異;有的校企合作教材雖有相對完整的工作任務,但教材內容組織設計缺乏科學性,教學資源匱乏,實際教學效果不佳。
  3.立體化教材。2001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到立體化教材,后來應用范圍由本科教學擴大到了職業教育領域。此類教材最早是指紙版教材外加電子課件﹑教案的形式,后來發展到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支撐平臺,運用多種教學工具和豐厚的教學資源,以書本、電子教案和課件及網絡課程等多種形式呈現的教材模式。
  4.新形態一體化教材。新形態一體化教材遵循以學習者為中心和“互聯網+”的理念,將以紙質教材為核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將多媒體的教學資源與紙質教材相融合的一種教材建設新形態。它不同于以往的以“紙質教材+光盤(軟盤)”資源方式的“立體化”教材,也不同于電子教材,而是通過紙質媒介實現多媒體資源的全融合,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新舊媒體融合”的整體方案,目的是讓教材內容更豐富﹑更生動﹑更直觀﹑更符合職校學生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4]。
  三、職教教材發展近況及問題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究職業教育四種教材模式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作者以“職業教育”對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一次檢索,再以這四種教材模式分別進行二次搜索,并對文獻進行匯總分析,總結如下:
  1.當前職教教材開發模式研究以“校本教材”最多,依次為“校企合作教材”“立體化教材”和“新形態教材”?!靶1窘滩摹蔽墨I研究始于上世紀末,文獻研究成果在2014—2016年間數量呈倍數增加,關注度逐年升溫,而在2017年數量減半,究其原因,可能是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學生就業高需求和現代學徒制的升溫,教學改革及其教材改革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參與和行企化的融入以及職業素養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職業教育的“以校為本”教材的建設。
  2.校企合作教材文獻研究成果始于2006年,2013年后數量不斷增加,并于2016年達到最大值,這兩年持續穩定。結合規律1推測,隨著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在全國的推進,在“十二五”規劃期間,職教教材建設的主方向由“校本教材”逐漸轉為“校企合作教材”,項目化﹑任務化成為此時期的“校企合作教材”的主要特征。但經調研發現,此時期相當一部分教材照搬普通高校教材或將其簡單“修修補補”,“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章節名字層面,并未觸及教材內容和架構,可謂“換湯不換藥”,故立足于現代學徒制試點背景下的校企合作職教教材開發研究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
  3.立體化教材文獻研究成果從2010年以來穩步平緩推進,新形態一體化教材研究雖然開始于2016年,但2017年文獻數量卻增加一倍,關注度大幅度提升。分析其原因,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和教育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培養數字化背景下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業院校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悄然發生改變,職教教材由傳統的“碼字”紙版教材過渡為配套多媒體課件及少量教學資源光盤的“立體化教材”,再轉型為“新形態一體化教材”。
  四、職教教材發展新思路
  新形態一體化教材是順應現代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選擇,與高等教育相比,職教教材還應具有以生為本的職業教育特征和綜合能力培育的教育理念,注重技能和職業素養的結合。所以,要進行職教教材的改革,就需要將新形態一體化和校企合作進行有機結合,具體特征如下:
  1.從企業層面來看,教材應體現與工作崗位相匹配的理論﹑技能知識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縮短“畢業生”到“員工”的過渡期。
  2.從老師層面來看,教材應含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合理科學的內容組織設計,老師上課有“神器”在手,不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減少了不同地區因教學條件不同引起的差異。
  3.從學生層面來講,教材應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得以呈現和引導,學生愛看﹑易懂﹑學了有用,大大減少學生一看教材就“神游”的現象。綜上所述,在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優勢下,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應抓住校企深入融合的機會,開發校企合作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助職教教材建設走出“桎梏”。
  五、結語
  在全國開展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將校企融合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釋放,所以,進行職教教材改革,可在“現代學徒制試點”背景之下,抓住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契機,將新形態一體化和校企合作進行有機結合,嘗試探索一種以生為本﹑校企緊密合作﹑新形態一體化的職教教材開發范式,為我國職業教育教材建設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參考文獻:
  [1]崔發周.職業教育教材如何轉型[N].中國教育報,2017-10-31(011).
  [2]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Z].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144.
  [3]王洪艷.淺談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校本教材新特點[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7):107-108.
  [4]趙清梅.“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教材新形態一體化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0):76-7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1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