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下“雙元制”職教模式的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物資、人才等方面資源的高度集中,“馬太效應”較為明顯。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引進“雙元制”模式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和實踐,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將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背景,進一步探討“雙元制”職教模式的實踐,以期能夠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雙元制;職教模式;實踐;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逐步深入,“雙元制”職教模式也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平臺。“雙元制”注重的是“理論+實踐”,注重的是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發展的機會,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上相關的企業、事業單位都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接觸到更多與本專業相關的“實戰經驗”,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1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和職業教育發展的機會
1.1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
京津冀協同發展對職業教育辦學來說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環境:一是京津冀地區的產業結構較為豐富、人口眾多,經濟總量穩定且可靠,在這樣的背景下,京津冀地區的職業教育學校所處的外部環境會更好,為教育規模的擴張、教育模式的改革、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等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二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職業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總數逐年提升,在這樣的發展基礎上,各級政府給予了足夠的支持,加快辦學主體、辦學體制的多元化發展和改革,逐步整合并優化教學資源,為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質量以及效益等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三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各級政府也極為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在“科教興冀”的理念下,各級政府相繼頒布了一系列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如《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河北省教育廳關于組建省級職業教育集團的若干意見》等。這些政策都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2職業教育發展的機會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發展,經濟水平快速提高,勞動市場對高素質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但是當前京、津、冀地區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隊伍的建設情況并不能夠滿足發展的需求,特別是高技能、特殊行業技能的人才數量偏少,學歷相對較低,無法保證充分的人才供給。因此,各個職業教育學校開始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利用經濟社會的進步來為職業教育自身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并與政府、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促進現代化各個產業體系與職業教育之間的有機結合,加快整個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此外,由于京津冀的協同發展,使交通、物流、通訊、教育等產業都已經全面融合、合作發展,因此,更多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有著更高的熱情,這樣也會對市場需求產生一定的刺激,對應用技能型人才數量的需求激增,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繁榮的機會。整體來看,京津冀協同發展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在未來的發展中,職業教育將會面臨更加優越的外部條件和發展條件。
2“雙元制”職教模式的優勢及現狀
2.1“雙元制”職教模式的優勢
第一,由于“雙元制”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效果較為明顯。雖然我國很多職業教育也開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多數培養都是較為客觀的,學生并不能夠接觸到“生產第一線”,而“雙元制”職教模式改變了這種情況,其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接近“生產第一線”的實訓平臺,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更多訓練。第二,“雙元制”職教模式的最大優勢就是將學校與企業的優勢有效結合,形成了更加統一的互補機制,并在學生的就業方面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的興起,使德國成為歐洲青年人失業率最低的國家,由于其模式較為先進,能夠符合當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模式以及職業人才的就業需求模式,因此,“雙元制”職教模式的作用和效果較為明顯。
2.2“雙元制”職教模式的現狀
“雙元制”職教模式的發展為我國職業教育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實踐證明,采取“雙元制”職教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快速地融入到企業發展中,為企業的發展以及自身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在當前的“雙元制”職教模式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其主要表現在:
第一,中小型企業對職業教育的作用不大。隨著企業對學生培訓成本的逐漸提升,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情況已經不能夠為大量的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不僅其發展空間不允許、經濟狀況不允許,同時其培訓的標準化和質量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如:培訓師資力量不足、設備缺乏、經費短缺等,直接影響到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二,企業為學生提供的培訓崗位數量下降。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的崗位逐漸向智能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企業中的培訓技術、難度都增大,進而導致培訓學生的成本增加,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在這樣的發展基礎上,企業為學生所提供的培訓崗位數量就會急劇下降,很多企業都不愿意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發展平臺。
3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雙元制”職教模式的實踐研究
3.1政府方面
第一,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三地校企深入合作。企業對市場需求和發展的敏感度要高于職業教育學校,因此,學校為了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需要加強校企之間的緊密合作。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政府要幫助職業教育學校加強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三地的校企深入合作。如:政府可以設置一定的獎勵資金,對于愿意為職業教育學校提供實訓基地的企業,給予其一定的資金支持與政策鼓勵,逐步引導企業積極與職業教育學校合作。
第二,完善職業教育集團加強三地專業合作。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各地政府應當幫助職業教育集團完善以加強三地之間的專業合作,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應當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人才為依托,以“雙元制”模式為手段,達到校企雙方共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政府應當要努力構建職業教育集團,主動牽頭搭建京津冀三地職業教育集團合作的橋梁,將職業教育集團的作用上升到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為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發展提供更好的發展契機。
3.2職業教育學校方面
第一,優化師資結構,提升教育服務層次。職業教育學校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以提升教育服務的層次。高校要采取專職+兼職的方式來充實教師隊伍,為學校增添動力,既要有專業基礎理論課的教師,同時也要聘請各個行業的專業技術型人才到學校來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做指導,傳授一線經驗,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第二,主動建立實訓基地。高校除了要借助政府的幫助來加強校企合作之外,還應當要主動建立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訓平臺。如:主動與社會上的企業加強聯系,為學生尋找更多可以作為實訓基地的企業,在所有條件都允許的情況下同意為企業直接輸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此外,職業教育學校也可以與政府聯合起來,共同為學生建立專門的實訓基地,當然,這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是未來發展和規劃中應當要重點考慮和研究的項目之一。
3.3社會方面
第一,借助協同發展,加強就業指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要想獲得發展,就需要制定更加合適的人力資源發展計劃,從職業教育學校中吸取更多的人才資源、技術資源等。企業需要借助職業教育學校的教育資源和技術資源,積極與學校展開合作,主動為學生提供培訓基地,并同時借助企業自身對市場發展動向的敏感度,及時為職業教育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提供方向指導,加強合作交流,為學生的發展以及企業自身的發展打好基礎。
第二,利用優勢吸引應用型技術人才。企業要明確自身的發展需求,并借助企業的“實踐”優勢,與職業教育學校共同建立實驗實訓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術工藝產品開發中心等,不斷積累先進的技術,不斷開拓創新,讓學生能夠針對實踐情況及時調整自身的學習目標,將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無縫接軌,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綜上所述,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腳步逐漸加快,三地之間的教育資源、企業資源等都已經開始向著相互融合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也應當要加快自身向著“雙元制”職教模式的方向發展,讓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同步增長。在此過程中,需要發揮政府、職業教育學校、企業三方的積極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實踐能力的逐步提升,引導學生理論知識的逐步轉化,讓學生能夠真正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71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