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諧班級文化之班級環境建設的實踐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了班級物質文化中班級布置的實踐與研究,全文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是分析班級環境的特點;二是班級布置的規劃及它所起的作用;三是班級布置實踐圖。班級環境是班級文化的直接體現,所謂處處物語皆心語,它是具有豐富的人文環境,是潛移默化的教育因素。
關鍵詞:班級文化班級環境班級布置
班級環境是班級文化的直接體現,所謂處處物語皆心語,它是具有豐富的人文環境,是潛移默化的教育因素。
那么,如何建設和諧的班級文化呢?通過長期的實踐與反思,歸納與總結,得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設我們和諧的班級文化之班級環境的建設。
一、分析班級環境的特點
1.兒童化
在小學,班級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在這個家里面住的是7,8――12,13歲的孩子。他們還是兒童,所以對于家的布置要體現他們現在的年齡特點。
2.現代化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班級布置要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要讓學生認識我們身邊的這個世界。
3.動態化
簡單一點的理解,動態也就是要在“動”。班級的環境布置要不時的進行更新。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局部的更新。針對不同的年級,班級環境的布置要求是不一樣的,每個班應布置出自己班的個性,使得每個班級都擁有自己的班級名字和文化主題。使得班班有特色,班班皆精彩。讓班級中的一個小黑板報,一塊墻報專欄,一個快樂角,一片美的葉子……都能向人們傳遞師生的智慧,展示著班級的美麗風景。
4.主體化
一間教室的基本成員是老師和學生,因此教室布置的工作應由師生共同完成。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能充分的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但是,班級布置的主角該是學生
二、班級布置的規劃及它所起的作用
1.設立“質疑臺”
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問題,學生多可以寫出來貼到“質疑臺”上,誰知道就回答,答案貼在旁邊的“回音壁”上,這樣極大的滿足了 孩子們求知與好問的天性。可以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2.設立“圖書角”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讓孩子熱愛書籍。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首先要具有濃郁的書香氣息。在班級設立“圖書角”,讓學生有書讀。對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起到很大的作用。
3.設立“生物角”
“生物角”里可以有學生從家里搬來的花草,撈來的小魚,或者是自己種的植物―――孩子們對生命的珍愛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4.在黑板上設立“知識園地”
“知識園地”有謎語,名人名言,智力拼搏,腦筋急轉彎等學生喜愛的內容。謎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名人名言提醒學生善待今天,變化多端的智力拼搏開發學生的智力,神秘莫測的腦筋急轉彎讓學生品嘗恍然大悟的驚喜。原本呆板,枯燥,生硬的黑板儼然成了一個神奇的魔術師,充滿了誘惑力,新鮮感和挑戰性。
5.墻上的 “奪星表”
“奪星表”形式多樣可以是普通的表格,或者是學生自己繪制的一幅畫。每一顆星星都閃爍著絢麗,迷人的光彩。例如背誦課文,每背誦一篇就爭得一顆星星,學生們積極性高漲,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競爭意識。
7.師生心靈的溝通的紐帶“悄悄話信箱”
有的學生可能事情想跟老師說,但是老師在辦公室或者今天老師沒來,或者有和老師一起分享的小秘密,他就可以通過寫信的形式和老師交流,學生可是很期待老師給他的回信哦,老師的每一次回信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教育機會。
8.墻上的“榮譽角”
“榮譽角”可以用來展示學生們取得的成績或進步的天地。學生每天都可以看到由全部同學齊心協力贏得的榮譽,看到自己和身邊的同學一步一步前進的足跡,由此來激發每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鼓勵他們向別的同學學習,戒驕戒躁,奮勇爭先,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
三、班級布置實踐圖
擔任班主任至今,我一直注重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下面是我在這幾年中對班級布置理念的一種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從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收獲。根據我們班是班的班名和本班學生的的個性特點,我和學生一起把我們的教室打扮的“有模有樣”。
我們班的班名是小蜜蜂班,蜜蜂原本就是團結合作的一個群體。在我們班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想蜜蜂一樣,團結合作,共同進步。我們班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朵大花,勤勞的小蜜蜂正一頭扎進花里采蜜,代表著孩子在每堂課中盡情的吮吸著知識的甘泉。
每個組也都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代表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名字是小組內成員共同商量決定的。漂亮的花朵上面貼的是這一小組獲得的榮譽,在每個的小貼畫的背后都離不開組內每個成員的共同努力。就拿彩色的小蜜蜂來說吧,上課小組合作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或積極動腦,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等表現好的會得到一枚黑白的小蜜蜂。只有在組內每個孩子都有了一枚黑白小蜜蜂以后,才能到我這來換一枚彩色的小蜜蜂。這枚小蜜蜂不是個人的,而是屬于他們這個團隊的。
一個小組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取決于全體組員的共同努力。這個小組凝聚著他們的心血,相互支持,互幫互助,使整個小組的學習獲得成功,共同的榮譽展現著個人的風采。也是學校所提唱的學生的群性和個性得到共同發展。
2.我+你+他=我們
這是我們班合作的宣言的一個公式,貼在了我們班后面的綠絨黑板上,它體現了一種合作的精神。
集體本來就是一個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這個家中,是這個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面黑板上的蜂巢是小組分工合作完成的,裁剪、畫畫分工進行,不僅有每個孩子的個性設計,還同時體驗和收獲著與同學合作的愉快!每個小組的蜂巢湊到一起,才有了我們現在的這個團結合作的“大家庭”。對學生既是一種集體意識的培養,又是一種合作意識的渲染。
結語
通過這樣處處體現小組合作的環境布置,讓學生浸潤于合作的文化之中,促使孩子學會合作。同時也提升了孩子們彼此之間互幫互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合作品質。
教室雖小,但如果我們能夠精心布置,體現班級特色,學生特點,就會催人奮發,促人向上,使全班學生在優良的班級環境文化熏陶下茁壯成長。
作者簡介
孔英英(1983.4.1—)女,漢,籍貫:江蘇南京,學歷:本科,職稱:小一研究方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