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創設和諧班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職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既要結合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努力完成教育目標,還要結合中職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程度、興趣愛好等做好因材施教。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班級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基石,班主任是聯系學校和學生,聯系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重要紐帶,所以班主任要做好中職生成長的引路人,積極研究學生特點,促進中職生個性成長。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因材施教;個性成長
【中圖分類號】G 64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181-01
對于中職班主任來說,大部分中職生處在青春期的叛逆階段,班主任在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時,要重視對每個學生的關愛,積極接近每個幼小的心靈,開展因材施教。如果班主任非常偏愛一名學生,就會為其他學生帶來一定的傷害,甚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對自己的評價。綠葉是需要陽光的,帶有斑點的樹葉更渴望得到精心的呵護。所以中職班主任要開展高效教育工作,創設和諧、文明、凝聚力的班級,就要充分對每個學生都付出細膩的情感,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心靈需要,采用慎重的態度面對學生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感覺被重視。
1.積極接近學生群體,了解不同學生的特點
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可以大致將中職生分成三種類,第一類比較積極向上,學習刻苦來自農村的學生,這類學生在完成初中學習后,想要進入中職學校,快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早日進入社會為家庭掙錢。這種學生的叛逆思想不嚴重,上課聽講也比較尊重班主任的管理和教學,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中,積極參與,并且樂于選舉班級班干部,為班級服務。第二類學生呈現消極、失望的情況,由于中考失利,沒有機會進入高中學習,所以“破罐子破摔”,進入中職學校。這類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后,深刻體會到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的差異,處處對生活和學習不如意,從而學習消極,面對班級內同學相處消極,并且逐漸沉迷于游戲,但內心又在一定程度上渴望成長。第三類學生是“混日子”類的學生,基礎知識和學習態度、認知程度都比較差,而且由于初中學習情況不良的情況下,對教師一般都帶有敵意,只想得到一個畢業證,快速進入社會賺錢。對于這些不同種類的學生,班主任要充分做好初期的認識工作,將學生進行初步劃分,再因材施教,對于不同類別的學生采取區別待遇,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糾正全班學生的心態,將班級帶入一個和諧發展,共同進步的方向上。
2.做好教師第一印象,生成學生積極心理
人與人之間相處,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人與人之間最初的相處模式和態度。所以在面對最初進入學校的學生,班主任要充分理解其心理特征:面對陌生的校園,陌生的教室,陌生的班主任和陌生的同學,有寬大明亮的教學樓,還有整齊的宿舍,同學們自己對未來的情況知之甚少,充滿無限遐想。而班主任作為學生進入這個學校最初接觸到的“學校人”,其一言一行,冷漠還是熱情,溫柔還是嚴肅,都影響著學生對中職學校學習的情緒。所以面對這群無知、敏感而又好奇、孤獨的眼神,教師要帶著自己真摯的愛,帶著滿腔的熱情,進行與學生的接洽、交談中,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認真,從而產生初步的信任感和好感。
在之后的管理工作中,教師要迅速了解班上學生的性格情況和學習認知程度,在認識階段積極與學生進行心貼心的交流,了解到每個學生的情況。比如教師可以讓同學來到辦公室進行溝通,也可以積極進入學生的宿舍,為學生帶上“溫暖”——水果和零食,讓學生充分符合這個比較陌生的班主任產生熱情的感覺。在對學生進行了解后,可以培養相關的班級干部,每個班干部都是班級的領頭羊,以后班風和價值取向很大部分取決于班干部,所以要積極做好班干部的培養工作,讓學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3.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實行因材施教教學
上文筆者中提到在中職學校中大概存在著三類學生,對于這三類學生,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好因材施教。比如對于第一類學習認真,積極向上的學生,教師可以培養成部分班干部,鼓勵在認真學習的前提下多為班級進行服務,并帶好班級學習風氣,平時可以積極參與多種年級內的競賽活動,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自己。對于第二類學生,要帶著足夠的熱愛,多請學生進入辦公室進行交談,討論就業前景,告訴學生,即使在中職學校,仍然可以擁有很多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優秀的成績。對于第三類學生,可以進行貼心教育,花大把的時間了解這類學生的想法,并且可以根據其不容易發現的亮點方面,進行培養,也可以把班干部的某些位置交給他們,讓這類學生感覺到自己也可以被肯定,從而提高對自己的信心。
4.結語
總而言之,中職學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同于普通初中,其任重而道遠,不僅僅要認識到此階段學生的認知程度和學習特點,還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關愛每個學生,將教學管理工作細化到每個學生中去,因材施教。對于一般的學生,班主任要帶著充分的愛心,面對錯誤,及時糾正批評,面對進步,要加大表揚。而對于優秀學生,要帶著更高的要求,激勵上進,只有這樣的個性化教育,才能實現中職班級的和諧化和文明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