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根據我國新課改理念,教師要在新型教學模式的指導下,高效地培養出一批全能型的優質學生。以促進教育的發展為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生各方面的差異,制訂不同的學生培養方案,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個人成績以及素養。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也不盡相同,接受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根據個人性格特點,教師應做到揚長避短,用新型的教育方式講授原本無趣乏味的歷史課程。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歷史;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想法的提出促進了當今教育事業的發展,真正地以學生個體為主導地位,教師根據學生性格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教育模式?!耙虿氖┙獭钡奶岢鲈诤艽蟪潭壬辖鉀Q了教書育人的問題,具體包括:根據性格來施教和根據年齡來施教??梢哉f與醫生的對癥下藥一樣,知道“患者”的問題出在哪里,才能夠根據癥狀決定如何用藥,而不是盲目用藥,那樣對病情的控制沒有任何益處。所以說,醫生了解患者的病癥,并對癥下藥非常關鍵,教學中的“因材施教”也是一樣的道理。
一、因材施教的意義
?。ㄒ唬┓袭敶滦徒逃男枨?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上對個人素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要想培養出在社會上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素質教育方面的培養,主要在于對事物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在早些年初中歷史教育教學當中,主要的課堂形式還是教師單方面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學生的學習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對教師所講述的知識提不起興趣,十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恰恰可以解決這種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ǘ┠軌蚺囵B出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學生的成功與否不單單指某方面的成功,它取決于學生各方面的均衡發展,而每個人又有不同的性格特點,這正是當今社會所缺少的東西。社會的發展永遠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同樣也離不開個性鮮明的人才,每個人的性格對自己的發展都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用同樣的方法不可能培養出全部優秀的學生,所以,對待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更有助于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
?。ㄈ┯兄趲熒g的情感交流
教師每天的行為舉止都看在學生的眼里,可以說學生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毫不夸張地說,教師的素質涵養以及教育方式決定了他所教育的學生的行為風格。不論是在完成學習任務上還是在生活上,品行相似的師生都更加容易相處、交流。因此,教師應該注意日常的一言一行,與學生恰當溝通,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二、怎樣落實因材施教
?。ㄒ唬W校應該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科學發展理念,要求教師嚴于律己,改變老舊的教育模式,保證所講授的每節課都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而不是單方面直入主題,只是將知識告訴學生。例如,本節課學習《辛亥革命》,老式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告訴學生關于辛亥革命的發生時間、背景、意義等,隨后便進入到死記硬背階段。這樣只能應付已有的教育考試,一旦換一種說法放入到現實生活中,相信很多學生都會目瞪口呆。新型的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應該在課前以講故事的形式為大家講述歷史事件的背景,將課堂內容引入到故事當中,這樣能夠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記憶。更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對課堂內容的看法,再以小組的形式組織討論,這對課堂氣氛的調動能夠起到有很好的作用,還能幫助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
(二)根據學生接受程度的不同,教師對不同的學生制訂的課程計劃也應該是不同的,主要包括對學生的課堂提問情況、討論情況、課后練習以及復習情況的計劃擬訂。首先,課堂提問應該分幾個階段:課前、課中、課后,對于知識掌握程度不同的學生被問到的問題的難易程度也應該是不一樣的,這樣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聽課情況,這可以很好地預防學生“走神”的問題。將因材施教落實到現實課堂中,為接受程度不同的學生規劃不同的培養方案。例如,對基礎差的學生提問最基礎的知識;對于一些具有發散性思維的學生,問一些個人理解方面的問題;當問到事件背景等問題時,應該提問那些在課前經常主動預習的學生。
?。ㄈ└淖儌鹘y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當前最主要的任務,不僅要改變授課方式,還要創新課堂模式。在課程中教師應該將知識分層次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說,在講授九年級第一課時,會提問事先預習的學生對初期資本主義背景的了解,引出由于罪惡的“三角貿易”以及對殖民地瘋狂的掠奪,使得殖民擴張。然后可以再提問殖民擴張可能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以及影響。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殖民地人民的抗爭。正因為人民的抗爭,讓奴隸制的廢存問題造成了經濟制度的矛盾,從而發生了歷史上的重大變革,如日本明治維新、俄國廢除農奴制等。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課堂內容效果更佳。再一個就是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同階段的學生布置的作業應該是不同的,這樣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作業,不會因為作業太難而苦惱,也不會因為作業太簡單而懈怠,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三、結語
老式的歷史課程教育方式逐漸淡出教育舞臺,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態度,還應該在行動上落實改進了的教育體系。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于初中歷史來說,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必然趨勢。由于學生的家境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在學習生活中為人處世的方式自然不同,教師應因材施教,應試教育這種老舊的教育模式不僅對學生的成績沒有幫助,還會阻礙學生的自身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9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