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應用現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草原的蟲害生物防治一直都是草原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工作,作為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一環,草原對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牧民經濟效益的提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物防治技術也在不斷的提高,為草原的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草原;蟲害生物防治;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4-0030-02
1 草原生物蟲害的現狀
我國疆土遼闊,地域地形卻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在我國西北地區盛行的便是農牧業,而這也就導致了當地的牧民對草原的依賴性非常的強。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當地牧民的經濟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而過度的放牧、載畜加上對草原系統的不夠了解,就導致草原發生了大面積的破壞,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的草原蟲害危機[1]。
草原在暴發蟲害危機的時候,當地的牧民卻沒有科學的治理手段和技術,使用的都是具有一定副作用,具有蠶食性和破壞性的化學藥劑,以此來對蟲害進行防治,然而,蟲害隨著牧民藥劑的不斷增加而產生了強烈的抗體,不但不畏懼化學藥劑,反而變得更加的猖獗,而原有的草地資源卻因為無法接受化學藥劑的摧殘,而發生大面積的退化,最后慢慢草原變沙漠,使得草原發生生態危機。隨著相關科學成果的不斷涌現,草原發展局勢的危機加大,綠色可持續,環保節能的發展理念提出,草原的蟲害危機治理也逐漸的趨于科學化合理化,牧民也接受了現代化科技的成果,提高了自身面對蟲害危機的能力和水平。
2 目前我國草原蟲害的生物防治技術
所謂的生物防治技術,是基于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秉承著預防為主,保持生態的原則,利用現代化的科技研究而產生的破壞較少,防治效用良好的生物技術,同時,生物的防治技術也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的主題[2]。
2.1 微孢子蟲的引入
對于草原的生物災害來說,蝗蟲危機是最主要,也是暴發最為廣泛的一種生物災害形式,其體積較小,數量卻極為龐大,一旦出現就會快速破壞大面積的草原,給牧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也對草原的生態系統危害極大。
根據一系列的科學實驗,發現微孢子蟲的體積雖然要小于蝗蟲,卻可以附著在蝗蟲的身上,并能長期的存活,進而與蝗蟲體內的物質發生反應,留下新的微孢子,而這種孢子對蝗蟲有著非常致命的威脅,并有一定的傳染性,對處理蝗蟲危害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效。
根據實驗數據表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微孢子蟲的成效也在顯著提升,使得草原蝗蟲危害減少了近60%,而微孢子蟲的傳染概率能夠達到55%左右。
2.2 植物提取苦參堿
該種生物防治技術,是完全由植物中提取的,對于草原的生長沒有絲毫的危害,但是其中的黃酮類以及生物堿元素,卻可以很好的解決草原的蝗蟲危機。
根據相關的實驗數據表明,每公頃草原使用含量具有百分之一的苦參堿就能夠有效的防治蝗蟲危機,減少對草原的破壞。
2.3 病毒生物防治技術
根據現階段的科學技術實驗表明,核型多角體病毒是一種桿狀的病毒,它能夠在一系列的蟲害細胞內進行繁殖,進而達到殺死蟲害的目的。
將芽孢桿菌與該種桿狀病毒相融合,同時在進行一系列的輔助藥劑,能夠對草原中的毛蟲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根據實驗數據表明,防治毛蟲的效果能達到近85%,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效。
2.4 抗生素的生物防治技術
一種能夠讓草原蟲害發生身體麻痹進而導致死亡的抗生素,為阿維菌素,通過神經傳導而發生麻醉作用,起到防治蟲害的作用[3]。
早在1994年,我國的生物專家就做過阿維菌素的相關實驗,對蝗蟲分別噴灑375 mL和300 mL的阿維菌素,并觀察其防治效果。通過實驗結果表明,阿維菌素的乳油能夠將防治的效果達到95%之上,如果將阿維菌素乳油噴灑在草原毛蟲身上,其防治的效果會更好一些,達到98%以上,效果非常的顯著。
2.5 生物天敵控制技術
對于草原發生的生物災害來說,如果采用生物自身的發展規律,用生物與生物進行對抗,則會比藥劑的使用達到更好的效果,并且,隨著生態保護,綠色可持續理念的提出,天敵的控制和防治也成為了草原蟲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不僅不會傷害到草原,同時也很好的制約了生物鏈的發展。
例如:粉紅椋鳥作為一種鳥綱雀形的鳥類,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確實非常少見的,大部分存在與草原蝗蟲的多發地區,以蝗蟲為食能夠很好的解決蝗蟲災害,但是,也有一部分草原地區是沒有粉紅椋鳥存在的,因此需要進行人工的招引,將之引入到草原地區來進行蟲害的防治。
同時,可以采用雞鴨放牧的形式,但是,這些所謂的雞鴨趨勢通過調訓也接受防疫治療的,能夠在生物災害發生的時候,進行有條不紊的放牧,讓其以蝗蟲為食解決蟲害危機。
3 結語
草原作為我國牧民生存和經濟的來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草原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也對社會的經濟發展有著推動作用,因此對于草原的蟲害防治,需要給予一定的重視,并結合現代化的生物防治技術,來推動草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力虎.控制草原蟲害的有效措施——生物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5,11(03):49.
[2] 馬崇勇,張卓然,杜桂林,等.內蒙古草原蝗害與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現狀[J].草業科學,2017,34(05):1113-1120.
[3] 王瑋,馮琦勝,于惠,等.“3S”技術在草地鼠蟲害監測與預測中的應用[J].草業科學,2010,27(03):31-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