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草原“流浪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我們的印象中,植物既不言語也不行動,它們對生活的“規劃”似乎比不上動物們??墒聦嵅⒎侨绱耍参镆灿兄腔鄣囊幻?。
  植物的智慧
  植物都喜愛太陽的“撫摸”,當暖和的陽光照射在植物身上,它們背光一側就會生長得更快,植物發生彎曲,仿佛在向太陽鞠躬似的,這種現象被稱為植物的“向光性”。不僅如此,當植物感受到土壤的水分不均勻,而自己所在的地區太過干燥的時候,它們的根系就會開始運動擴張,往更加濕潤的地方蔓延,即“向水性”。相反的,如果土壤水分過多,空氣稀少,它們的根又會往氣體充足的地方延伸,表現出“向氣性”。
  不難看出,向太陽“鞠躬”的小草相比筆直站立的狀態,能夠得到更多陽光的觸摸;根系向水源蔓延的植物能夠汲取更多的水分;在過度濕潤的土壤中尋找空氣的植物,則能最大可能性地進行氣體交換。植物們的“運動”不像動物的捕食狩獵那樣大張旗鼓,卻悄悄地將自己的人生都“安排”好了。
  可是啊,植物界中也有那么一種草,動起來絲毫不遜色于動物們。它能夠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在風兒的裹挾之下四處旅行、長途跋涉,只為尋找一片可以安身立命的樂土。它就是“風滾草”。
  草原“旅行家”
  有個詞語叫“風吹草動”,風起時,草兒可以隨之搖曳生姿,這并不難理解,可是它形容的還不是風滾草,風滾草是那種卷起全部家當隨著大風“跑路”的性格。每當蕭瑟的秋季來臨時,大草原上一片燦爛的金黃,大風呼嘯,便可觀察到一個個草球隨著風在快速地滾動。幾乎每株植物都有自己的家園,只有這些“旅行家”們卻像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只能隨風遠行、背井離鄉。
  它們為這段旅行煞費苦心。每當秋季來臨,風滾草的基部質地會變得很脆,甚至稍觸即斷。草原的秋季常常是干燥的,這個時候當強風來臨或者動物去稍微碰觸一下它們,它們就會和根部脫離,開始旅行的日子。有的風滾草的根生得又短又細,就是為了強風將它們連根拔起。也有一些風滾草,它們的莖基部強烈木質化且質地堅硬,只能期待降雨的日子,讓自己的莖與根部交接處逐漸腐爛,地上的部分和地底下的根系一旦分離,它們便可以開始旅行了。
  天然“播種機”
  風滾草費了這么多心思和力氣,終于逃離家園,隨風奔走,意義何在呢?為了播撒種子。草原上沒有茂密的森林,地形像平原一樣平緩、開闊,又有強風。而風滾草繁多、小而輕的種子默默地藏在果實的底部,在果實的開口處伸出密密麻麻的絨毛,保證了種子不會一下子撒完。當風在草原上刮起來的時候,風滾草便借助風力游走,其中的果實受到震動后,種子便穿過絨毛,在滾動中被均勻地播撒在土地上,伺機便能綻放出新的生命。這精巧的結構,儼然一副天然“播種機”的樣子。
  “九死還魂”草
  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卻很骨感。風滾草再聰明,還是要受到環境的制約。也許它想到一片水草豐美之地,卻被某個小沙丘攔住了去路,困在了干旱龜裂的土地上、貧瘠荒涼的亂石間或寸草不生的荒漠中。但是,它們不懼怕這些,生命力頑強的風滾草種子可以在干燥環境下多年不死。事實上,風滾草本身在含水量降低到4%以下時,幾乎成為“干草”,進入休眠狀態,新陳代謝全部停止, “潛伏”在惡劣環境中可以存活達數十年。長期受苦,就是為了遇水而生。一旦暴雨來臨,它們就能在濕潤的土壤中發芽生根、快速開花結果。因此,在很多近乎完全裸露的荒漠中,一旦出現降雨,它們就會像雨后春筍般茂密地長出來,迎來新生。
  巧避牲畜口
  長途跋涉,除了害怕走錯了路,風滾草最應該擔心的,似乎是動物貪食的嘴巴。事實上,風滾草的可食性非常低,雖說吃掉它也不會中毒,可它一丁點都不可口,還沒營養。大部分種類的風滾草植物體內,纖維組織發達,質地粗硬,還有些特殊氣味。比如,沙茴香中含芳香油質,堿蒿全草含揮發油,氣味辛烈;沙漠蓼基部木質化,味道是酸的;而刺穗藜呢,花序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刺芒。就算是有些風滾草沒啥難聞的氣味,也不帶刺,粗糙的纖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蛋白質、脂肪含量低微,實在是沒什么營養價值。
  綜合來看,風滾草實在不是一種好的食材,所以牲畜們懶得去啃食它們,它們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枝葉幾乎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甚至枯萎的枝葉也不脫落,風滾草間也能相互粘連,形成更大型的擋風表面,以適于乘風而跑。
  看了這篇文章后,你可能也意識到了,所謂“風滾草”,是對“隨風而走”的一類植物的總稱。例如,在中國、朝鮮、蒙古、巴基斯坦、俄羅斯東部及歐洲等國家廣泛分布的豬毛菜;南美洲沙漠上的卷柏;分布在亞歐各地的防風和刺藜、美國的蘇醒樹、秘魯的步行仙人掌……它們生長在戈壁、沙漠、荒野之中,起風的時候,經??梢钥匆娝鼈冊陔S風滾動,因此,人們形象地稱它們為“風滾草”。(責任編輯:司明婧 責任校對:曹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57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