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常見異常姿態引發的運動損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如何有效避免運動損傷是制約體能訓練的關鍵。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研究法、類比法等,對異常姿態誘發運動損傷的成因進行了分析。通過理論研究和運動實踐等方法,從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解剖學等多角度出發,分析研究了相關問題。分析得出肌肉功能失衡是運動損傷發生的誘因,同時肌肉功能失衡也會形成異常的姿態。本文討論并分享了肌肉功能失衡與體能運動損傷之間的關系,同時也闡述了可能形成的異常姿態,最后介紹了進一步研究的方法。
  關鍵詞:姿態  運動損傷  肌肉  失衡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009-02
  如何有效避免運動損傷,是體能訓練的重要問題,無論高水平運動員還是運動愛好者都深受傷病困擾。隨著體能訓練科學化的發展,姿態評估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訓練前的姿態矯正逐漸成為了避免運動損傷的有效手段。Siahmansouri S等,研究表明姿態異常,如膝過伸和膝內翻與頸痛,翼狀肩與下背痛和左臀痛,脊柱側彎與左膝疼痛和左小腿疼痛,骨盆傾斜與右小腿痛,左踝背屈與左膝痛和左右小腿疼都存在顯著的關系。異常姿態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矯正,會造成身體關節變形,誘發關節炎、發育不良、內臟發育功能性障礙等問題。同時,如果左右兩側肌肉的力量不平衡程度達到10%,則潛伏著極高的受傷可能性。肌肉功能失衡引起的不良身體姿態,是訓練傷的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長期張力可以誘發身體的損傷。
  人控制姿態需要應用多種感覺參照,包括前庭系統,本體感覺系統以及視覺系統。姿態控制要求肌肉和神經系統復雜的相互作用。弗拉迪米爾·楊達提出了肌肉失衡理論,他認為肌肉失衡是因為身體主動肌和拮抗肌的力量(無力)和肌肉長度(短縮)不平衡,例如身體主動肌的肌張力下降而拮抗肌的肌張力增加,就會出現代償,以致姿態異常。
  1  脊柱姿態異??赡芤l的運動損傷
  有研究指出[1],長時間低頭狀態會產生本體感受功能障礙和機體定位感覺的缺失。根據Mike Boyle的相鄰關節假說理論(joint by joint approach),胸椎主導軀干的靈活性,其臨近的肩胛骨和腰椎主穩定。胸椎活動度下降會導致靈活性不足,繼而增大肩關節、頸椎及腰椎的損傷風險。錯誤的脊柱姿態會造成脊柱不穩、椎管結構和椎間孔的改變,導致神經根損害。頸肩肌肉失衡,會致使頭部向前凸出身體矢狀面,肩胛骨上提,脊柱、肱骨等偏離中立位,形成頭前伸等不良的身體姿勢,增加肩關節的壓力。
  脊柱肌肉功能失衡常見的異常姿態[5]:頸椎、胸椎、腰椎伸肌、軀干旋轉肌和軀干側屈肌單側短縮會引起各節段脊柱側凸。胸椎伸肌無力表現為生理彎曲增加。腰椎伸肌無力表現為坐位脊柱后凸。頸椎屈肌單側無力會引起頸部位扭曲。
  2  上肢姿態異常可能引發的運動損傷
  Maria等人[2]研究認為在進行重復的頭頂活動時,高頻肩傷是由于肩胛骨不對稱等因素造成的。異常的肩胛骨姿態會導致軟組織損傷或肱骨關節的不穩。Andrews等研究投擲動作的盂唇損傷,推斷二頭肌的短縮是主要原因。外翻伸展超載與尺側副韌帶損傷。尺側副韌帶的前側束是在投球加速階段最主要的抑制外翻力的結構。這條韌帶的松弛無力易于造成外翻損傷。肱骨投彈骨折的發生與外旋外展肌群及內旋內收肌群的不協調收縮有關。短而強的前索引?。╬rotractor muscles)與長而弱的后縮肌,影響肩關節的活動的形態與穩定,可能增加投擲動作的受傷風險。
  上肢肌肉功能失衡常見的異常姿態[4]:肩胛骨上提肌肉單側短縮可能導致頭部傾斜和姿勢性脊柱側彎。肩胛骨上提肌肉單側無力可能導致頭部傾斜和頸椎段姿勢性脊柱側彎。前鋸肌、斜方肌或菱形肌短縮或無力導致翼狀肩。肩胛骨內收肌無力,胸椎脊柱后凸加重。肘關節伸肌短縮存在屈肘受限。
  3  下肢姿態異??赡芤l的運動損傷
  研究指出[3],下肢姿態異常是踝和膝扭傷的潛在危險因子。如兩腿力線不正或長度不等、股骨頸前傾角過大、膝內翻或外翻、跟骨內旋或外旋、扁平足、高足弓、前足內翻、踝外內翻(eversion-to-inversion)等均可引起應力分布不均。研究證明踝關節功能的不穩,與足的旋前?。╬ronator muscles)無力有關。當旋后負荷增加,旋前肌的較長反應時間,讓旋后增加導致側踝扭傷。腘繩肌/股四頭肌肌力比下降是腘繩肌發生拉傷的危險因子。旋前足是相關運動損傷及脛骨內側壓力綜合征的風險因素。另外,旋后足被認為是導致疲勞性損傷的風險因素。
  下肢肌肉功能失衡常見的異常姿態[4]:髖伸肌無力和屈髖肌短縮導致骨盆前傾、腰椎過度前凸,單側短縮導致骨盆扭轉。髖外展肌肉或內收肌短縮或無力導致額面上骨盆傾斜或下肢功能性短縮。髖關節外旋肌短縮或無力,下肢出現外旋或內旋。股四頭肌短縮,將不能完全屈膝或伸髖。股四頭肌無力,膝關節過伸。膝關節屈肌短縮導致骨盆扭轉。踝關節跖屈肌無力,患者不能單腳足尖站立,膝關節出現過伸。距下關節旋后或旋前肌短縮或無力,足內翻或外翻。
  4  結語
  異常姿態既是急性或慢性運動損傷的因,也是我們多年生活訓練習慣導致的果。在異常姿態與運動損傷之間建立聯系是非常復雜的,需要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和運動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大量的研究證明異常姿態與運動損傷之間都具有很強的相關性。本文從多學科交叉角度出發,去探尋其理論依據,并分析出了其關聯性。如何定量分析異常姿態與運動損傷之間的關系是進一步研究的重點方向?,F階段利用大數據手段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破解難題的新思路。通過矯正姿態來避免運動損傷的方法也需要深入研究。肌肉骨骼功能的重塑,識別全身系統的薄弱環節,修復肌肉功能紊亂,改善失衡的肌肉功能等等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通過對姿態的監測、檢查和評估就能預先發現肌肉功能失衡的區域,通過科學的糾正性訓練能有效預防體能訓練傷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Nagai T,Abt JP,Sell TC,et al.Neck proprioception, strength, flexibility, and posture in pilots with and without neck pain history[J].Aviation,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14,85(5):529-535.
  [2] Maria PAPA NDREOU,Evripidis DIAMANTIS,Vasiliki-Ioanna VRACHLIOTI.Clinical evaluation of static scapular posture in overhead athletes with asymptomatic shoulder injuries[J].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2018(8):1071-1076.
  [3] Krivickas LS.Anatom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veruse sports injuries[J].Sports Med,1997(24):406-407.
  [4] karin wieben,bernd falkenberg.muscle function testing-A visual guide[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8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