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產栽培綜合配套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省是全國緯度最高的省份,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土質肥沃,農業發達。糧食商品量和存儲量都位居全國第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在大豆種植上,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產量均居全國首位。
關鍵詞:大豆;高產;栽培;綜合;技術
大豆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糧油兼用作物,使人們生活的重要事務蛋白來源,是東北地區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額蛋白來源。仙子啊我國部分地區大豆產量、品質已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特別是東北乃至黑龍江省是我國大豆主產區,是大豆的最佳生產區,所以在我省推廣配套的大豆高產栽培措施,對提高大豆產量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嚴格選地
一般情況下,大豆對前茬作物的要求并不十分苛刻,只要有耕翻基礎的地塊都可以種植,當然是實施有機肥的谷類作物茬口更為理想。要知道,大豆種植最忌重茬或迎茬,生產實踐證明,重茬或迎茬都會使大豆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色黃綠,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而且莢少,粒小,產量低。因此,在大豆生產中一定要避免重、迎茬,最好與禾本科作物實行三年以上輪作。
二、精細整地
整地要抓早,最好是秋整地。如果春整地,就要在土壤即將解凍之前進行,以防春旱跑商。整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合理深翻:即改淺耕為深耕,使耕層深度達到18~22 cm以上,既破除了原有的犁底層,又改善了土壤的環境條件,有效促進了大豆的根系發育和根瘤分布,對大豆的生長發育十分有利。二是秋滅茬、秋起壟:壟作能提高地溫和透氣性,并使種子部位高于平作,對種子的萌發、出苗及幼苗生長十分有利。為此,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進行秋翻起壟,或在秋收后,使用滅茬機進行滅茬、起壟、鎮壓連續作業完成。三是頂漿打壟:對秋滅茬、春起壟的地塊,要頂漿打壟,及時鎮壓。當春季土層化凍10~15 cm時,對已清除根茬的地塊,采用將底肥施入壟底并及時鎮壓。沒有秋翻的地塊,要滅凍茬、耙壓、頂漿起壟,視土壤墑情適時進行鎮壓。
三、選用良種
認真嚴格進行種子精選,選擇高產、優質、成熟期適宜、稈強、主莖發達、抗逆性強的推廣品種,并做到合理搭配。種子應定期更新換代,不得連年都用自留種子。
四、種子處理
1.精選種子。采用人工或機械對種子進行精心篩選,剔除其病粒、破損粒、蟲食粒、小粒以及各種雜質,選留下的種子要粒大、飽滿。確保種子的純度與凈度不小于98 %,發芽率不低于96%,含水量不高于12 %。
2.曬種。為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播種前須將種子曬2~3 d。曬種時要薄攤、勤翻,并禁止在中午強烈陽光下暴曬以造成種子破裂受到病菌侵襲感染。
3.藥劑拌種。藥劑拌種可以將種子表面的病菌殺死,還可以在種子周圍形成一個無菌保護層,以減輕病菌對種子的侵染。目前常用的滅菌劑有多菌靈、福美雙、克菌丹等,可有效防治霜霉病、紫斑病等。多菌靈使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2 %~0.3 %。
使用辛硫磷乳劑悶種可防治多種地下害蟲。選用50 %辛硫磷乳劑0.5 kg兌水13 kg,稀釋后每千克藥液可拌種10 kg,拌后將種子悶4 h左右,陰干后播種,可有效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
4.種子包衣。種子包衣可使幼苗抵御種子上的各種病菌,同時防御土壤中病菌和害蟲。使用種衣劑要選用大豆專用的種衣劑,以防發生藥害。種衣劑按種子重量1∶70進行包衣,可防治大豆根腐病和胞囊線蟲病等。
五、合理施肥
為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應大力提倡推廣分層深施的方法。施肥以底肥為主,農肥與化肥結合,合理追肥為輔。
1.底肥。每公頃施有機肥2300~3000 kg,結合整地一次性輸入。
2.種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5~6 kg,尿素2.5~3.0 kg,鉀肥2~2.5 kg,或每公頃施大豆復合肥12~13 kg。
3.追肥。每公頃用尿素7000~7500 g加鉬酸銨150 g加磷酸二氫鉀112 g加水370~380 kg,在大豆開花期和結莢期各實施一次葉面噴施。
六、適時播種
1.播期。播期過早或過晚,都不利于大豆的生長發育。播種過早,土壤溫度低,影響出苗而容易造成爛苗并導致缺苗;播種過晚,雖出苗快,但幼苗與根系都生長的快,致使苗不健壯,如果此時再加上墑情不好,就會出現苗不齊的現象,以至影響到整個的生育期,其結果就是成熟期延后,增加秕莢、秕粒數,產量降低,品質下降。最適宜播期應當是,當土壤6 cm左右的耕層穩定溫度達到8℃以上,即可播種。
2.播量與密度。選擇壟三栽培技術,在壟上實行雙行精量播種,每穴3~4株,每公頃播量60~70 kg,保苗30萬~35萬株;選擇平窄密栽培技術,每公頃播量60~70 kg,保苗22~30萬株;選擇小壟密栽培技術,每公頃播量70~75 kg,保苗28萬~32萬株。
播種必須達到應有的標準。不論采取哪一種播種方法,種子都要播種在濕土上,種子上覆土應在3~4 cm之間,適時鎮壓,提墑保墑,一次播種保全苗。
七、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按要求的株距進行間苗,拔除弱苗、病苗、小苗、雜苗,一次性定苗。如發現缺苗斷壟,要及時補種。
2.及時鏟趟。當子葉拱土顯行時,深松鏟趟,將3 cm左右的松土蓋在苗眼上。之后視田間雜草滋生情況,及早進行鏟地和趟地。在大豆植株封壟前完成三鏟三趟,間隔時間在10~13 d。
3.適時灌水。大豆開花結莢鼓粒期日均需水量大,缺水會使大豆產量明顯下降。在大豆生長中后期,如遇干旱,要及時灌水,以免影響產量。
4.防治病蟲害。主要防治大豆根腐病、胞囊線蟲病、大豆蚜蟲和大豆食心蟲等。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加強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的有效協調。
參考文獻:
[1]許皓;黑龍江省大豆高產栽培配套技術探索[J];農業與技術;2018年20期.
[2]張抒偉;試論黑龍江省大豆高產栽培配套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年11期.
[3]桂全江;大豆高產栽培配套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年06期.
[4]李淑粉;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年13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8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