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雜交玉米種子產業化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雜交玉米推廣對玉米產量有著積極的影響,雜交玉米種子產業化目前存在很多問題,玉米是農業種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雜交玉米對提高我國玉米單產量和糧食總產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诖耍谙嚓P理論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雜交玉米種子產業化的路徑。
關鍵詞 雜交玉米;玉米產量;種子產業
中圖分類號:F326.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72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隨著人口數量不斷增多,不斷提高玉米產量顯得尤為必要。雜交玉米不管在產量還是質量上都具有很大的優勢,具有抗逆性、產量高、生長整齊等特點。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玉米育種的產量與質量逐漸引起專業人士的關注與研究[1-2]。
1 雜交玉米推廣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現代農業中推廣雜交玉米可謂是一場農業技術革命,能夠直接引領玉米產業進入黃金時代,促進種業快速發展。雜交玉米的高速推廣同新型種子產業興起也有著直接的關聯。美國玉米雜交種植面積在1933-1943年短短的10年時間內發生了倍數增長,由之前的0.4%的玉米種植面積率達到了59%的玉米面積種植率,這些數據有力地說明了美國雜交玉米推廣的速度之快、范圍之廣。美國雜交玉米的推廣效應隨后擴散到歐洲、亞洲、非洲,有利于提高玉米產量。
2 雜交玉米種子產業化現狀
2.1 育種創新能力較低
目前,我國在商業育種中所具備的原創能力較弱,許多種業公司開發的生物育種技術未能轉化成具體應用,市面上先玉335和鄭單958這兩個品種一直沒有被替代,主要原因在于創新能力不足。近年來,我國種業公司通過產學研方式在積極謀求創新能力的突破發展,許多種業公司開始進行產業合并,成立為種業聯合創新有限公司。
2.2 種子生產,加工水平較低
我國種子機械化水平較低,不具備較強的抗自然災害能力,主要采用外包、代制代繁的玉米種子質量參差不齊。加工糧食的機械作為種子加工階段的主要設備,所具備的加工工藝較為落后。登海種業、墾豐種業等公司均已建立了現代化種子加工廠,能夠大幅提升種子質量。
2.3 商業化育種體系尚未成型
我國大部分種業企業的經營方式是購買品種,而科研單位的育種模式多為小作坊式,浪費資源。國家出臺的推動種子企業商業化發展的文件,有利于我國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此外,登海種業等育種公司也都積極嘗試建設商業育種體系。
3 雜交玉米種子產業化的發展路徑
3.1 科研、開發有機結合,提高科研水平,樹立知名品牌
我國種質資源有限,為了拓寬我國的種質資源渠道,建議大力引進國外的種質,進行種質創新??萍几淖兩睿萍家I潮流,在種業發展的過程中這一句話同樣適用,為了促進我國玉米種業的良好發展,需要加大種子的科研開發力度;為了突破科研單位改革不夠深入這一局限性,建議種子經營由政府領導;為了抵御市場風險,建議企業同政府攜手成立種子經營風險基金[3]。此外,要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專業人才素質培養,通過深化體制改革提高科研隊伍的水平,為選育優良雜交品種提供人才、制度保障,由此可以進一步地滿足國內外種子市場的需求。
3.2 強化種子科技,提高種子科技含量
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下,科研單位經營種子是受法律保護的,并且是得到鼓勵的。我國雜交玉米種子科技產業水平較西方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我國雜交玉米種植存在分散經營、規模小的問題[4]。因此,我國必須高度重視良種業這一農產品競爭的核心產業,通過加大雜交玉米良種的科研力度和投入,緩解國外種子企業給我國種子市場帶來的壓力。具體的方式包括:加大雜交玉米種業的科研經費投入;加大試驗示范推廣力度;加快新品種的選育過程,由此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3.3 規范市場管理,根據市場需求有計劃地引種、繁殖、調運
我國玉米種子尚存在巨大的缺口,需要積極從國外引進,同時做好國內各省份之間的玉米種子的引種、調種工作,達到各區域之間雜交玉米種子的供需平衡。需要注意的是,雜交玉米種子的引種、繁殖、調運工作需要根據市場進行調節,只有做到符合市場規律才能保證我國種子市場管理邁向更高的層次和發展水平。我國種業在發展過程中有一項重要的法律依據叫做《種子法》,該法律對于我國同國際種子法規接軌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5]。以《種子法》為主要的種子市場管理依據,使我國的種子市場更加規范,通過完善監督機制有效管理種子市場,建立健全種業管理信息系統,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種業信息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和利用,促進種業市場信息化管理水平更上一個新臺階。
3.4 加強特用雜交玉米研究和開發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與發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勢頭一直處于上升態勢,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糧食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米作為國民喜愛的一種糧食作物,其產量、質量等都是人民群眾關心的內容,雜交玉米的商品品質、食用品質同樣成為農業科研單位需要關注的內容。除此之外,我國還要加強特用雜交玉米的研究和開發,積極進行雜交玉米產業化生產,緩解人民需求同優良品種供不應求之間的矛盾,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3.5 加大財政扶持政策
種業的科研開發與市場推廣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和支持,由此需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財政部設立專門的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就是突出的表現。除了財政部,科技部、農業部、稅務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都應當圍繞新的種業政策制定針對性的扶持措施。除此之外,銀行以及地方政府也是對種業財政扶持的重要幫手。
4 結語
雜交玉米因其自身特點和屬性在推廣過程中具有巨大的優勢,同時雜交玉米對于提高我國玉米單產量和糧食總產量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雜交玉米的產業化經營有利于推廣雜交玉米,通過保障科技、財政、市場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以不斷優化雜交玉米的選種、育種、加工等環節,促進我國雜交玉米以及種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玉洪,董啟惠.淺析雜交玉米推廣與種業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4(4):105,107.
[2] 張志國.雜交玉米推廣與種業發展[J].玉米科學,2006(5):157-158,162.
[3] 劉海啟.我國玉米制種產業發展現狀及戰略選擇[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1):9-14.
[4] 孫世賢.我國雜交玉米品種推廣與成效[J].作物雜志,2010(3):121-124.
[5] 王慶成,劉開昌.山東夏玉米高產栽培理論與實踐[J].玉米科學,2004(12):60-62,65.
?。ㄘ熑尉庉嫞簞㈥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