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池地區定向井軌跡控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甘肅華池區塊我們相繼解決了延安,延長組卡鉆問題,洛河段井漏問題,完井電測直羅遏阻問題,現在影響提速的最大問題是井眼軌跡控制問題,如何利用地層自身對井斜,方位影響去控制井眼軌跡,做到少定向,在關鍵井段定向,避免井斜方位的來回波動。
關鍵詞:元城隆起;定向井;鉆具組合;軌跡控制;自然增斜
本文主要是關于在元城地區如何利用地層的自然增降斜及對方位的影響去更好的控制井眼軌跡,做到少定向,在關鍵井段定向,避免井斜的來回波動,方位的漂移,提高機械鉆速。在本文的編寫過程中熊華經理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時間匆忙,編寫過程中難免有錯誤和不足,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1油藏地質概況(以元296-65井為例)
該井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中南部的伊陜斜坡,區域構造背景為西傾平緩單斜。地層橫向分布較穩定,自下而上從延長組至白堊系地層相對完整。其中中生代的沉積厚度數千米,三疊系延長組沉積厚度1300m左右,以河流相與湖泊相沉積的碎屑巖、泥質巖為主,具備了生、儲、蓋的組合特征,是很好的油氣富集區。
從本區長7底構造分析認為,該井處于東南一西北傾鼻狀構造帶上,且構造比較寬緩,區域構造表現為一平緩的西傾單斜,傾角
1.1成巖環境
三疊系延長組為一套湖泊一河流及沼澤相沉積,儲層砂體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體、三角洲前緣水下河道砂體、河口壩砂體、河道砂體。三角洲前緣亞相是長6油層組的主要沉積相,發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決口扇、前緣席狀砂等微相。長63油層是在淺湖環境中沉積的,以三角洲沉積體系中的前緣亞相為主,水下分流河道與殘留河口壩是其主要沉積微相。長61時期的沉積與長63一致,是在淺湖環境中環境沉積的,以三角洲沉積體系中的前緣亞相沉積為主,發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天然堤及前緣席狀砂沉積微相。
1.2物性特征
元284井區長63層視孔隙度10.58%,視滲透率0.58×l0-3μm2,視含油飽和度44.55%,整體屬低滲儲層。
1.3空間展布特征
綜合研究表明,該區長6為深湖沉積階段,以塊狀砂巖為主,砂層分布范圍廣、厚度大。
1.4巖石的敏感性
通過對該區長6儲層敏感性分析,表明長6儲層為:弱水敏、弱一中酸敏、弱鹽敏弱堿敏、弱速敏。
該區長6油藏是鼻隆頂部的一個極不規則的背斜,屬巖性油藏。
有毒有害氣體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氫,鉆井施工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現,簡易檢測儀測的一氧化碳數據最高達到50ppm以上。
由于受儲層的平面、儲層的層間、儲層的層內非均質性的影響,油水井的出現在平面上的表現完全是隨機的,沒有明顯的規律性可言。油層水為地層原始束縛水,油水關系是在成藏過中形成的,油藏沒有經過二次運移,油水的分異作用不明顯,油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油包水和水包油兩種形式,完全受到儲層內部流體特點的制約,沒有明顯的油水界面。
2井眼軌跡控制優化設計
2.1鉆具組合
一個好的鉆具組合對于井眼軌跡控制至關重要,有時甚至起到決定性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認為以下幾種組合較適合本區塊:
①穩斜鉆具:鉆頭+螺桿+(0.5—3)短鉆鋌(根據地層調整)+扶正器+直定位接頭+無磁鉆鋌1根+鉆鋌+鉆桿;②降斜鉆具:鉆頭+短鉆鋌+直定位接頭+扶正器+無磁鉆鋌1根+三柱鉆鋌+鉆桿;③增斜鉆具:鉆頭+螺桿+直定位接頭+無磁鉆鋌1根+扶正器+鉆鋌2柱+鉆桿。
2.2地層造斜規律
表層到(安定)為增斜井段,直螺組基本為微增或微降井段,下統(延安組)為微增或微降井斜,延長1一延長3為微降井斜,延長4+5-延長6為自然降井斜,有時還強降方位。
2.3軌跡控制
提速在于根據地層情況,找出適合該區塊的合理鉆具組合。靈活使用上面提到的三種鉆具組合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4定向思路
前期利用地層的增斜力造斜,加大鉆壓提高機械鉆速,該地區方位變化不大,個別井變化大,特別在后期延長組,二開第一躺鉆都采用穩斜組合,根據本井的地層情況選擇合適的短鉆鋌長度,一般來說短鉆鋌越長降斜效果越好,這個區塊的井以十幾度的井居多,造斜點都較淺,后面有足夠長的段,所以擺正方位,井斜不要一次打到位,一般來說有個6-7度就夠用,然后轉盤鉆進,利用地層的自然增斜率達到要求。
3結論及建議
?、倭私饩唧w井組及各井的不同地層對井斜方位變化的影響,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穩斜鉆具短鉆鋌長度,以盡量減少定向時間,多用轉盤鉆進,這樣可使井眼光滑、卡鉆事故少以及傳遞鉆壓效率高,提高機械鉆速,縮短鉆井液對油層的侵泡時間和鉆井周期,減小油層的污染和鉆井投資;②根據各井的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鉆具組合,三種鉆具組合可以配合使用;③上部洛河增斜效果非常好,剛開始定向時井斜千萬不能高了,給它一個趨勢就行,主要是調整好方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0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