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的融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景觀設計在于采用綜合的途徑設計物質空間,往往以物質空間規模為設計出發點,面積相對較小的城市廣場、綠地、住宅通常是從建筑角度出發。如何從建筑角度出發,形成整體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觀是一個熱點問題。通過一個改造案例,介紹景觀設計如何與建筑設計更好地融合。
  關鍵詞:景觀設計學;建筑設計;空間氛圍;改造
  景觀設計學的關注點在于采用綜合的途徑解決問題,關注物質空間的整體設計。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建立在科學理性的分析基礎上,并不僅僅依賴設計師的藝術靈感和藝術創造,需要與建筑學、城鄉規劃學、生態學、市政工程設計等學科緊密聯系。其要素包括自然景觀要素和人工景觀要素,自然景觀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風景,如大小山丘、古樹名木、石頭、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觀要素主要有建筑物、構筑物、廣場、雕塑、小品、園林綠化等。這些要素根據物質空間進行系統組織,形成完整和諧的景觀體系和有序的城市空間,最終成為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
  景觀設計內容根據出發點的不同有較大區別。大面積的河域治理,城鎮總體規劃大多是從地理、生態角度出發;中等規模的主題公園,街道景觀設計常常從規劃和園林角度出發;面積相對較小的城市廣場、小區綠地及住宅庭院等,又是從詳細規劃與建筑角度出發,這些項目都涉及景觀因素。
  1項目概述
  龍泉市是浙江省麗水市代管縣級市,自古人文昌盛,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全市自然資源豐富,是浙江省園林城市,項目總占地5hm2,位于龍泉市山坳處。其場地東西南北各有不同高度的山體圍繞,場地東側為南北向雙向六車道市政道路。作為龍泉市城市明信片的龍泉博物館,占地1hm2,位于該項目地塊內西側。項目東側留有較開闊的區域,尺度分別為南北向寬120m、東西向寬165m,從市政道路至博物館入口高差為6.4m。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烘托博物館整體空間的開放型廣場綠地,景觀設計需從建筑角度出發,通過景觀設計手法,進行系統組織。建立博物館于廣場之間清晰的聯系,并與建筑共同形成和諧的城市景觀空間。
  2案例借鑒——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南廣場園區設計
  該項目作為改造工程,位于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區域內,四周為美術館、博物館、商場。由于視線遮擋,70%商城內的人流無法發現美術館、博物館。其中一個項目為改造中心廣場,打開視線,同時,創造博物館和花園之間清晰的入口和聯系。
  3項目景觀現狀
  3.1建筑設計立意
  博物館整體建筑立意為“散落在田野上的瓷韻”,希望通過大小不一的弧形體,模仿打破在田野上的瓷器,表現“野趣”的風貌。建筑立面主體結構以清水混凝土作為裝飾,在基座部分鋪以自然石。
  3.2景觀現狀
  (1)現狀景觀采用強烈中軸對稱模式,將基本為方形的場地,通過“十”字交叉模式,分割成4塊幾何場地。因東西向高差6.4m,正對建筑中軸,形成“拾級而上”、寬18m的軸線空間,整個場地描繪了一幅嚴肅、莊嚴的畫境。
 ?。?)被劃分成4塊場地的區域內,通過橢圓、圓與幾何直線不同形式的組合,形成4種主題。為滿足人們休息要求,在靠近西側的2塊區域設置風格各異的廊架。整個區域內容豐富,卻顯凌亂。大面積運用各類喬木,剪斷博物館與廣場的聯系,使博物館隱藏與密林之中。
 ?。?)在硬景處理手法中,運用大量的石材,造價高,人工痕跡凸顯。在軟質景觀設計中,喬木品種多達40多種。為強調其重要性,建筑入口兩側種植序列感強、樹型各異的造型香樟。
 ?。?)建筑最高處約32m,最寬處約120m,基本占據設計區域的東西向寬度。建筑作為此處的大背景,其尺度決定了整個區域的空間尺度。研究表明,人們能較好觀賞景物的最佳水平視野范圍在60°以內,觀賞景物的最短距離應等于景物的寬度。而廣場內選用高2m和8m的2組景石,分別布置于入口區域及“十”字交叉中心節點處。具有體量感的景石,將博物館前區廣場分割為若干個小空間段,雖增加了空間層次,減小的空間尺度卻與博物館尺度不符。
  4景觀改造設計策略
  如果把城市景觀體系比喻成植物,何為紅花、何為綠葉,是從整個區域空間角度作為出發點來考慮。此項目中,周圍自然環境優越,以大面積綠色山體作為背景,環繞于場地周圍。從宏觀角度出發,建筑已與周圍圍合的山體形成了一體化的自然景觀。基于本項目特殊空間尺度,只需在滿足廣場功能的基礎上,延續自然化的形式即可。
  4.1梳理場地空間關系
  建筑體量在平面區塊內占據較大比例,在豎向空間上,由于東西向高差達6.4m,使博物館成為地塊內視覺焦點。建筑面寬與廣場進深基本形成宜人的1:1空間尺度關系。設計中應考慮游客視線,基地最東側與市政道路銜接處是觀賞的最佳視點。此區域即是進入廣場的入口,也是最能表現廣場與博物館之間的空間對話,形成統一風貌的最佳區域,之后可通過以下改造方法打開空間。
  將區域內大面積遮擋視線的喬木移栽至別處,同時,拆除掩映在喬木中形式各異的廊架。判斷2個景石的體量,將原“十”字軸上高8m的景觀石移至入口廣場區域,延展原被打斷的空間尺度。將原入口廣場處的景石挪至博物館東北區域,環形通道轉角處,形成另一個具有標識性的次要入口。
  4.2創造“意境”關
  建筑設計理念為“流動在田野上的瓷韻,天然,野趣,清水出雕飾”。整個空間創造一種自然、野趣的氛圍,由于原有景觀設計太過人工化,但大面積拆除非常不經濟。通過對場地內硬質景觀、地形、植物不同的處理方式,與建筑一起共同創造具有“意境”美的城市景觀空間。針對硬質景觀,保留“十”字軸線中異形花池、水池。拆除被割裂的4塊場地中高低不一的幾何型花崗巖花池,形態各異的景觀廊架。平整已移除喬木及部分灌木的地形,利用場地高差,建立微地形系統,體現自然草坡的景觀肌理。
  以植物修飾為主要改造策略,植物修補原則為“平、整、軟、密、少”。(1)“平”——所有灌木需隨地形起伏變化而平緩變化。(2)“整”——片狀灌木及灌木與灌木之間無空隙銜接,整體需整齊。(3)“軟”——用藤類植物或麥冬軟化硬質邊界?,F狀因高差關系,從入口廣場角度映入眼簾的是中軸區域異形花池與水池形成的階梯式硬質擋墻。利用藤類植物垂掛在花池邊沿,植物的柔軟度及垂度形成綠墻模式,遮蔽硬質擋墻。同時,考慮項目地處南方,夏季日照嚴重,花池內的灌木可選擇木本垂掛類植物,適當減少因高溫導致的花崗巖池壁過熱,燙壞藤類植物的風險。場地內景觀水池由于未形成系統,表現效果較差,將其改造為花池,植物品種與原有花池內植物統一。(4)“密”——現場灌木種植稀疏,需補植。(5)“少”——植物種類少而精,投資造價盡量少。
  4.3嚴格控制造價
  改造項目不同于新建項目,控制造價是重中之重。根據改造方案,主要是3個板塊的費用:拆除及移植費用、土方費用、新種植物費用。為控制造價,且因項目景觀定位,場地內沒有重新設置人工化痕跡嚴重的硬質景觀,而是在原有路徑上進行減法。原有場地中,喬木及灌木有利用價值的全被移植到建筑西面山體上,增加建筑背面林冠線高度。在軸線上的造型樹根據視線角度,被自由移栽在各個位置。大面積種植的灌木品種毛鵑長勢良好,在后期改造中,選用毛鵑作為主要植物與原有植物,進行平面種植形式上的增補。
  5結語
  景觀設計中,首先應確立項目的出發點。以建筑為出發點的項目,充分研究建筑所需表達的空間、意境、設計形式、功能需求。結合景觀專業優勢,共同創造一個整體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觀風貌。
  (責任編輯舒丹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36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