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融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歷史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歷史知識素養,促進學生歷史意識素養的提升,并且對學生發展與成長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在教育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意義深遠。本文結合實踐,分析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有效融合的必要性,探究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融合,為今后教學的開展做出相應依據,對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和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096-02
初中歷史旨在培養學生相應的歷史課程素養,對學生發展與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學科教學并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了它的優勢,它以其特有的圖、文、聲、像并茂特點,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紛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符合當前教育理念的發展[1],能夠顯著地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育理念發展層面的需要
教育理念體現了教師對于教學發展的認識。新教育理念下,教師對教學開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新的教育理念旨在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而要想實現這些提升,教師不僅僅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進,同時還要豐富教學形式。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為老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加廣泛的素材,并且老師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的發展是現階段教育改革的重點,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中,能夠為教學理念的豐富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并且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之下,學生們能夠更多的參與到教學中去,這樣才能夠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夠在教學中實現。
?。ǘ嵺`教學開展層面的需要
結合當前初中歷史教學開展實際,在當前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學習有效性較低,使學生們的學習成績難以提升,需要進行教學策略層面的改革,促進教學發展。首先,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學習的豐富性,使得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具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能夠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其次,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歷史教學中去,能夠為學生們提供更加生動和豐富的教學素材,使得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學內容,這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探究意識的激發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能夠讓歷史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有助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和老師的教學水平。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的融合,將其作為歷史教學中的一個有利工具,利用信息技術直觀生動的特點,進行教學情境創設,促進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首先,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穿插視頻、動畫、音樂、圖像等媒體資源,促進學生感知具體的歷史場景,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對于歷史的認識。如在《洋務運動》教學中,可以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展示相關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到歷史中,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2]。其次,積極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不斷地在網絡空間中尋找歷史相關的教學資源,促進教學與時俱進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能力素養的拓展??偟膩碚f,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是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融合的重要方法之一,應當結合教學不斷地進行創新發展。
?。ǘ┐龠M學生自主探究
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的融合,要能夠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在線式的歷史學習平臺,讓學生基于網絡開展歷史知識學習,實現部分教學內容的自主探究。如在《抗日戰爭》的學習中,部分教學內容在課堂中開展,部分教學內容由教師安排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基于網絡空間收集資料,開展自主探究,如了解具體的事件,具體的戰爭背景等[2],學生在自主探究之后,再結合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夠全面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掌握,不僅實現了學習層面的互補性,對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也是積極的。
?。ㄈ嫿ㄆ脚_化微課
利用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構建平臺化微課。首先,結合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微課,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零散化處理,將各個知識點制作成相應的小視頻、小動畫,通過微信、網絡等平臺推送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在課余時間實踐,在線化地進行教學內容學習。其次,微課具有簡短性的特點,幾分鐘的小視頻能夠講解一個歷史概念,讓學生清楚一個歷史事件,這對于學生具體知識點的豐富,歷史素養的形成十分關鍵[3]??偟膩碚f,基于初中歷史教學實際,構建平臺化的微課,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實時的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融入的重要體現,意義關鍵。
?。ㄋ模┲攸c知識點教學引入
初中歷史教學中,部分重點內容的教學開展有著一定的難度,主要就是因為,歷史教學有著一定的抽象性,學生難以有效地理解,因此,基于初中歷史重點的教學內容,引入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意義關鍵。部分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年代久遠,涉及的地域廣闊,歷史人物眾多,因此,教學難以開展。而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學生更易于接受。如在“探尋新航路”內容教學中,對于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學生往往難以聽明白。在課堂上若能使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分別演示航海家的航海過程,在路經重要地點時,能自動、醒目地顯示所經地點的名稱,這能夠顯著促進學生有效地開展學習。總的來說,基于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實際,在重難點教學內容中,引入信息技術,通過信息化教學資源,促進教學開展,提升教學質量水平,也是今后教學發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探究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融合,主要進行了三方面的分析,從而為具體的教學開展給出相應的依據。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重要的發展趨勢,教師應當廣泛地進行探索,積極地創新,在教學中適當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對于教學發展最大程度的促進[4]。
【參考文獻】
[1]黃小萍.淺析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融合[J]. 文理導航,2018(7).
[2]張志忠.淺析初中歷史學科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必要性[J].學周刊,2018(18).
[3]馬玉平.中學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策略的研究[J]. 考試周刊,2018(28).
[4]孫立軍,仉元杰.淺析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J].新課程(中),201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