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教學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網絡技術的日臻完善,學校的課堂教學環境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時代在進步,教育教學自然也要與時俱進。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教學策略也要進行相應調整。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使老師的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形象,趣味盎然。筆者嘗試探討信息機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策略,為廣大數學老師提供一點可供借鑒的經驗。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遵循的原則
?。ㄒ唬┏浞株P注教與學的互動。數學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一種密切互動,它們是相互作用的兩個層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揮學生所具有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各種學習活動。作為教師,既要考慮數學學科教學內容所具有的特點,同時還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的應用,將二者結合在一起來設計教學過程,繼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ǘ┏浞株P注動手實踐和思維發展。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融合,既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動手實踐,同時又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及心理感受。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既要為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演示,同時又要注意語言的引導講解,以便可以讓學生清晰地在頭腦之中形成概念,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
(三)充分關注信息的反饋以及調控。信息的反饋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從他們那里來獲取相關的信息,以此作為教師進行教學過程調整的依據。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接受信息時的及時反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繼而相機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方式以及策略,進一步來完善本節課信息技術的使用。
二、信息技術同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策略
?。ㄒ唬﹦撛O生活化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為了有效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信息技術同數學學科進行了融合,從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例如我們中國的神舟號、我們的高鐵等等,利用這些資料之中所涵蓋的數字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引導他們在熟知的生活環境中來感知數的大小,建立良好的數感,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實現知識學習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雙重教學目標。
?。ǘ┏浞掷脛討B演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動態展示的形式來組織整個教學,先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之中哪里有角,學生回答之后出示相關的事物。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因為他說的立即顯示在屏幕上了,他感覺到非常神奇,甚至不可思議。然后,老師再將具體事物的角進行放大,讓學生進行觀察。這樣,在進行大量感知的過程之中,通過這種移動以及漸變的視覺效果,將角的幾何形狀抽象出來,再來揭示相關的定義。毋庸置疑,這是一種從形象到抽象的全過程,對于幫助低年級的學生培養空間觀念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ㄈ嫿ǘ噙吇悠脚_,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任何一個人而言,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維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只是重視師生互動,而相對忽視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導致學習主體互動的缺失,課堂教學缺乏思維碰撞的火花。而借助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能有效凸顯“學”的主體地位,激活學生的思維狀態,訓練他們的思維策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繼而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真正實現教與學、學與思、學與辯的多邊互動。
?。ㄋ模┌l揮信息技術優勢,有利于學生的保持知識。信息技術對于教師而言,是輔助工具;對于學生而言,則是認知工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學媒體其實就是一種知識載體。通過相關的實驗可以看到,人們獲取的相關信息有大約85%都是來自于視覺的,而來自于聽覺的則占10%,也就是視聽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占據了絕對優勢。多媒體將原本靜止的事物進行了動態化的演示,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將圖文音等交互呈現,具有非常大的信息量,全面刺激人的視聽,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感知中獲取到了相關知識。
總而言之,通過運用多媒體的音、形、像等特有功能,讓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具體、形象,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思考,加深學生對于所學重點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同時也有效克服了教師在進行表述時語言平淡的現象。
責任編輯 徐國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