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像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有感人的故事、優美的詩篇、動聽的旋律、美麗的圖案……它只有簡單的數字和一些運算符號,顯得枯燥、單調和抽象。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注意力容易被一些形象直觀的東西所吸引。而信息技術剛好具有形象直觀、聲畫并茂、視聽結合、生動有趣等特點,讓學生看到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合,讓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
  求知欲是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是人的內在心理需要。它對人們追求知識、探索知識具有強烈的內在動力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一課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制作一個“唐僧師徒分西瓜”動畫視頻,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課前導入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講授新課前,首先打開大屏幕,故事呈現:唐僧師徒三人出現在火焰山附近,火辣辣的太陽把人曬得口干舌燥。孫悟空對唐僧說:“師傅,太陽太‘毒’了,曬得人口干舌燥,俺老孫去找點解渴的東西來!”說完一個筋斗云就不見了蹤影。沒多久,孫悟空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說:“師傅吃西瓜的,沙師弟吃西瓜的,八戒吃西瓜的,我吃西瓜的。”豬八戒聽了很不高興地說:“好你個猴哥,你明明知道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卻分給我的最少!”話音剛落,孫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個呆子……”屏幕畫面停止,教師提出問題:“孫悟空為什么叫豬八戒呆子?”由于小學生對《西游記》比較熟悉,上課伊始,便被屏幕里的畫面及有趣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老師的問題剛提出,同學們便爭先恐后地回答:“豬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的西瓜是最多的……”教師緊接著問:“豬八戒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的西瓜是最多的呢?你能幫他進行比較分數的大小嗎?”此時學生躍躍欲試,教師因勢利導,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是《分數的大小比較》。這種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的導入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運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
  信息技術具有形象直觀、聲畫并茂、視聽結合、生動有趣等特點,能夠將教學重點和難點一一呈現出來,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的認識》一課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PPT,設置方格圖案上的對應點、連線的閃爍。教師一邊依次閃動對應點,一邊讓學生數一數對應點到對稱軸有多少小格的距離,從而來使學生輕松地認識到“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緊接著把點依次連上線,制作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學生通過觀察還可以發現“對應點連線垂直于對稱軸”。在這個層次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不僅獲得了軸對稱圖形的內在規律,還從中找到了學習的自信與快樂。
  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掌握內在規律。
  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工具。數學學習不僅是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是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傳授數學基礎知識,又要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面的旋轉》時,我拋出“直角三角形和長方形圍繞它的軸旋轉之后會形成怎樣的圖形”這一問題,讓全班學生分小組研究探索,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探索結果后,我再讓學生觀看一個視頻來驗證他們的猜想,整個教學環節體現了“提問——猜想——探究——驗證”的過程。
  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整合,將課堂還給學生,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看到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融合,讓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可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
  責任編輯 龍建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