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信息技術教學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本文從利用信息技術巧設問題情景,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增大教學容量和提高練習效果以及課后跟蹤等四個方面進行初探。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128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以及計算機技術進入教育領域,并逐漸深入課堂。信息技術和數學的整合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發展,有利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如何把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整合在一起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來談談幾點認識。
一、利用信息技術巧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利用信息技術的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設懸念,使學生更多地觀察、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
例如,授課教師播放一段視頻,內容是工人師傅在制作鋁合金門窗,畫面適時定格,并提出問題:工人師傅是如何驗證門窗是否垂直?由此引出課題“垂直”。
例如,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出:在制作出不同尺寸的國旗時,國旗上的五角星形狀是相同的,但大小不一樣;在同一底片直接印出來的照片與擴印出來的照片,它們的形狀是相同的??梢韵茸寣W生觀察出,從而引出“相似的圖形”的課題。
信息技術融于數學課堂問題情景的教學設計,比單一的師生讀課本例題強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入性大大強化了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數學問題情景的導入,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學生對教學知識感到難以理解,掌握起來有困難的部分。如何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如何采用各種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重難點,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地掌握教學知識。用靜態的文字、教師的言語有時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運用信息技術,以圖、文、聲、像、動畫等方式立體地傳送信息,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起到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效果。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將內容變抽象為具體,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例如,《三視圖》這一課,若學生實物操作進行探究活動,不僅學生不易理解,學生操作起來也比較困難。若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進行講解,也是很難表達的。我們借助信息技術展示,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本課的重點內容,同時突破難點,從而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
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可以方便地實現傳統方法無法實現的一些特殊效果。計算機多媒體的動態變化可以將形與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提供豐富而動感的圖像、圖形,生動直觀地展現出一個精彩的數學世界。
可以說,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發揮信息技術的最佳效果和數學教育的特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向更高層次發展,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利用信息技術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生的練習效果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課堂時間安排較為緊湊,課堂密度增大,省去了板書和擦試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尤其是在進行練習鞏固時,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事先教師制件了多樣的練習,靈活選擇題型進行練習,選擇、判斷題、操作題、計算題一應俱全,及時反饋學生的答題情況。全班同學一起進行學習時,更能將學生的想法直觀地顯示出來,因此課堂容量大大增加,從而提高學生的練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滬科版九年級上冊《第21章 二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時,教師利用小黑板、卷子、書本等傳統的、呆板的方式進行習題練習時,時間長了學生會感到乏味,表現出厭倦。交互式的多媒體練習課件就能以其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發揮其作用,它能使練習、復習等環節輕松、愉快,能使學生在練題過程中始終保持興奮、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使他們覺得學習二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是一件在玩中學的有趣的事。
例如,教師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方程應用的教學時,都是在課前先把練習題編入課件中,由于練習題的形式新穎、變化較多,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較多的應用題,大大提高課堂45分鐘的利用率。此外,練習課件不用抄題目文字,還能及時反饋,可以使學生在同一時間內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練習題。
可以說,隨著信息技術引進數學課堂,上課時間安排較為緊湊有序,課堂內容密度增大,可以使練習題的數量得到極大的增加。此外,若信息量過大,教學進程太快,學生將難以消化理解,所以在信息技術輔助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重點知識的適時呈現或板書,這樣才能避免教學盲點,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優勢與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后跟蹤
根據每一位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的不同,進行針對性、個性化的課后輔導是信息技術教學的特色。教師布置個性化的作業后,計算機對作業及時批閱不僅能使學生很快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還可以反復練習。通過計算機也可以將學生課后解題的過程通過網絡呈現給授課教師,教師能從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指導和個性化課后輔導。
此外,課后師生之間可以在群里相互交流探討,形成多向互動,使課內外的教師教與學生學融為一體,實現資源共享、多向互動,達到實現有效課堂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總之,信息技術對初中數學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簡單的四個角度進行淺層次的分析,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如何恰當的融合,還需要我們一線初中數學教師去探究與思索。
?。ㄗ髡邌挝唬喊不帐戆部h第五中學 2392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