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融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信息技術的融合為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拓展了廣闊的空間,許多傳統教學中難以涉及的夢想變為現實,筆下原本靜止的平面圖形被插上信息技術這雙想象的翅膀,于是變得鮮活起來了。
關鍵詞:信息技術;圖形與幾何;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127
凡一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有這樣的感受,“圖形與幾何”領域中角的初步認識,各種周長、面積、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推導等教材都是以靜態的形式出現的。當我們用傳統教學手段:黑板、粉筆、三角尺、圓規等普通教具,把這些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地呈現出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卻常有種說不清、道不明、一籌莫展的困惑。此時,將信息技術與“圖形與幾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教學,利用現代化手段把難以完成的內容巧妙地、淋漓盡致地展示給學生,可節時、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化解知識的重、難點。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素養,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下面就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融合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有效融合的意義
1.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融合,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笨梢妼W生的頭腦不是一個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能巧妙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從而大大提學習的積極性。
2.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融合,更好演示圖形教學中的動態內容化抽象為形象,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數學課本上的例題、插圖、推理、證明等都是靜態的材料,任憑老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這些抽象的知識,學生仍很難理解,難以激發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的特點,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把抽象的知識情境化,有利于創造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明,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融合,可以增加課堂信息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多媒體教學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多重感官和直觀教學,加快了學生理解速度,從而縮短了學生對同樣內容的接受時間,為增加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另一方面,課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書速度的影響,尤其是當需要板書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圖比較多的課堂上,粉筆書寫和作圖對課堂的速度起到了較大的制約,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在課堂上適時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地渠道,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有效融合應注意的問題
“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研究,也逐步轉向教學多樣化,學生主體化的模式。教學信息化已經成為教學過程中教師們的共識。但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傳統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有效融合時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有效融合,不能完全拋棄傳統教學手段
有了現代教育技術,不能就全部拋棄棄傳統教學手段。小學生數學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驗性學習,經驗的獲得大都靠親自實踐操作實現,沒有大量的直接經驗的積累,感知成為蜻蜓點水,表象無法在大腦中建立。再好的課件也比不上靈動的課堂,再好的動畫也比不上學生的實際操作體驗,不能以高超的課件設計代替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自我體驗。
2.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有效融合,信息技術只能起輔助作用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主要是用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解決傳統教學中不易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教學的唯一方式。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更多的是展示一些形象思維的東西,使學生的視、聽感官受到刺激,但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或不能科學地利用多媒體,會使學生產生思維的懶惰心理,不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應當深知教學課件是符合《課程標準》,服務于教學設計和教學目標的達成,應是“畫龍點睛”之用,而非“畫蛇添足”之作,不宜聲、像、圖、文等元素過多,應重在突出數學信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數學要素中來,避免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到非數學信息中去。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融合,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發的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在遵循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服務而不是指導課堂教學的前提下,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有效融合還需要我們不斷實踐、總結并反思。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劉 范,張增杰等.兒童認知發展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 黃榮懷.信息技術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ㄗ髡邌挝唬喊不帐〕菔卸ㄟh縣新區實驗小學 2332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