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性學習在小學高年級數學幾何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探究的基本程序以杜威的反思性思考模式為基礎,在多年的高年級幾何與圖形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幾何與圖形的學習中,缺乏一定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意識,學生只是在被動接受知識,而面對一個新的幾何與圖形時卻無從下手。本文將主要探討探究性學習在小學高年級數學幾何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小學高年級;幾何與圖形;教學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為,小學數學不是數學科學,而是兒童現實生活的升華。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向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幾何內容中的探究式教學正好提供了這種有效的范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以達到認知建構、能力養成與情感體驗的協調發展。
  一、教學結構的轉變,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傳統形式的教學模式在進行“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是老師使用教學模具進行著講述,學生進行著觀看這樣的教學方法,大多數的老師覺得這樣教學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看到非常專業的展示。但是,往往是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動性忽視掉了,使學生無法訓練自己思考與觀察的能力,和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上的理論不相符,使“圖形與幾何”在教學上的質量明顯降低。為此,需要老師對教學結構做到有效的轉變,將傳統形式下教學的模式摒棄掉,在對操作進行觀察和思維上的總結這樣的教學課程需要做到增強,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動性得到提高,讓學生間進行良性思維的交流,以便學生在數學上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長方體與正方體》一課的教學時,老師可以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對這兩種模型進行著仔細地觀察,然后依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有關知識點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做出探究,老師可以鼓勵學生使用量尺的工具進行著動手測量,然后得出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多少條棱,棱長為多少,有多少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 然后對結果進行統計,對探研知識進行總結,由學生站在講臺上使用模型一邊模擬一邊進行講述,再由臺下的學生再對講述的學生進行評價,給予建議。最后,老師在以學生整體的表現作為參考依據,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指正,對觀察探研的新知引導概括,給予專業的指導。這樣,學生就占據著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圖形與幾何”在教學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情境教學創設,和實際生活相結合
  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抽象的距離感,小學生在生活上的經驗比較缺乏,思維上聯系的能力也不是很強,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的小學生很難將有著極強專業性的知識和生活的實際相結合,從而使自己在學習上的效率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而這恰巧就是學生很難將“圖形與幾何”的數學知識學好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在數學知識的課堂之中,大多數的老師將學生在發展這一階段的特點忽略掉,在數學中的“圖形和幾何”的知識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诖?,老師需要將數學的課堂進行有效的利用,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具體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幫助,使學生在思維上得到開拓,有意識的引導著學生的思維。例如:在進行北師版小學數學中各個平面圖形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腦海里回顧和思考在生活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圖形,然后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在生活中出現的哪些物件可以用得到這些圖形,并且老師也可以向學生將這些平面圖形獨有的特點及美飾的作用進行講述,比方說,在講到圓的特性及作用,老師可以對學生加以鼓勵,讓學生試著使用學到的圖形進行平面圖形設計一種新型賽車,從車的外形及車輪的形狀都可以創新,然后把所有不同的創新車模設計簡圖對比想象分析,得出:用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等等做的車輪都沒有圓形做車輪的車走得快又平穩,這是因為只有圓的中心點到圓上的距離處處相等,沒有棱角。這樣一來,老師進行的情境創設就是以實際生活為平臺,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快樂和踏實的感受,使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得到激發,抽象的空間思維想象力得到發展,從而使“圖形與幾何”的高效教學得以實現。
  三、建構幾何思想,積累幾何體驗
  幾何思想的建立,需要數學體驗的不斷積累。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探究過程中感受幾何概念。例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我先播放神舟飛船發射的場景,出示飛船飛行軌道示意圖,然后提問:“如何計算飛船飛行一圈所行的路程?”學生認為可以量出圓的周長,采用的方法有多種。如用繩子繞圓一圈,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把繩子拉直,量出繩子的長就是圓的周長;直接用軟尺繞著量;在這個圓片的邊上做一個記號,對準尺子的 0刻度,再把圓片貼著尺滾一周,就可以量出圓的周長……我引導學生總結各種方法的特點,學生發現這是把不能測量的變成能測量的,即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據此,我利用現實素材,創設已有知識與幾何現實的沖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實驗操作,發現用繞、滾的方法測量圓的周長不太準確,從而獲得提示——可以從圓的要素入手考慮。
  結論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幾何教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師應采用更加恰當的教學方法,并不斷完善每一個教學環節,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艷菊. 如何進行小學高年級數學幾何教學[J]. 中外交流,2018,(52):372.
  [2]  陳晨. 小學高年級幾何直觀教學有效性初探[J]. 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8,(12):55.
  [3]  徐小玲. 小學高年級數學"圖形與幾何"有效教學的措施分析[J]. 考試周刊,2019,(35):94.
  [4]  裴愛琴. 小學高年級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有效策略探究[J]. 教學考試,2017,(27):16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042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