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具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鮮活呈現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創設探究式的教學情等優越性,但在融合過程中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合理地融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教學過程 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0.038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其在教育教學中的優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克服傳統教學媒體的不足,打破時空限制,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本人結合近幾年工作實踐,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融合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直觀形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要講直觀現象,尤其是碰到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更應該如此。多媒體計算機所形成的畫面以及它的聲、光、色、形都能給學生的思維和視覺沖擊以至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教學內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直接看到,或平你觀察時經??吹讲粔蚣氈拢處熑缒芙柚嗝襟w手段變抽象為直觀、變靜態為動態地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呈現事物變化發展過程,就能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奠定基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語文課中,運用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為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況,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課文《草船借箭》,老師播放了“草船借箭的相關影片,視頻中詳細介紹了諸葛亮借箭的過程以及和周瑜等人之間的對話,讓學生直觀的看到草船借箭的過程學生們深深地被震撼了,從而激發了學生積極閱讀名著《三國演義》的愿望。學生在課堂上仿佛身臨其境,注意力明顯提高,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憑字面想象、難以理解之苦,同時還充分激發學生的主管能動性、化被動為主動空間,產生特有的教學效果。
二、內容豐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的教學中,要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達到語預期的教學目標,45分鐘的時間非常緊張,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講,學生被動在聽,例題講得少,作業在課堂上基本上沒時間處理。這些問題在采用了信息技術后,往往能夠輕而易舉的得到解決。這樣一方面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另一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語文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是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真實化,生動活潑的視聽信息,配上文字的聲音,圖、文、聲、畫并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熱情,使原本單一的課堂栩栩如生,課堂教學大放光彩。如小學語文教育出版社語文五年級課文《鯨》一文,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現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讓“鯨”在學生們的課本上活了起來。使學生視覺、觸覺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圖片和視頻的插入讓學生對于鯨的樣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動物的思想感情。在這節課中,我打破了常規教學方式,先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直觀看到鯨的樣子,然后在讓學生根據書中描寫的鯨和圖片進行結合。這樣,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
三、方式多樣,豐富學生課堂內容
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限于學習的條件,大部分的教師只能在教室里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學手段單一,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但有了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別、學習目標高低、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的知識結構,選擇恰當的設置,設計不同深度,不同廣度和進度的課件,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或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或設置問題,引起思辨;或提供素材,供其參考;或提供演示,解釋疑點;或時空再現,還以清白,從而順利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自查、討論等形式,尊重學生個別的差異和多樣性的選擇,有利于發揮他們各自的特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小學語文五年級《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時,先播放《狼牙山五壯士》的電視錄像,然后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結合剛看完的錄像所呈現的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說說課文針對五壯士都描寫了哪些故事?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一接受轉移任務;二是誘敵上山;三是引上絕路;四是頂峰殲敵;五是英勇跳崖。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五位戰士為何會被稱為五壯士。這樣,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創設情境,促進探究學習效果
現代教學模式提倡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而現代教育技術能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思維的火花,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促使學生探索思維能力的提高。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親歷”概念、規律的行程過程,掌握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獲得難忘的體驗。
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豐富了我們的教學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手段。在融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恰當地選擇相應的教學手段,把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互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充分地利用教學資源,必將大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學生學科素質的發展和教師水平的提高。【本文為:邢臺市教育技術“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128390654】
參考文獻
[1]付軍林.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J].學周刊,2019(05):114-115.
[2]李清.論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164.
[3]邊菁玉.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J].學周刊,2018(25):157-1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