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以往的觀念里,很多學生都認為歷史不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地位遠遠不及語文、數學等學科,導致很多學生對初中歷史課堂表現得很是被動,間接導致了教學效率大打折扣,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與自身綜合能力。初中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下的重要任務。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必須以激發學習興趣為切入點,根據教學現狀與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措施,讓初中歷史真正的走進學生心中。
關鍵詞:初中歷史;有效教學;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04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40
一、立足課程教學,優化歷史教材
教師認真研究課標,把課本的要求與學生實際及教材有機統一起來,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做到恰當合適,真正落實知識目標。教學時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托,對教授的歷史教材進行優化與整合。教材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的載體,歷史教學的基礎,初中歷史教材是由全國眾多的優秀專家編選的學習歷史的最為直接有效的材料,是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自身能力的重要載體。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優化與整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如學習“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認真的解讀,然后提出幾個問題:美國獨立后,其國土是如何擴張的?美國南北經濟是如何形成與發展的?兩種制度為何不可以融合?北方勝利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反映了怎樣的歷史規律?提問之后組織大家圍繞問題進行互動。這些提問恰恰就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通過合理的優化整合,學生能夠積極進行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認知,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教學有效性非常明顯。
二、創新教學的內容,強化橫向聯系
為了使教學更富有邏輯與條理,很多教師都是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進行教學的設計。歷史并不是側重于某個史實的講解,更多的是從史實當中引出響應的歷史觀點,證明種研究的理念。這對于初中生的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大挑戰,其實這也是現如今很多初中生所欠缺的。觀察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不難發現,很多學生都沒有學會從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進行切入認知,孤立地對某個知識點分析,導致學生在主觀題分析時無從下手,不知如何解答。這一方面是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導致的,另一方面也跟教師平時不重視強調有關。初中歷史教學不但要努力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還要適當的創新教學內容,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將不同知識點進行對比與分析。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養成歸納概括的學習好習慣,自然而然就更容易系統掌握歷史知識了。
三、引用歷史中記載的故事,增加趣味性
歷史這門學科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來說是一門十分枯燥無趣的學科,可是這種情況卻不是能改變的,教學時可以嘗試改變一下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無趣的課本內容變為生動有趣的,更加易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合理恰當地引用歷史故事就是個非常有效的辦法。通過恰當故事的應用,不但可以讓知識變得生動,還更容易記憶。當然,在應用此種方法時也要注意幾點問題,首先就要保證所引用的故事的真實性,不能講歷史中不存在的故事,引起學生們誤會,反而會起到反作用。除此之外,還必須保證所講故事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能夠與所教的課程相呼應。在保證故事真實性與針對性的基礎上應用該方法將會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舉一個例子,在講述紅軍長征時,就可以引用在長征過程中發生的小故事,如在過雪山草地時的紅軍部隊的艱辛,以及驚心動魄的飛奪瀘定橋,等等。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向學生生動地展示出長征的過程與精神。通過故事形式的傳授,相對于以往的照本宣科模式,不但不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還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階段。這些生動故事的引用使得紅軍長征的過程生動地出現在學生眼前,與此同時,故事中包含的長征精神也展示在學生眼前,由此作為基礎,學生面對課本上所描寫的長征意義之時也會更容易理解。由此,不但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知識點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播。
四、提供探究的空間,組織合作進行交流
以往的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盲目信任跟隨教師的教學腳步,并沒有獲得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自我展示,制約了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了一定影響。初中歷史教學應該為同學們提供一定的探究空間,積極組織學生展開合作與交流活動,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課下組織同學們參加歷史實踐活動,通過社會調查等方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將有力促進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也讓學生在交流中了解自己歷史學習方面的欠缺與不足。
實現初中歷史的有效教學,能夠幫助培養學生的歷史人文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之后更長遠的學習與發展鋪好道路。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學校與各界都應該加大對歷史學科教學的投入,配合教師完成好課堂教學的工作,使初中歷史教學的成效更大程度地服務于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豐憲.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3).
[2]孫翠芳.淺談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6(30).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馬強(1988.10— ),男,漢族,山西廣靈人,中教二級,研究方向:中學歷史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