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魯迅小說中的鄉土情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所謂鄉土小說是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農村的生活帶有濃厚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也可以說“鄉土小說”指的是20年代初,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鄉風土人情為題材,旨在揭示宗法制鄉鎮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發自己鄉愁的小說。以魯迅為代表的20世紀鄉土小說家,正是在這一文化沖突的背景下,開始了對知識分子自身的思想困惑和情感失衡的敘寫。魯迅在創作中所顯現的那種較之其他鄉土作家更為強烈的“鄉土情結”便有很好的體現。
【關鍵詞】情結 溫暖 農民 心理
【中圖分類號】I2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248-02
關于“鄉土文學”的闡述,在現代中國,最早的是魯迅。他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導言》中說“蹇先艾敘述過貴州,裴文中關心著榆關,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為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從北京這方面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者?!?
鄉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永恒的主題,鄉土情結更是中國人自古至今難以釋去的情懷。這種情懷,從根本上源自于中國自給自足的農耕型文化。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農業歷史的大國,長期以土地作為主要的生產方式,形成中國人復雜而又穩定的心理、思維方式、風俗民情?!班l土”、“田園”作為其物質和精神的寄托,一直延續在中國人的情感之中。作為新文學的奠基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泰斗”,中國最有傲骨的“精神界之戰士”,魯迅如此大量地引用故鄉作為小說的創作背景,這是一個十分讓人關注的地方。在這些鄉土小說中,魯迅不僅大量地引用了故鄉的文化,描寫故鄉人民的生活,還表現了農民的極大關注,并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創作藝術。
一、感受鄉土環境中的溫暖
1.感受景之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幾句通過對農村景物的描寫,寫出了百草園有形有色的景色?!安槐卣f……也不必……單是”這個具有魯迅特色的句式,不到90字,一口氣列舉了11種事物,可謂地大物博,充滿了天真爛熳的孩子情趣。
2.感受情之美
魯迅用兒童的視角,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純真的童年,那里有他愛玩的地方——百草園和平橋村,最有吸引力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最想得到的書《山海經》,最“憎惡”的保姆——阿長,最愛的游戲——拔何首烏、捕鳥、劃船等,最講義氣的伙伴——雙喜、阿發等,魯迅用純潔的筆觸,抒發了自己真摯的情感,帶給了我們很多溫暖的感動。
二、魯迅與農民之間的特殊感情
1.揭示了“保姆”般的愛
魯迅“像一個成年的兒子對自己的老父親一樣,了解中國的農民,關懷中國農民,默默地而又是赤誠地愛著中國的農民”。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一個作家,能讓人感到他對農民群眾,具有魯迅那樣最無虛飾而又最熱烈、最厚重的感情。把這種深厚的感情全都傾注到他的小說創作中?!栋㈤L與山海經》中阿長給我買來《山海經》這本書,長媽媽就像這本山海經,雖然粗拙難看,卻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長媽媽那份純樸無私的愛完全地顯露在了讀者的面前,怎么不讓我們感動呢?
2.揭示了農民與婦女的痛苦生活
魯迅不僅描繪農民與婦女的痛苦生活,而且揭示了造成他們痛苦的根源,祥林嫂被封建禮教所殺,愛姑被夫權主義所殘害,阿長被封建司法制度所殺害,閏土被封建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所壓扁。魯迅揭露了封建社會各種制度是造成她們痛苦且悲劇的根源。
三、鄉土情緒背后的心理因素
魯迅小說中所體現出來的鄉土情結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魯迅曾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中將“鄉土文學”定義為“僑寓文學”。并且指出“自招為鄉土文學的作者,不過在還未開手寫鄉土文學之前,他已被故鄉放逐,被生活驅逐到異地去了,他只好回憶父親的花園,而且是已不存在的花園,因為回憶故鄉已經不存在的事物,是比明明存在,而只有自己不能接近的事物較為合適,也更能自慰的?!闭沁@種鄉土情結背后隱藏的心理因素,才誕生了具有現代意義的鄉土母題。而通過鄉土這個空間無疑能讓僑寓者們還能隱約地感受到鄉土這個生命之根與文化之根所帶來的喜悅。
在魯迅的小說創作中,我們可以深深的體味到來自作者心靈深處的對浙東鄉土的真摯的情感——鄉土情結:也能深深的體味到作者心間流淌的農民的血液,他深愛著他的受苦受難的農民,而對農民的這種愛又是其鄉土情結之源,基于此,魯迅的鄉土小說,才能成為20年代整個中國現代文學的代表之作。
參考文獻:
[1]許壽裳:《魯迅的精神》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8年版
[2]馮雪峰:《魯迅的文學道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4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