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素質改革工作的不斷落實和深化,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標準有所調整,語文教師需要重視閱讀教學,并根據新課標標準,對閱讀教學進行實踐創新,從而實現高效課堂合理構建。鑒于此,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實踐和創新對策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99-02
前言
新課標明確指出,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模塊上下功夫。根據小學生閱讀思想啟蒙要求,對閱讀課堂形態,以及具體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創新。讓學生在優越的課堂環境下,對閱讀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實現思維、能力以及文化素養有效提升。因此,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做好閱讀教學創新。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和創新的必要性分析
在傳統教學模式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教學弊端比較明顯。首先,因為教師教學理念滯后,貫徹應試思想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枯燥,學生所掌握的閱讀知識和技能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同時,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多以師講生聽方式展開閱讀教學。導致學生在閱讀課堂上學習狀態比較被動,閱讀思維和理解你管理也受到限制,導致閱讀教學效率低下,質量低下。而新課標對閱讀教學提出全新要求,語文教師要重視有效課堂合理構建,同時強烈要求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關注學生閱讀體驗,重點加強閱讀思維、能力培養。因此,為了滿足新時期閱讀教學需求,教師十分有必要對閱讀教學進行創新與改革,從而保證閱讀教學更加有效。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和創新的策略探究
(一)設計導學案,培養預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預習意識合理培養,改變傳統機械性灌輸理念,讓學生能夠在預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閱讀課程目標,合理設計導學案,為學生自主預習提供良好的載體。讓學生從小養成自主預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如說,教師在圍繞《巨人的花園》進行教學之前,可以根據課程目標、學習要點,合理設計導學案。之后,學生在導學案的支持下,對閱讀文本中的生字、生詞,以及文章的含義,結構進行自主預習和思考,通過預習克服簡單的知識點,而對于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存在不懂或者困惑的內容,可以留在課堂上進行統一講解,從而保證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有效,也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二)構建閱讀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興趣培養,并根據學生具體興趣需求,圍繞閱讀素材合理構建情境,將抽象性的文字內容,以更加直觀、具體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視覺的刺激下,對閱讀內容形成深刻的學習印象,同時也能夠實現想象和聯想思維的進一步發散,為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比如說,教師在進行《桂林山水》課堂教學時,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向學生呈現直觀性的桂林山水風光與景象。通過視頻、動畫播放,讓學生對桂林山水之景色形成深刻認知,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在特定情境下,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對《桂林山水》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增強學生閱讀學習感悟和體驗。
?。ㄈ┙M織角色閱讀,豐富閱讀體驗
在閱讀課堂上,教師為實現教學創新,需要對學生閱讀學習方式進行創新。為了調動閱讀課堂氣氛,增強課堂學習活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角色扮演、以及表演,通過趣味朗讀增強對文章內容的閱讀體驗和理解。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將相和》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以角色表演的方式,參與到閱讀和朗讀活動當中。首先,學生先對文章中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之后,學生圍繞文本內容進行戲劇表演。例如學生分別扮藺相如、廉頗以及眾大臣,通過對話模仿和表演,讓學生對藺相如和廉頗個人身上優秀的品格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也能夠增強情感共鳴。
?。ㄋ模┙M織小組討論,培養探究意識
在新時期的閱讀教學領域,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探究意識有效培養。通過組織小組討論教學,讓學生從小便形成自主探究意識,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促使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合作型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在組織小組討論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做好小組分配工作。先通過隨堂測試等多種途徑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考查,然后本著均衡分組原則,將學生按照閱讀學習能力均衡分配各個小組。之后,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計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課堂探索與探究。比如說,教師在進行《幸福是什么》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小學生生活實際,設計課堂問題,如“從自身思考,談談你對幸福的理解?”之后,學生根據具體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如有些生表示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就是幸福,也有學生表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幸福。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調動閱讀課堂氣氛,還能夠實現學生閱讀思維有效發散,實現學生情感教育。
(五)實施微課教學,拓展教學渠道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信息化教學改革,借助于信息技術平臺,合理構建微課教學體系,從而實現教學渠道和空間的進一步豐富與創新。在閱讀教學領域,教師圍繞語文教材內容合理構建微課視頻,從而為學生自主預習、復習以及探究新知提供便利條件。比如說,教師在進行《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時,可以將課程內容整合成微課視頻。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微課視頻,就文本內容進行自主閱讀和賞析,從而實現翻轉課堂有效構建。同時,微課視頻的合理設計,也為學生自主預習和復習提供了便利條件。學生可以在課后針對自身存在學習困惑的知識點,進行強化鞏固與學習,進而夯實學生語文閱讀基礎。
(六)讀寫融合教學,提高語文素養
在新時期語文教學領域,教師為保證小學生在閱讀學習環節中,實現綜合素養有效建設,需要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合理創新。根據學生素質培養需求,合理貫徹讀寫融合教學。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進行深入學習,并為圍繞閱讀文本進行仿寫和續寫,讓學生在深入理解閱讀文本的同時,掌握良好的寫作技能,全面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比如說,教師在進行《鳥的天堂》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就文本寫作手法進行分析,之后自主進行續寫和仿寫,從而強化學生讀寫綜合思維意識和實踐能力。
結論
綜上,對小學生來講,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屬于重點模塊,同時也是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難點。為了保證閱讀教學更加科學、有效,教師需要側重于閱讀課堂形態以及教學方法合理轉變。通過設計導學案、構建閱讀情境,創新閱讀方式,實施微課閱讀,落實讀寫融合教學等,讓學生對閱讀素材內涵加深理解,增強閱讀情感體驗,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承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12):116-117.
[2]楊家俊.探究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4):54.
[3]李斯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探微[J].亞太教育,2016(28):31.
作者簡介:
陳雪民(1966年12月-),男,漢族,研究方向,小學語文,一級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5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