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課程教學體系中,語文學科一直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其中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需要引起教師高度的重視。在閱讀教學方面上多下功夫,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的語文夯實基礎。隨著新課改的改革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出發,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如何進行閱讀教學實踐作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實施方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95-02
  對小學語文學習來說,閱讀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對學生語文的整個學習過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小學生階段正是剛接觸語文系統學習的初始階段,課堂教學是他們接觸語文知識和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要場所。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為其他學科學習奠定基礎,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迎來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廣大教師群體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涌現出許多新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進展。但是在語文閱讀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阻礙了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1.1 教師對文本解讀能力欠佳
  文本解讀已經成為目前語文界普遍關注的重要話題。在當前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文本的解讀能力欠缺,多是借助教參的建議解讀教材,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無法深入清晰地把握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就很難游刃有余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很難為學生的思維打開一個更加自由、廣袤的空間。這種欠缺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深度、厚度和廣度。
  1.2 教師重知識講授,輕能力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閱讀。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怎樣去閱讀,讓學生在課后能夠自主閱讀。但在實際閱讀教學中,仍大量存在重教材內容分析,輕思維能力培養的現象。過多的理解分析,“標準化”的答案禁錮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1.3 閱讀教學語文味的缺失
  在我們小學語文課堂,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在進行一篇課文教學的時候,多媒體課件必不可少,學生要唱,要跳,要寫,要畫,要表演,要合作……殊不知這花樣繁多的背后,透露出的是浮躁、盲目和形式化的傾向,大量非語文的東西不斷涌進了語文課堂,語文課已經喪失了語文的本質內涵,重人文情感,輕語言訓練的現象非常普遍。這樣的教學勢必會造成語言文字本體的失落。
  2.基于語文角度下閱讀指導實施方案
  2.1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閱讀的最主要的內部動力。為了能讓學生廣泛地閱讀,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讀書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成為他們的一種自覺的生活方式。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呢?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閱讀過程中,只要我們讓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去讀,其實學生同樣都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閱讀方式,有的喜歡高聲朗讀,有的喜歡低聲詠讀,有的喜歡邊讀邊畫。所以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們一種寬松、自在的閱讀環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這樣學生才會讀得高興,讀得投入。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無拘無束享受閱讀樂趣,點燃心靈的火花。只有當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時,才能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課外書籍。從而真正愛上閱讀和愛上語文,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根據一些針對小學生閱讀情況的調查研究表明,小學生更喜歡帶有故事情節的閱讀素材,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短篇敘文等等。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教材內容,做好相應的閱讀引導工作。
  2.2 凸顯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有利于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
  根據我國《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課堂中要將教學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也不例外,閱讀主體是學生,教師起到的是引導作用。閱讀教學實質上就是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轉化和交流,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課堂的中心。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進行教學情景創建,為學生搭建起平等的課堂交流平臺,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挖掘教材的意義,學會如何閱讀。
  比如在學習《丑小鴨》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在課堂創建對話情境,讓學生現場進行閱讀表演,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的同時,更好的去體驗丑小鴨的心理變化過程,掌握課文基調。與此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是丑小鴨,你會怎么想呢?怎么做?這種圍繞學生開展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的帶動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明確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2.3 加強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形成良好閱讀習慣
  不同的文章需要借助不同的閱讀方法開展閱讀,要想獲得更好的閱讀教學效果,提高閱讀效率,教師就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和教育,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引入到課堂中。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忽略了閱讀方法的傳授,只是將閱讀從頭用到尾進行分析一遍,教學方式相對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在閱讀過程中選取適合的閱讀方式,可以采用整體泛讀,也可以進行重點深讀,還可以讓學生課前自讀,并在課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避免學生出現閱讀疲勞,培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與此同時,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投入情感閱讀,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比如,針對書刊或者報紙的重點文章,就需要利用精讀法,逐字逐句進行閱讀,有利于學生集中精神和掌握重點內容。又如一些長篇大論的論文式文章,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利用略讀法進行精簡導讀,掌握文章大意即可,略讀追求的是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還有角色體驗閱讀法,就是通過對文章的掌握和領悟,了解文章中的喜怒哀樂,從而產生共鳴。如閱讀《電腦住宅》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請大家闡述一下文章中的電腦住宅設計,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怎么設計呢?通過角色的體驗及感同身受,讓學生提高閱讀的興趣。
  2.4 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字的背后,也就是要讀出文章中暗含著的意思?!薄坝脙芍谎劬ψx書”的理論,就是要求學生在讀書時要多問個“為什么”,就是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就是“讀思結合”。
  受到知識積累與生活閱歷的限制,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認識層面還是質疑能力方面都比較薄弱。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的教學工作僅僅停留在幫助學生完成字詞的聽寫與句子的背誦層面,很少針對文章的內容與細節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所以閱讀教學并沒有起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教師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幫助學生分析課文內容上,在分析過程中多提問,用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去思考,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比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課時,教師可以先從課文標題下手,提問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的雨是怎么樣的,蘊含著什么情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搜集信息,尋找答案。教師通過一個個精心設置的問題,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分析課文內容并且思考問題,讓學生愛上思考,學會提問題。
  新課程理念下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讓廣大的教師明白了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采用更加現代化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手段來武裝自己。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開展系統的多元化的教學,讓學生懂得如何去閱讀,怎樣去閱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與習慣,促進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最終達到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教學目的?!白寣W生閱讀思維的火花不斷閃現”,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參考文獻:
  [1]陳旭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J].學周刊,2012,( 29).
  [2]李文碧.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J].儷人:教師,2014,(6):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60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