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班級合唱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全面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耙詫W為本”教學理念就是著力于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以改變課堂教學形態為切入口,教學過程凸顯以學定教、因學活教等方式,使課堂教學形態更符合教育規律。
【關鍵詞】小學;新課程;合唱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音樂課程改革就是圍繞班級合唱教學進行改革,那么,如何運用“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開展小學班級合唱教學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點體會。
一、科學地整合教材
?。ㄒ唬└鶕W生年齡段特征整合教材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學習能力不同,學習方式也不相同。班級合唱是以學校班級為單位進行的集體演唱多聲部歌曲的藝術形式,是全面促進學生音樂素養提升的一個重要方面。根據兒童的年齡段特點對國家課程進行有效的內部組合,保持國家課程的原有框架,對其中的教學順序、知識體系、跨年級內容等進行合并、增減、調換、創編等方式進行重組,設計出適合其發展的班級合唱教學校本課程,讓學生選擇性地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合唱的積極性。
?。ǘ└鶕W生學情整合教材
由于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程度差異很大。近年來,進城務工農民增多,有的孩子從農村老家到城里來讀書,在音樂方面父母對這些孩子的影響是很有限的;有的孩子是本轄區的兒童,他們從小生活在城市,父母比較重視孩子各種興趣的培養,其中包括對孩子音樂素養的培養,這些孩子對音樂的需求和接受與前者完全不一樣。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對教材進行整合、創編,以適應學生的需要。
二、豐富教學設計
?。ㄒ唬┰诎l聲練習中加入簡單的合聲訓練
以前單一的旋律發聲訓練,學生感到枯燥,在發聲音過程中加入二度音程合聲練習,三度音程合聲練習,聲音豐富了,學生聽到他們分聲部發出的聲音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那就是最簡單的合聲,合聲給人以飽滿充實的感覺,學生就很感興趣。下面這條是我組織學生練習過的音程合唱譜:
(二)以口風琴演奏輔助班級合唱
由于學生音高概念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因此,組織學生合唱之前,我讓學生分聲部用口風琴吹奏旋律,多練習幾次,學生在心里建立了旋律感,就為合唱奠定了基礎。
如人教版二下唱歌教材《大鐘和小鐘》,我先讓學生唱旋律,然后學習分部吹奏旋律,再進行口風琴合奏,最后學生合唱起來就容易多了。
?。ㄈ╅_展音樂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合唱的樂趣
通過簡單的輪唱、輪奏、說唱等形式,特別是節奏練習,讓學生感受和建立合唱意識,體驗合唱的快樂。
如,在一年級人教版歌唱教學《誰唱歌》時,我就讓學生聽錄音輪唱,然后問他們發現了什么,學生就找出二聲部比一聲部后唱三拍,正好一個小節,在結束的時候二聲部比一聲部少唱一個小節。只要學生在唱的過程中堅持自己的聲部,心里想著自己的旋律,這樣就達到了一二聲部統一。
三、交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
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是新課程最重要的學習理念。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知識、技能,還應教給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使他們離開了老師,離開了課堂還能自己自主地學習、成長,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所以說,教學生方法比教授現成的答案更重要。下面幾個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合唱。
(一)讓學生靜靜聽音高,聽旋律
聽,是學習音樂的最好方法。過去的音樂教學都是老師帶著學生演唱或跟琴演唱,離開琴后學生跑調很厲害。音準表面在于演唱上,實質卻受制于聽覺。與其說把音“唱”準,不如說把音“聽”準 。在合唱實踐中,音高的產生是由聽覺系統和發聲系統兩個部分配合完成的。任何一個系統出了差錯,都可能導致音不準的問題。因此,合唱音準問題的探索應先從建立良好的內心聽覺和音樂聽辨能力做起,把提高對聲音的感受性、想象力和對聲音的特殊敏感性,作為獲得合唱音準重要的中心環節之一。讓學生多聽,老師學會安靜地教學,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感是非常重要的。
?。ǘ┳寣W生感悟音樂
文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音樂可以凈化人的心靈。感悟音樂就是讓學生靜靜感知音樂,理解音樂。
優美的旋律讓人沉浸,令人心顫,催人淚下。一曲薩克斯《回家》,會讓異鄉人心落淚滴;一曲鋼琴曲《獻給愛麗絲》讓人激動情懷;一曲美妙的《波洛涅茲曲》曲調時而像波濤一般向前奔涌而來,時而像一位慈愛的母親追著調皮的小孩喊他回家,時而又像一群青年男女在舞會上盡情狂歡……
因此,讓學生學會感悟音樂,就等于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水平,對避免學生大聲喊唱效果是非常明顯。
?。ㄈ┬蜗裰庇^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難點
小學生多數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因此,用一些形象的動作幫助學生學習合唱非常必要。如唱歌的口型學生最難掌握,老師直接用形象的手勢來幫助學生:并列舉出食指和中指放到嘴邊,不咬到手指,就說明口型的大小合適,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口型不對發出難聽的聲音。還有柯爾文手勢的作用非常大,每個手勢的高低代表不同的音高。
四、加強學法指導
?。ㄒ唬┬〗M學習
教師精講,學生多練。分工學習是一種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不僅讓學生融入合唱,更要讓學生融入集體,才能唱好歌曲。每個組選一個聲部長,替代老師的作用。一人或幾人吹奏旋律,其他組員唱詞,降低了難度,學習效果很好。
?。ǘW生互學
學生通過獨立學習發現了問題,自己不能解決,請會的同學幫助其學習。會的學生有一種幫助同學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ㄈ┤噘|疑
鼓勵全班同學共同學習,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課堂總結時拋出問題“怎樣才能把這首歌唱好呢?”學生就會思考老師教過的方法,找到很多方法來突破難點。
?。ㄋ模熒餐瑢W習
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把自己當成學習的一員,跟學生打成一片,保持民主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共同學習。課堂上,有意讓學生伴奏,師生合唱,學生就真正把自己當成學習的主人,改變了老師要我學的狀況。
(五)在實踐中探索學習歌曲表現的方法
為避免把老師的理解灌輸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表現力,我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感受歌曲。有時讓學生聽歌曲錄音,參與模仿;有時通過理解歌詞來表現歌曲;有時通過對旋律的感受來表現歌曲等。
總之,課改中只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所有的設計、教學活動都圍繞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那么我們的努力是有回報的,一切都靜待花開吧!
參考文獻
[1]寇雙.合唱音準的探索與研究[D].上海師大學碩士論文,2007.
[2]孫晶瑩.關于合唱中音準問題的研究[D].東北師大學碩士論文,20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