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基礎部分,傳授學生有效的閱讀技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開展具有創新意義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
【關鍵詞】 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1. 興趣指南,提高效率
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是提升學生閱讀效率的重要前提,教師可以將語文閱讀教學與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緊密結合起來,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沉浸感。例如,教師在講解與動物有關的文章前可以播放《動物世界》的相關視頻,使學生通過這一視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了解動物在大自然中的生活狀態。通過觀看視頻,學生會對動物的生活習性、動物存在的重要意義有更深的了解,在正確的情感價值觀的引導下開展閱讀活動,學生的閱讀效率會更高。
2. 張弛有度,活躍思維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應當是課堂的參與者,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與學生的互動,通過提問、討論等方法激發學生的辯證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引導學生閱讀評價社會時事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現象,大家都是怎么解決的呢?”在學生將閱讀文章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如果同學們是文章中的主人公,你會怎么做?”教師應當在每個學生回答過后逐一評論他們的觀點,并將他們的思考內容與原文聯系起來,升華原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 積極引導,培養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閱讀教學效率的工具,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強調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并向學生詳細解釋何為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學生在日常閱讀過程中通過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時時監督學生的閱讀行為,糾正學生錯誤的閱讀方法。如部分學生喜歡“囫圇吞棗式”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不追求細節之處,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忽略文章作者的真正寫作意圖或混淆文章的敘事順序,這種錯誤的閱讀方法應當糾正。
4. 鼓勵合作,加強溝通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幫助與贊賞,因此,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況,給予學生更多正向鼓勵與幫助。當學生向老師提問時,老師不僅要回答學生的問題,還要傳授學生解決同一類閱讀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掌握舉一反三的本領。為活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閱讀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要求不同小組的學生及時上交由小組成員共同撰寫而成的閱讀報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讓不同小組的學生交換閱讀報告,通過互相指出對方閱讀報告中的優點和缺點提升自己發現閱讀問題、解決閱讀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交互式的學習,學生的閱讀能力與交際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是多樣化的,但教學策略總的變化方向是不變的,任何教學策略都要與學生的個性化特征相結合、與現代化信息媒體相結合,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并在閱讀教學中貫徹這一觀念,從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不僅能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還能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交際能力等綜合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桂香.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 中國教師,2016(S2):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