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依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以互聯網為平臺,以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為依托,重新建構語文教學模式,這是在互聯網時代完成語文學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育使命。本文旨在總結“‘互聯網+’促進語文學科教與學行為轉變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利用互聯網互動平臺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嘗試。
【關鍵詞】互聯網平臺 閱讀教學 模式
【課題】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專項課題《“互聯網+”促進語文學科教與學行為轉變研究》課題成果,課題編號:FZ2016ZX018。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85-01
2017年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要注重時代性,構建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這就要求我們以互聯網為平臺,以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為依托,推進語文學科在教學模式和學習行為方面的變革。這也是我們進行“‘互聯網+’促進語文學科教與學行為轉變”課題研究與實踐的目的。在教育領域中,互聯網提供了教育生態重構的平臺,“大數據正在進入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將對這個世界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盵1]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建構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路徑。通過互聯網平臺,建構閱讀教學的互聯網模式,才能實現對閱讀教學時空限制的突破。
一、“互聯網+”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建構的意義。
語文課程的內涵在社會信息化過程必然產生新的變化,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新模式的建構就顯得尤為重要。
?。ㄒ唬盎ヂ摼W+”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能夠有效地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精準性
所謂“精準”,即通過互聯網所能提供的大數據分析,使語文閱讀教學有的放矢,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時效性。首先,這有利于提高“教”的精準性。在閱讀教學進行課堂預設時,利用QQ群作業平臺、問卷星等交互軟件,可以實現教學之前的對話,根據課程預習的數據分析結果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模式”。[2]其次,這有利于提高“學”的精準性?;ヂ摼W平臺的大數據分析是實時同步給學生的,學生可以在數據分析中找到自己在閱讀文本時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性,從而實現學生的“學習效果由一種模糊判斷變為數據狀態下的準確分析”。[3]
?。ǘ盎ヂ摼W+”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能夠全面地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互動性
互聯網所提供的技術支持,可以幫助我們構筑大大小小的學習共同體,每個學習者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出自己的聲音。這種即時交流的閱讀模式,有助于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互動性。首先,這是師生的互動。課堂教學中,通過答題器等硬件支撐,可以準確地從學生提問中篩選出最普遍、最突出的問題進行探討。其次,這是生生的互動。通過互聯網平臺,能夠更多地達成學習共同體內部學習個體間的閱讀互動。學生通過平臺發布的閱讀資源,可以獲得所有學習個體的回應,在這種回應聲中,常常會形成針對某個主題的探討,這種探討本身就是學習的意義所在。
?。ㄈ盎ヂ摼W+”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能夠廣泛地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多元性
語文教學歷來提倡“大語文觀”,也就是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新課標》也強調 “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理念,在“互聯網+”環境下,有了更深廣的意義。首先,表現在閱讀資源的共享上。在網絡學習空間,學生在經過管理員審核后可以發布閱讀資源,每個優質資源都能獲得相應點數,學生積攢的點數可以獲得學業成績加分。其次,表現在閱讀資源的多樣性上。一篇課文或一個專題的學習之后,可以在平臺上共享相關的資源,資源類型可以包括文檔、音頻(如:朗誦、改編歌曲等)、視頻(如:影視劇、專題紀錄片等)。資源的多樣性,既是一種跨媒介閱讀,也是互聯網平臺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無限延展。
二、“互聯網+”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建構的探索。
《新課標》提及:“引導教師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有選擇地、創造性地實施課程;把握信息時代新特點,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建設開發、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使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與提升能適應社會進步新形勢的需要?!痹凇盎ヂ摼W+”環境下建構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一種有利于推進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融合的積極探索。
(一)預設型閱讀教學模式
預設型閱讀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以學生的預習情況為立足點確定閱讀教學的重點,從而實現課堂的翻轉。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教學中,通過QQ群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發現學生對林沖“武者”性格的忽略,因此無法理解人物在一忍再忍之后帶著血腥色彩的爆發。所以,在課程設計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性格中“忍”與“狠”的矛盾統一,并抓住其性格矛盾點縱深分析小說的主旨。這樣的課堂預設,才能夠真正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夠真正促進學生在閱讀中提升思維能力、培養審美品質。
?。ǘ┗有烷喿x教學模式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借助希沃白板、智慧課堂、網絡教室等信息技術手段,針對課程的重難點,設計活動環節,從而實現課堂互動的全面性及實時性。
(三)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
在課程設計時,把課文或一本書的一個重難點作為一個主任務,把主任務按照需求分割成若干小任務,發布在學習平臺上,學生在平臺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任務,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推選組長、發言人等,分工完成任務要求,最后在課堂上以課件、微視頻等形式呈現任務結果,并互相評價。
?。ㄋ模╅L效型閱讀教學模式
這是教學內容和方法指導的倒置,也就是說,先確定要求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根據這種方法的特征來選擇教學內容。在詩歌閱讀指導中,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掌握文獻參讀法,于是選擇有爭議或主題比較復雜的詩歌,如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指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查閱權威的、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在參閱文獻后,形成自己對詩歌的個性化解讀。這種教學模式,關鍵在于選擇什么樣的閱讀方法,才能讓學生在終身學習和自主發展中有所裨益,才能讓學生脫離教師的指導也能獲得閱讀的樂趣。
在“互聯網+”環境下建構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不可回避的是對互聯網技術的學習。正如楊致遠所言:“顛覆與創新是一種生命發展模式。人們越早意識到這一點,接受新事物就越容易?!盵4]但是,語文學科的本質不會改變,互聯網應當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工具,是語文課程開放化和多樣化的手段。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與大數據同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2-8.
[2]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70-72.
[3]許雪飛.“互聯網+”時代為教育帶來深刻變革[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31.
[4]胡占凡.互聯網時代[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5-6.
作者簡介:
林琳,語文學科中學一級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6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