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減負增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減負增效是新課標背景下的必然選擇。減負增效就是要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此,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是當前迫在眉睫的任務,根據個人多年教學工作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減負;增效;學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95-02
眾所周知,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主陣地上打一場漂亮的仗。為了實現減負增效,我們應該走出教學誤區,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同時創造溫馨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對于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減負增效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一、發展教師專業,拓寬教師視野
專家引領,提高師能。積極支持鼓勵教師外出進修學習,專家的引領使教師的理論和水平得到了不同層次的提高。青年教師與學校骨干教師相互學習,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要求青年教師每月開一節公開課,定期開展公開展示課、說課、評課活動。
通過優化課堂教學,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學,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達到減負增效,使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每組要確立本組課堂教學研究的課題,在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優課率”上做文章、下工夫。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把培優補差工作落到實處,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要定期組織組內聽課,聽課后在聽取上課教師說課的基礎上,給予明確的評價意見,加強教法和學法的研究,切實提高教研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優化作業,促進學生學習減負增效
1.優化作業,留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
把練字和閱讀有機結合,減少硬性抄寫。文字的書寫不但能夠陶冶情操,還可以改變學生對待學習和生活的態度。所以,保留抄寫類作業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長期的抄寫,單調枯燥,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學生的負擔。如果將抄寫與其他作業進行有機結合,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天要求學生進行100字左右的練字,自主選擇內容,但是要結合課文中的基礎字詞,或者是摘抄美文。筆者認為這樣的練字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練字的時候,加強記憶,鞏固課堂知識,積累詞匯。
2.整理資料,促進學生自主作業。
隨著越來越多的教輔資料的出現,教師和學生一般都會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資料,如果按照“題?!钡膫鹘y做法,學生和教師都會很辛苦,效率也很低。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將部分資料作為學生的預習作業,并將參考答案發放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自主完成作業并修改,以小組組長的形式進行監督。在上課前學生可將錯誤較多的題目或有疑問的題目提出來,教師在課堂重點講解。教師在上課前可以以口頭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的作業情況,了解學生的弱項和不足。筆者認為,這樣的做法不但可以減緩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還能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三、改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教育要現代化,首先教學手段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不能因循守舊,停滯不前,消極抵制,一定要敢于突破舊思想、舊想法,大膽創新,大力改善教學手段,以教學手段的改進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根據本人語文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多媒體手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得力工具,具體表現如下:第一,在導入環節,以視頻影音資料的形式進行新課導入,會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具提前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第二,在語文教學中,教材本身具有的教學信息非常有限,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與教學的需求,如果課堂上引入多媒體,則會對教學信息進行有效補充與拓展,發揮較強的促進作用。如在教《旅鼠之迷》這篇課文時,筆者先摘取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欄目中有關旅鼠的視頻讓學生觀看。真實的畫面,優美的音樂,主持人充滿磁性的嗓音與抑揚頓挫的解說等等,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詳細了解了旅鼠的生活習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設法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這是減負增效需要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現有的學生雖然很勤奮,但是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在于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和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常常會要求學生在課前要作好預習、在課后要及時復習。但是,預習什么,復習什么,怎樣復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生往往知之甚少,認為預習就是看看書,走馬觀花,復習就是做做題,完成了事。我們可以作一些預習指導,提出明確的預習目標和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文體,給學生指點不同的學習方法,如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課文閱讀的思路,指導學生閱讀學習的各種方法。
五、恰當運用評價點撥,激發學生思維
在學生交流探究過程中,教師及時給予評價點撥,會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向更深處。評價不能只停留在單一的“好”“真不錯”的表揚上,而是要鼓勵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入境、入情、入理,悟出自己的獨特理解。要真正實現評價的效用,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隨時掌控交流探討的進程,尋找評價時機,在學生心里有而又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時候出手。點評要有新意,不能泛泛而談,要開渠引水,清淤導流,不能固定模式,要有“引他山之石”、讓學生茅塞頓開的作用。如果用“畫龍”表示學生的交流探索,那么教師的點評就是“點睛”。同時還要注意教師的評價要關注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后進生”,更要激發興趣,樹立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都能夠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結束語
減負增效雖然提出已久,但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當中,仍然見效不大,反而越發增加了學生的負擔,然而作為現代教育健康發展的一項舉措,需要初中語文教師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實施力度,切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推動減負增效的工作,改善學生學習的大環境,高效提升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陸素萍.有關初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語文學刊,2007(05).
[2]郭英.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17).
[3]葉正英.談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設計[J].小學時代:教師版,2010(06).
[4]許秀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減負與增效[J].《成功(教育)》,2009(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