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作業“減負”與成績“增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靠延長課時量或者加大學生作業量來提高考試成績,或者靠重復的習題來達到預期效果,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抑制和扼殺,故在倡導新課程理念的今天,優化作業設置,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成績是當前迫在眉睫的一大課題。
關鍵詞:減負 增效 高效課堂 改革 評判標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a)-0148-02
長期以來,教師靠延長課時量或者加大學生作業量來提高考試成績,或者靠機械式的習題來達到預期效果,這一個方面說明了教師在打著“為你好”之下的自私;另一個方面是教師在冠冕堂皇之下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抑制和扼殺,最終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這一罩著“美麗”光環的“善意”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褻瀆,也是對新課改的挑戰。故在倡導新課程理念的今天,為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實現學生成績的“增效”,教師必須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課堂、研究學生、研究作業,最大限度地、因人而異地研究作業設置,以確保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作業減負。筆者工作至今20年,體驗了一次次試圖以加大作業量來提高教學成績的失敗,也經歷了全社會一致呼吁為學生減負的大環境,通過近幾年的思考和嘗試,筆者以如何處理好作業的“減負”與學生成績“增效”的關系,談3條初見成效的教學策略,以期和同行切磋。
1 打造高效課堂,為作業的“減負”保駕護航
何為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指教師通過正確的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教師、學生均能在有限時間段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尤其學生在知識掌握上有高效的收獲,能力和學習方法上有高效的提高和進步。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處理好角色、觀念的轉變。在陳舊的教學中,對教師而言,“粉筆、黑板、教本”是傳統教學手段的代表,也是使用最廣泛和最古老的教學手段。大多教師已習慣傳統教學手段下的教學,因為傳統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很有效。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教學已經不能培養出新型的創新人才。故在新環境下,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愛他,如此教師講的話才有感召力,教師的愿望才能得以實現。其次高效課堂的關鍵是教師必須要精心備課。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課件。為了實現高效課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來確定教學內容、適當調整教學順序,根據學生的思維狀態和認知規律來調整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靈活調控課堂教學,以學定教,才能使師生、生生之間產生心靈碰撞并衍生出意想不到的收獲。最后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題。即要求每個習題都應是同類題目的典型代表,以一當十,還要讓精選習題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讓學生沿“階”而上,步步登高。教師對于難度較大的題目,應分步設計鋪墊性設問,化難為易,為學生的“助跑”“起跳”而鋪路、搭橋,最終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實現高效課堂。當然高效課堂也離不開學生的有效合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如此高效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實現,這一實現能為學生課后作業的“減負”起到保駕護航作用。
2 精選課后作業題,為成績的“增效”提供保障
所謂“精選”課后作業題,就是教師要根據教學進度,從課本、練習冊、復習資料中,把課后作業題選精、選實,或者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作業題“精選”,讓學生通過完成課后作業題起到溫故而知新、知新而樂學、樂學而探究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讓學生完成什么樣的作業題,不僅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折射出教師的教育功底。事實告訴我們,學生多做作業題,確有提高教師教學成績的效果,但教師憑“題?!比?,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將會抹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再說學生的學習是一個長期而又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這就決定了教師布置課后作業不能過濫,更不能簡單地“以多求熟”,而必須精選,當然,能從浩如煙海的作業題中精選作業,確實是教師教育功底的體現。就教學中具體的概念而言,教師精選作業應力求牢牢抓住與概念體系中環環相扣中“環”,而后有計劃、有步驟地把這些習題分配到每次的作業中,只有這樣,每次作業才能體現出“精選”二字。教師這一“精選”恰似經過潛心烹調后,奉獻給學生的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如此學生才能樂學,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
3 改革作業布置標準,確保作業“減負”與成績“增效”同在
所謂改革傳統的作業布置標準,就是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自己,學生對不會做的練習題可以不做,在這樣一種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下,學生就再也不會做出抄襲作業應付老師的事情。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長期奉行強制性教學,面對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無差異的作業布置,講究“齊步走”“同要求”,教師主觀設計學生作業,學生只能無條件服從,這種死板的作業布置導致了學生“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現象,最終讓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讓學生形成“只有壓力,沒有魅力”的負擔。正像古人所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倍陙?,作業改革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尤其是面對學生不會做的作業題,學生可以不做,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查詢。這種“異步走”“活要求”的作業設計,讓學生能一反過去的知難而退或盲目抄襲,變得能深入思考,直至問題的解決。對“吃不飽”的少數優秀學生,學生在完成老師任務的情況下,他們會在難題面前表現出躍躍欲試、必欲攻克而后快的探求精神。顯然這種作業布置標準是對學生在教師留作業時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的大膽嘗試。在這種“大膽嘗試”的環境下,學生大都能靜下心來,抱著研究的心態,去分析癥結所在,甚至在分析的過程中,使問題獲解而得到意外的收獲。這顯然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這一體現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求實精神、分析能力,摒棄自欺欺人的不良學風,即使達不到上述要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對當天或者以前所學知識進行有目的的復習,并對當天所用技能、方法加以鞏固,這是作業布置的點睛之筆。當然,在實踐中也有個別學生鉆“對不會做的題可以不做”的空子。但是,只要我們深刻認識到“減負”的真正含義是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受教育途徑,我們就會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4 結語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一名跨世紀的教師,我們要有強烈的責任心,以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己任,認真研究學生和教法,就一定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 邵亦佳.合理布置作業減輕學生課業負擔[J].現代教學,2013(4):57-58.
[2] 包逢祺.優化作業內容設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J].四川教育,2014(2):53.
[3] 田力.“減負”要從“增效”做起[Z].新浪博客,2018.
[4] 王恩奎.“減負三十條”重在條條抓落實[EB/OL].(2019-01-02).http://news.hnjy.com.cn/jyrp/182117.jhtml.
[5] 張全林.“減負令”落地需綜合施策[EB/OL].(2019-01-04).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jhsb/20190104/artide.5777.shtml.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0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