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生課余負擔過重原因及減負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少年兒童學習負擔過重,一直是我國教育的一大頑疾。近些年來,教育部及各級教育部門都采取過許多措施,但效果甚微。青少年課余負擔過重,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初中學生 課余負擔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009-01
  當前我國初中學生的課業負擔普遍偏重,特別是城區中學生,已經到了不堪重負的地步。負擔過重主要表現在:
  (1)在校學習時間過長,課余時間縮水。教育部規定初中生每天在校時間不超過7小時,而實際執行的作息時間往往超過了幾小時。在校學習時間過長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科目多,作業多,但課余時間少,只有縮短休息時間完成任務。
 ?。?)作業量大,教輔資料多。據筆者調查,初中學生作業時間往往都超過1.5小時,加上預習、復習,做資料,有的甚至達3小時,九年級更甚。過大的作業量大大縮短了學生的休息和睡眠時間,長此以往,學生精力不足,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疲于應付各種考試。很多初中學校周有周練,月有月考,期中期末有監測,上級有抽考,優等生還會面臨各種科目的競賽。過多的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成績,卻加重了學生的課業和課余負擔,更加重了心理負擔。
 ?。?)奔走于各種輔導班、特長班。家長迫切希望子女將來能考上重點高中重點班,不惜花重金為其擇名校、擇名師,擇課外輔導班,這也一定程度加重了學生的課余負擔。有些家長也不管孩子是否有興趣,給孩子報興趣班、特長班。正是由于這些父母的不懈努力,導致孩子的負擔進一步加重。
  造成初中學生課余負擔過重的原因是什么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社會各界、學生家長對學校、教師評價的偏頗。上級領導一些成績好的學校獎賞有加,社會各界更是另眼相看,還有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得一些學校聲譽鵲起,生源滾滾而來,而一些考得不夠理想的學校,既承受上級領導或明或暗的批評、又加上社會各界的指指點點,使得這些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如芒在背。緊接著是生源的大量流失。
  (2)“劇場效應”綁架學校教育,以學習時間和作業為例,其邏輯演變如下:
  第一階段(坐著看戲):一周五天課,每天8節課,沒有早晚自習。完成作業很簡單,成績有好有差,但幾乎沒有人上補習班。
  第二階段(個別人站起來看戲):有同學利用補課或上補習班,短時間內提升了自己的成績,又有某些老師增加了作業,這門科目成績提升,其他家長和老師被迫跟進。
  第三階段(所有人站起來看戲):學校都延長了在校時間,很多學生都上了補習班。除了課內作業,還有課外作業、展示作業、改錯作業、微信打卡、拍照上傳……作業已經成了家庭教育的頭等大事。
  第四階段(站在椅子上看戲):盡管駭人聽聞,但所有學校都退不回去了。作業達到瘋狂狀態,寫作業成了衡量學生學習態度和家長支持力度的標尺。不寫作業要罰站,甚至停課,監督作業不力的家長被請到學校面談也屢見不鮮。
  周復一周,年復一年。孩子們是無辜的受害者。孩子越努力,負擔就越重?;谶@種現狀,我們特提出以下對策:
 ?。?)嚴格執行國家教學計劃,切實規范初中辦學行為。我縣初中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從總體比較規范,教學秩序也是正常的。但也不可否認,確實存在著一些不規范的教學行為。如非法辦班、亂收費、盲目布置作業。同時,執行國家教學計劃和教學紀律的檢查結果要和重點中學及普通高中招生相掛鉤。只有嚴格執行國家教學計劃和教學紀律,才能真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真正推行素質教育,真正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我們的高一級學校理應從這些學校中多招收一些學生。
 ?。?)擴大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努力辦好每一所初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我們會寧縣經濟欠發達,家長希望子女接受優良教育的心情非常迫切,而我們的優質教育資源又非常有限,大大滿足不了廣大家長和學生的需求,這個供需矛盾是導致初中各校之間升學競爭劇烈的直接原因。目前會寧城區幾所高中的辦學條件差別較大,生源參差不齊,如果能把城區幾所高中都辦成相同檔次的優質高中,對初中畢業生采取劃塊招生,就近入學的辦法,則可以大大緩解城區各初中學校之間的無序競爭,大大減輕城區初中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也能給城區各高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提高整個高中段的教育教學水平。初中各校則可以全身心投入新課改實驗,努力推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初中學校的均衡發展。
 ?。?)進一步完善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減輕初中學生課業負擔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上級領導、社會、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減負工作已經講了多年,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先后下發了許多文件,做出了許多規定,但從總體上看,收效并不十分明顯,現在的初中學生課業負擔依然過重,這說明減負工作難度很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但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明天,全社會都應共同努力,齊抓共管,走出一條減負增效的路子來。
  參考文獻
  [1]滕蓉.把握課堂生成資源,促科學教學高效靈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51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