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逃課原因及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逃課已成為影響高職生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高職生逃課的原因既有個人的內在認知,教師與學校等因素。要減少逃課現象,可以從職業生涯規劃、自我管理、促進教師教學技能與形成教師、學校、家長三方合力入手。
[關 鍵 詞] 高職生;逃課;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034-02
學業任務作為在校高職生的重要任務之一,對其個人的專業素質培養尤為重要。但流行在大學生中的“沒逃過課的大學是不完整的”這種亞文化對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是極為不利的,這也直接造成了高職生群體中顯性逃課與隱性逃課現象普遍。從個人角度來說,逃課是個體實現其利益的行為,但是從學校角度來看,卻對學校教育與管理造成嚴重危害。
一、高職生逃課原因分析
(一)學生層面
1.大學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習缺乏動力
目標是個體前進的方向與標準,個體現實自我與目標的差距同時會帶給個體前進的動力(內在推力與外在壓力)。目標不明確在學業方面的客觀表現即是缺乏學習目標,對大學生涯整體而言,即為缺乏大學的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目標不明確直接會導致個體出現混日子、沉迷游戲、過多的兼職時間等,間接導致高校培養的學生素質下降。
2.學習動機偏差導致學習認知歪曲
學習動機是啟動個體進行學業行為的助力,端正的學習動機有助于學生管理自我的學習時間,促進個體綜合素質的發展。高職生學習動機的偏差主要表現在學業認知偏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專業興趣等。學業認知偏差的主要表現為對部分學校設置課程的理解程度不夠(如高數、英語及部分專業課),認為其對個人專業發展幫助不大,這種認知偏差會直接導致個體缺乏學習動機,間接導致逃課行為發生頻繁。學習態度不端正主要表現為,學生認為上了大學就不用刻苦學習,大學就是用來享受的,因而輕視相關的學習任務,這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缺乏專業興趣主要表現在由于高中階段很多學生的專業選擇是受父母或者同學影響而選擇的,自己對專業所學的知識并沒有細致了解,因此導致個體在入學后發現自己選錯了專業,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另外,部分同學由于調劑等原因,自己從文科調劑到了理科相關專業(如機械、電氣等),這類學生在開始時便已經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并且缺乏自我調整,進而導致把逃課行為合理化。
3.歸因方式偏差導致厭學、棄學
歸因方式是指個體如何理解自己行為的原因,正確的歸因方式可以提升個體學習的動力,錯誤的歸因則會打擊個體學習的積極性。大學的學業任務,尤其是專業課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新的領域并且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在客觀上要求個體一定要付出較多的時間與精力。但是由于許多學生對上述情況的認知存在問題,在多次嘗試后都沒有取得積極的結果,因此很多學生會認為自己不是學習某一專業的材料。這種內部、穩定的歸因方式會導致個體對自己的專業的形成“習得性無助”狀態,并堅信是自己能力的問題且自己對此無能為力,這也是很多學生厭學、棄學的最主要原因。
(二)教師層面
1.部分教師素質不高,教學方式方法單一,缺乏吸引力
大學的知識相比初高中知識難度有較大提升,但現在很多學校的教學方式方法相對還是比較陳舊,無法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這些問題在客觀上的表現就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是否領會了相關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對課堂的掌控力缺乏,照本宣科;教師使用傳統的傳授式教學,對大家喜愛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利用較少。這種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對學習目標明確且自我控制能力好的學生影響不大。但是對于一般的學生而言,可能會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行為。
2.教師在課堂管理中的缺位,客觀上縱容了學生的逃課情況
課堂管理是執行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良好的課堂規則與秩序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學習。但由于教學期望、職業倦怠等原因,部分教師對于外在教學任務的重視程度顯著高于對課堂管理的重視程度。其客觀表現就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至于學生是否認真聽課不做過多要求,縱然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玩游戲、網絡聊天等也無關緊要。這種課堂管理的缺位會滋長學生隱性逃課與顯性逃課的發生。
(三)學校層面
1.重教學管理,輕學生管理,二者未達到有機統一
教學管理是教務部門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學生管理是學生管理部門與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多數院校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不在同一條線上,信息互通不及時,對學生的在課堂的表現半學期或一學期才反饋一次,輔導員對學生的批評教育也屬于“亡羊補牢”式的干預,雙方的管理未能發揮最大合力。
2.校規校紀執行情況不徹底,導致約束力欠缺
校規校紀,尤其是考勤管理辦法是各高校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約束的重要制度,是學生缺考等違紀行為的最后挽救辦法。但是很多高校在執行規章制度時,執行的不夠徹底。課堂考勤不是每節課都進行,教師或管理人員對上課情況的監督力度不夠,每學期因曠課受到處分的學生較少,喪失了以考勤來約束與警示學生的作用,造成了學生對缺課行為沒有顧忌。 (四)其他層面
1.家庭教育的缺失。幼兒園及中小學階段,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是各家庭都極為重視的。但是這種重視在大學明顯減弱或缺位,其客觀表現即為父母對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表現不管不問,自然地認為孩子進入大學就是由學校管理,孩子畢業后找到工作是順理成章的。實際情況是學校對學生管理或約束更多的是集中在校規校紀層面,父母潛意識的意識與高校對學生的管理與要求是錯位的,這也造成了學生管理的“真空”。
2.科技因素。社會因素對學生的主要影響集中在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性與知識獲取的容易性。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通過網上的慕課也隨時可以學習,這種情況削弱了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迫切性。這種信息時代的便利性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是一種極大的沖擊,這也在督促著教師轉變教學思路與方法,以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教學。
3.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當今社會圍繞學生群體的商業行為十分豐富,網吧、游戲廳、兼職等遍布高校周圍,一些道德水平較低的老板不顧國家關于健康上網的相關要求,縱容學生通宵上網獲取利益,為學生的逃課創造了適合的環境,這對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的學生有巨大的影響。
二、對策分析
(一)高校應該以各種形式要求新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制定大學每年的目標,并階段性地進行檢查反饋
目標是個體前進的方向,同時也能為個體帶來前進的動力。通過諸如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職業生涯專題講座、班會等形式要求學生為自己的大學生涯設置階段性目標并進行階段性檢查與反饋。
(二)深入了解自己,進行自我管理
學習動機與歸因偏差作為引起高職學生逃課的重要成因之一,其內在核心是自我認識的問題。對于學習動力不足,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同學可以由輔導員結合自身管理經驗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分析,幫助學生認清自我,合理規劃大學學業生活,并根據結果管理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
(三)增加教師培訓,促進教師教學素質提高
知識傳授的方式是教學,教學方式方法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學校應該增加相關教學技能方面的培訓,在適合知識傳授與激發學生興趣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并設立聽課反饋制度,提升本校教育教學水平。
(四)加強教師工作與學工線管理工作的協調性,貫徹落實學校的管理制度,增加制度對學生的約束力,杜絕管理真空造成的逃課行為
高校應該建立更為便利的教師與輔導員的溝通制度,確保教師與輔導員能及時掌握學生課堂表現,及時干預,防微杜漸,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時,助力學生自我管理。
(五)建立家校聯系,及時將學生的表現反饋至家庭,確保教師、學校、家長的教育合力
管理的缺失,尤其是家長管理的缺失,是很多學生違紀的重要原因之一。家校聯系的方式既可以讓父母參與到子女的大學教育過程之中,對子女的不良行為進行督促,又可以分享子女心路歷程,實現多方教育的合力。
參考文獻:
[1]于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隱性逃課”歸因與課堂秩序重構:基于北京市部分高校的調查與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6):55-58.
[2]高宏亮,傅明沖.大學生逃課的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林業教育,2008(1):46-50.
[3]張二慶.關于大學生逃課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9):94-97.
[4]王志標.大學生逃課的原因、影響與對策:基于河南大學調查資料的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25(9):46-50.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