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小型企業在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普遍存在,其在我國的工業生產總值、銷售收入、出口總額、就業崗位以及GDP的增長方面都有著突出貢獻。但是,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還有很多阻礙,其中,融資困難是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融資問題主要體現在融資渠道不暢通、程序復雜、成本較高等多個方面。本文分析了融資難的問題,從而提出一些合理性的意見,為更多的中小企業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旨在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解決融資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對策
一、引言
隨著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十分迅速,中小型企業在經濟發展方面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推動經濟的發展、維護社會的穩定,以及為勞動人員提供就業崗位中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經調查研究得出,在我國,各種各樣的企業遍布世界各地,而大多數為中小企業,在全國總企業中占比90%以上,對我國GDP增長方面有著高出60%的貢獻,大力推動了我國GDP的增長,在稅收方面,又具有超過50%左右的占有率,除此之外,我國城鎮居民絕大部分都在中小型企業工作,它為提供就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社會的競爭隨著經濟的發展更加激烈,制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問題仍有很多,其中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已成為各國企業的絆腳石。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意見,希望為中小企業在管理模式上提供實踐建議,推動其更好地發展與前進。
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析
中小型企業融資問題集中表現為融資渠道單一、融資結構失衡、融資難度高等層面,這些問題的出現制約了中小型企業的持續發展,從宏觀角度看,它直接影響著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活力。中小型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問題,不僅與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市場宏觀環境相關,也與自身發展有著重要關系。
?。ㄒ唬┲行⌒推髽I自身實力不足導致融資難的問題
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內源融資,內源融資的規模往往較小,同時融資穩定性不足以保證企業的資金適時需求。外源融資能提供較高數額并且穩定的資金流,所以外源融資是企業在關鍵性發展過程中必然選擇的一種融資方式。內源融資不涉及金融體系,所以融資風險較小,一般情況下內源融資對企業的發展經營布局產生的影響較小。但是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相比,其融資規模較小,融資程序一般缺乏規范,往往難以有效的解決中小型企業長遠發展的資金需求問題,具有短周期的波動性。銀行是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主要渠道,銀行會考察需要融資的企業的綜合實力,衡量企業還本付息的能力,對融資的企業進行綜合授信。目前我國銀監會加強了對銀行業務開展的規范性監察,銀行在對企業授信的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審查企業的綜合實力。中小型企業往往實力薄弱,經營發展風險較大,企業價值有限,較難達到銀行的授信標準,從而難以通過銀行渠道獲得資金或獲得期望的融資金額。中小型企業自身實力的薄弱是導致融資難最直接的原因。
(二)中小型企業未能及時適應產業發展政策的調整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出現新常態,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轉型,由原有的資源拉動經濟發展轉型為創新驅動模式。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市場趨勢的改變也促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向中高端方向改變。針對這些改變,金融行業都普遍加強了風險監管的力度,越來越多的銀行傾向于將資金貸給經濟實力雄厚,技術創新含量高的大型企業。對于傳統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外源融資渠道更為艱難。同時宏觀經濟的變化導致各行各業市場競爭激烈,進一步加大了中小型企業經營和盈利的難度,廣大中小型企業未能及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自身業務模式和經營模式,未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就會加大自身經營的風險,從而增加外源融資的難度。
?。ㄈ┓沼谥行∑髽I的融資體系不健全
在關鍵的發展過程中,中小企業需要通過外部融資渠道獲得相對較高且穩定的現金流,因此銀行方面的融資是中小型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目前實力雄厚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控的范圍內追求最大限度的收益,往往傾向于對經營穩定、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做融資授信。而廣大服務于中小企業的農商行則資金實力薄弱,往往缺乏對中小型企業實施充分融資的條件。這就從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實力的差距演化為對應服務銀行類別的資金差距,兩種差距的并存進一步加大了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銀行在對企業實施授信服務的過程中提供的金融產品創新性不足,傳統的銀行貸款一般為廠房、機器設備和產品原料等固定資產的抵押,無法衡量中小型企業實際的資產狀況和價值狀況,對中小型企業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產品。
?。ㄋ模﹪邑斦咧С钟邢?
中小企業對于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對拉動經濟增長、激發市場活力、增加就業等方面具有重要貢獻。我國高度重視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采取相關的政策法規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提供保護,并利用財政資金設立相關的資金扶持項目,針對性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并取得了切實的成效,促進了一大批中小型企業發展壯大。與此同時,我國的中小型企業數量眾多,國家的專項資金補貼有限,難以滿足廣大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需求。同時各級相關機構對中小型企業發展的監管仍存在混亂,難以將國家有限的資金補貼最大限度的覆蓋到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中去。這些問題都反映了國家宏觀層面上對中小型企業融資問題資金政策扶持的不足。
三、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建議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既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局限,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僅僅需要企業自身加強風險控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更需要社會加強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以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這對于維護經濟社會的穩定也十分重要。針對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企業本身和經濟社會需要共同關注,針對問題提供相對應的改進計劃。
?。ㄒ唬鹑趩挝环矫娴慕ㄗh 金融單位能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足額穩定的資金來源,是中小型企業發展壯大必需的渠道支持。目前由于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在企業融資授信方面偏向于經營穩定、市場競爭力強、資產規模雄厚的大型企業,對風險承擔能力較弱、資產規模較小的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授信門檻太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型企業外源融資的渠道。針對這一問題,銀監會等金融監管機構應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的積極性,擴大小額外資融資渠道。同時國家相關金融監管部門要大力支持城市農商行、村鎮銀行等的發展,擴展中小企業服務銀行的資產規模,為中小型企業融資提供可靠穩定的渠道。
?。ǘζ髽I自身方面的建議
企業自身的資產規模、市場競爭力和經營規模是對外融資的基礎,也是對外融資的根本所在。中小企業在采取外源融資的過程中,自身的綜合實力才是金融單位實施融資授信的首要保障。所以中小型企業應當加強自身的建設,在企業規模不占優勢的前提下,加強經營管理,加大創新力度,提高市場競爭力,以提升自身企業的盈利能力。同時中小型企業還應該加強風險控制,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自身經營行為,杜絕環保短板和利益輸送,努力提高自身融資資質。只有這樣,中小型企業才能順利通過融資獲得企業發展所急需的資金,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結
中小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為刺激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增加財政收入做出了突出貢獻。如何維護引導中小型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是政府和社會需要廣泛關注的問題。中小型企業自身規模小、風險大、市場競爭力弱的特點決定了在外源融資中處于不利的地位,這種局面更需要國家和社會采取相關的政策法規,積極引導金融單位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健康標準的融資服務。保障中小型企業健康融資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舉措,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
參考文獻:
[1]葛佳瑩,仲春梅.淺談中小企業融資管理的策略——以YZ機電公司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6(23):239-241.
[2]賀龍云.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J].經濟師.2013(02):19-21.
[3]杰斯丁·G·隆內克.中小企業管理[J].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4]李丹.關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探討[J].金融與經濟,2015(07):62-64.
[5]賴夏歡,梁生效.中小企業融資障礙及對策[J].商,2015(27):165-167.
作者簡介:
王敬雅(1994- ),女,漢族,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河南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