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提質增效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油茶提質增效技術是實現新植油茶高產高效、老油茶林恢復產能的關鍵技術措施之一,2015年以來,在廣南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項目組采用了綜合的提質增效技術,老油茶林從改造前667m2鮮果不足100kg提升到了500kg左右,部分高產點達1200kg,產值從667m2不足320元提升到1600元,部分高產達3840元,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關鍵詞:油茶;高效;提質增效技術
近年來,為使油茶產業真正成為全縣精準扶貧產業,廣南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的發展,針對油茶產業過去存在的資金投入不足、重栽輕管、重數量輕質量等突出問題,全縣通過資金和資源整合,以云南省林業科學院油茶研究所為科技支撐,把發展油茶產業的重心全面轉移到提質增效上來,重點工作放在全縣1.33萬hm2油茶低產老林標準改造上。2015年啟動實施以來,縣人民政府共籌集資金1000萬元,在舊莫、蓮城、壩美、楊柳井、曙光等鄉鎮,建立老林改造示范基地1333hm2,使老油茶林從改造前667m~鮮果不足100kg提升到了500kg左右,部分高產點達1200kg,產值從667m2不足320元提升到1600元,部分點達3840元,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全縣精準扶貧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5年,縣委、縣人民政府每年籌集1000萬元,作為老油茶林改造引導資金,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老油茶林改造工作,實現1.33萬hm2老油茶林全面改造,使油茶產業產值從現有的1.2億元提升到4億元以上,助力于全縣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現將提質增效技術總結如下:
1新植油茶幼林高效提質增效技術
1.1油茶套間種模式及土壤改良技術
在高原山區油茶林地中,土壤類型、質地、肥力等區別很大,導致產量極不平衡。為綜合經營管理油茶林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維持和改善土壤質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研究利用土壤調理劑、套間種綠肥、蔬菜等油茶林地土壤改良技術,進行修筑樹盤臺地、覆蓋綠肥、牧草畜水保土試驗,測定這幾種方法對土壤水分、土壤肥力的影響;營建油茶+藥材、油茶+蔬菜、油茶+豆科等栽培模式;在這幾種模式管理下測定土壤水分和土壤肥力,找出最佳的保水保土保肥的油茶山地高效栽培模式,提高油茶產量及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和林業可持續發展。
1.2幼樹樹體結構培育與調控
為使幼樹形成合理的樹體結構,便于其他作業,有必要對幼樹進行整枝修剪、拉枝定型,以培養形成良好的結果樹形(自然開心型)。整枝修剪時應注意:以整枝定型為主,培養良好的結果樹形,修剪下部萌生枝條,使之樹下較空,便于墾復、施肥、開溝等作業。避免用砍刀砍枝,尤其是大枝,要用鋸子鋸枝,以免損傷樹干樹皮,引起病蟲害。
1.3幼樹肥水調控技術
根據油茶林地立地營養供給狀況和掛果期營養需求特征,在進行土壤、樹體營養診斷的基礎上,研究油茶林地肥料種類、施肥方法等,找出最有效、最經濟、最適宜不同油茶林地的施肥方案,達到穩產、豐產的目的。因油茶幼樹以營養生長為主,因此在施肥時,應以春夏速效肥(氮肥)為主,秋冬以有機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施肥方法一般采用環狀施肥,根據地形,開挖不同形狀的樹盤。通常情況,寬30cm,深30cm,如果旁邊有雜草,也可鏟出溝內,與有機肥混合后,再覆土;施肥時間一般1年施2次,春季施速效肥,冬季施農家肥;施肥量視樹體大小而定。因云南省山高坡陡,土壤易流失,對油茶幼林應采取筑反坡臺進行培土。且由于每年的11月到翌年5月為旱季,雨水較少,應在12月和3月對油茶幼林進行灌溉。施肥、培土、灌溉應結合在一起進行效果更好。
1.4幼林病蟲害綜合防控
油茶幼樹病蟲害相對較少,堅持“以營林技術措施為主,物理和生物防治”為輔的原則,盡量少用化學農藥。為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可在林內安裝害蟲的誘捕器,每年的4~5月份全園噴施1次低毒的多菌靈,以防病菌的發生與流行。
2低產、低效老林的提質增效改造技術
云南省林業科學院油茶研究所自1964年成立以來,一直從事油茶的品種選育和豐產栽培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是云南省唯一以研究油茶為目的而成立的科研院所。經過老一輩科學家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新一代科技人員持續的區域試驗和反復對比,云南油茶提質增效技術日臻完善。
2.1劣質品種的高接換種
對于樹勢較差,產量較低、品種較差的油茶大樹,因采用省審定的5個油茶良種進行高接換種。針對云南的特殊環境,可以在春季(2~3月)和秋季(9~10月)進行高接換種,嫁接方法宜采用撕皮嵌接、拉皮接和切接。本項目擬在廣南建立高接換種示范基地13.33hm2。
2.2林地的清理及整形修剪
林地清理是指對油茶林內灌木、雜草、寄生植物和其他混生的用材林、經濟果木林樹種進行徹底的伐除。對于有雜灌的林地,要先一次性全面徹底的清除,有利于后續作業。在清理林地時,不但要清除雜灌,對油茶的老、殘、病株也要一并砍掉。為了形成合理的結果樹形,改善林內通風透光條件,便于其他作業,整枝修剪很有必要,整枝修剪時應注意:①以疏剪為主。以修剪下部枝條為主,即修枝亮腳,使之樹下較空,便于墾復、施肥、開溝等作業。②要因地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強,形成合理的樹林結構。③避免用砍刀砍枝,尤其是大枝,要用鋸鋸枝,以免損傷樹干樹皮,引起病蟲害。
2.3花果調控技術
由于油茶大小年嚴重,因此,在大年要及時采取疏花疏果的措施,使每個結果枝保留6~8個果實為宜;在小年,開花及坐果期從人工授粉、環割等物理方法和噴施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多效唑以及微量元素等化學方法方面,來促花促果和?;ū9?。
2.4種植密度控制
根據不同的坡度對已死亡的苗木或者荒地進行補植,分為74株/667m2、89株/667m2、110株/667m2。對于過密的林分一定要疏伐掉一部分。通過以往的調查觀測,實驗證明,越是疏伐徹底的,效果越好,不但不影響產量,而且會增產。在疏伐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要做好耐心細致的宣傳,說服工作。有的地方的群眾對這一工作有阻力,不舍得砍樹。要充分宣講疏伐的必要性,要拿典型事例來說服群眾。使之樂意接受,主動進行為止。②要伐除林下受壓的小樹。③要砍掉樹體結構不合理的樹。④去掉不太結果或不結果的樹。通過疏伐,將郁閉度調整為0.7~0.8,使林分內保持合理的透光度。
2.5深挖墾復
云南省油茶老林,經營管理較粗放,長期呈荒蕪或半荒蕪狀態。通過深挖墾復,可以大大促進油茶的生長發育,成倍地提高產量。因此,有必要每年冬季對油茶老林進行深挖墾復。
2.6合理施肥和灌溉
油茶老林粗放經營,長期荒蕪,生長發育不良,產量較低,與土壤嚴重缺肥有很大關系。因此,結合墾復,增施一定的肥料,是大幅度提高油茶產量的關鍵技術措施。施肥原則:①大年以P、K肥為主,小年以N肥為主。②秋冬以有機肥為主,春夏以速效肥為主。③大樹多施,小樹少施。④豐產樹多施,不結果或結果甚少的樹少施或者不施。⑤生長勢強的樹少施N,多施P、K肥,生長勢弱的樹要多施N肥。⑥立地條件好的、生長勢強的林分多施P、K肥,立地條件比較差,生長勢弱的樹多施N肥。施肥量根據樹體的大小決定。一般P肥:40~60kg/667m2,K肥:10~20kgi667m2,N肥:碳銨30~40kg/66m2,尿素20~30kg/667m2,有機肥:500kg/667m2以上。采用環狀施肥,根據地形,開挖不同形狀的樹盤。通常情況,寬30cm,深30cm,如果旁邊有雜草,也可鏟出溝內,與有機肥混合后再覆土。注意:肥料不能施在表面,也不能把肥施在一堆,必須與土壤進行充分混合,要不然容易“燒死”苗木。結合深挖施肥,在每年的旱季12月和3月對油茶園灌溉1次。
2.7病蟲害綜合治理
油茶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軟腐病、油茶煙煤病、油茶半邊瘋、油茶葉腫病等。油茶蟲害主要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蠖、油茶卷毛蠟蚧、油茶象甲、蛀莖蟲、油茶藍翅天牛等。寄生植物主要有槲寄生。防治病蟲害,要貫徹“防重于治”的原則,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營林技術措施為基礎,生物措施和藥物防治相結合,進行綜合防治。使用化學藥物防治病蟲害,要選擇適合的農藥種類和最佳防治時期,使用無公害農藥、引誘劑和天敵昆蟲進行防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