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勃利縣馬鈴薯有機肥提質增效技術模式試驗示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利用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混配發酵制成有機肥,在糧食作物種植上進行有機肥使用方法和“替代化肥”試驗示范,探索馬鈴薯“有機營養套餐”和“有機-無機營養套餐”施肥模式,示范作物提質增效與耕地保護相結合的可行技術措施,培育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機肥生產和施用典型。
  【關鍵詞】 馬鈴薯;有機肥;增產;提質增效;技術;試驗
  Model test and demonstration of improving quality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potato organic fertilizer in boli county
  [Abstract] Mixed fermentation of animal manure and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 and made into organic fertilizer, organic fertilizer usage in food crops planting and "alternative fertilizer"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explore potato "organic nutrition meal" and "organic - inorganic nutrition package" fertilization model, model of crop quality efficiency and combined feasible technical measure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cultivation can be copied, can promote organic fertilizer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ypical.
  [Keywords] potato; organic fertilizer; to increase production; im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technology; test
  勃利縣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典型的農業縣,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產量多,有機肥源豐富。馬鈴薯作為勃利縣長期以來的主要糧食作物,存在栽培模式單一,化肥施用量過大等情況,產品品質和產量效益提升空間較大。為推進有機肥規范化生產和使用,結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節本增效、綠色發展”的目標,開展不同作物施用不同種類有機肥的提質增效試驗示范,逐步形成切實可行的有機肥提質增效技術模式和運行機制,我縣著重在糧食作物種植上進行有機肥使用方法和“替代化肥”試驗示范,探索不同作物“有機營養套餐”和“有機-無機營養套餐”施肥模式,培育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機肥生產和施用好典型,促進勃利縣有機綠色食品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現將馬鈴薯有機肥提質增效技術試驗示范總結分析如下。
  1  試驗材料
  試驗示范與縣養殖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合作,在上年開始儲存運輸,用畜禽糞便或與秸稈等肥源混配發酵制成的成品。質量要求是:有機質含量≥30%,水分≤38%,重金屬、抗生素和蛔蟲卵等有害物質要符合農業部制定 (NY525-2002) 的標準。生產、施用有機肥成本每噸控制在500元以內。試驗示范用化肥、農藥均采用國家正式登記產品。
  2  試驗地基本情況與田間設計
  試驗落實地點為勃利縣勃利鎮太平村村東大斜角地,土壤質地為黑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玉米,產量500公斤/畝,試驗前采集基礎土壤樣品分析結果為有機質(g/kg)33.09、全氮(g/kg)1.9、速效磷(mg/kg)21.6、速效鉀(mg/kg)181.0、pH值6.60。試驗采取大區對比法,不設重復,示范區面積55畝,共設2個處理。處理1(ck):面積15畝。在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5噸基礎上,每畝再施磷酸二銨5公斤、硫酸鉀25公斤;處理2(增施有機肥減化肥示范區):面積40畝。在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噸基礎上,每畝再施磷酸二銨3公斤、硫酸鉀15公斤。 具體試驗操作時間為2017年4月18-20日栽種,2017年9月2-6 日收獲,4月11日撒施有機肥,4月18日施用化肥,6月1日覆膜,6月5日間苗,7月10日莖葉處理除草。
  3  示范區田間管理
  除草一是每公頃用70%嗪草酮400克+72%異丙草胺0.3升,進行土壤封閉處理;二是每公頃用24%烯草酮800毫升,進行莖葉處理,防治田間稗草。防蟲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防治28星瓢蟲、雙斑螢葉甲;用40%辛硫磷配成毒土,每畝2-3斤,撒施到馬鈴薯地壟溝中,防治地下害蟲。病害預防每畝用枯草芽孢桿菌(1000億/克)20克對水噴霧。同時用72%克露600倍液和64%殺毒礬600倍液,兩者交替使用防治馬鈴薯晚疫病。
  4  生育期調查
  處理1幼苗期5月22日,開花期6月15-25日,塊莖膨大期6月26日,收獲期9月2日;處理1幼苗期5月22日,開花期6月18-27日,塊莖膨大期6月28日,收獲期9月2日。6月13日田間調查晚疫病無發生,6月26日田間調查處理1晚疫病5株/畝、處理1晚疫病3株/畝,施藥后恢復情況良好。
  5  生育性狀調查與測產結果
  田間調查馬鈴薯關鍵時期生長發育、產量構成因子及土壤物理性狀變化等情況。采取田間測產與實際收獲相結合的方法,對產量進行了計算。處理1平均畝產2333.5公斤,處理2平均畝產2600公斤。
  6  經濟效益分析
  對有機肥成本核算,化學肥料和人工費等進行成本詳細記載,對試驗區產出量、糧食單價等進行核算后,計算毛利潤。處理1有機肥投入(元/畝)=2.5噸/畝×210元/噸=525元;處理2有機肥投入(元/畝)=4噸/畝×210元/噸=840元;處理1化肥投入(元/畝)=30公斤/畝×5.5元/公斤= 165元;處理2化肥投入(元/畝)=18公斤/畝×5.5元/公斤=99元;人工費投入按照當地日工資折算=100元,畝投入545元;租地費用333元/畝、農藥投入35元/畝、馬鈴薯種薯347元/畝。去除上述成本,按每公斤1.5元計算,處理1純收入1550元/畝,處理2純收入1701元/畝。
  7  結論
  試驗示范地塊雨水調和,加之有機肥的有效施用,馬鈴薯獲得豐收,且產品口感較好,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后期價格有所提高,每公斤賣到2元,平均達到1.5元/公斤,被市區主要大型超市定點采購,示范戶實現了較高的經濟收入。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在微型薯形成過程中,塊莖中的干物質含量不斷增加,直至成熟期達到最高;莖中的干物質含量在一定范圍內隨著營養液濃度的增加呈減少的趨勢【4】。隨著施氮量的增加, 馬鈴薯產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 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5】。采用科學合理的套餐模式,在馬鈴薯種植上加大有機肥投入,不但可以提高馬鈴薯的商品品質,同時可提高產量,增加收益,是糧食作物生產提質增效、用地養地相結合的行之有效措施。規模合理進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利用,可以促進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益共贏,同時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對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及農業“三減”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姜 波,何青云,王慧生,等.呼倫貝爾市高寒區生物有機肥對馬鈴薯產量影響的研究[A],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2008年馬鈴薯大會論文集[C],2008.
  [2] 李曉虹,曹文元,劉 琦,等.不同有機肥施用量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4(19):78~79.
  [3] 韓占山,葉 寧,張 春,張宏玉.等價生物有機肥與化肥對馬鈴薯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5(8):85~86.
  [4] 張 雁,高 航,金美玉,李葵花. 無土栽培營養液濃度對馬鈴薯植株生長和微型薯形成的影響[J]. 延邊大學農學學報2016,38(02),117-121.
  [5] 姜麗麗,李 晗,孟佳美,楊丹婷,金光輝. 施氮水平對馬鈴薯產量及葉綠素含量影響相關性研究[J].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 2019,31(02),13-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3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