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另一個方面還要培養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在高考中考取比較理想的分數。本文分析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并對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教學;解題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78-01
在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為了能夠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教師就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意義
首先,可以培養學生物理興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室展開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對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理解與應用更加深入,學生牢牢的掌握物理知識能夠使學生獲得學習物理知識的成就感,提升解題能力。學生在長期的學習與解題中也能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更高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高中物理學習效果。
其次,還可以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思維能力。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在教師的以引導下學生不僅要掌握大量的物理基礎知識,還要在學習中逐漸培養物理學科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培養策略,學生在大量的習題練習中能夠總結解題經驗,逐漸形成適合個人的解題邏輯思維能力,在解答問題的時候能夠應用正向思維、反向思維來解答問題,并逐漸培養發散思維與格力思維,學生在看到物理題目的時候就能夠迅速的分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的反應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1]。
最后,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在高中物理習題解答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引導學生通過多題一解,一題多解的方法來解答題目,這樣學生就能逐漸掌握多種解題方法與解題技巧,在該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完善的高中物理知識網絡,能夠靈活的應用多種方法來解決物理題目。學生也會逐漸形成自覺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日積月累就可以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知識最強的內在動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實驗法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要顛覆傳統高中物理教學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升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例如,某高中物理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被點燃。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下,能夠了解到隱藏在生活情境中的物理知識與原理,學生也能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更加理性,能夠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定律與公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對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方法、教學模式進行持續的探究,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的應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2.牢固掌握公式與定律。
如果說學生掌握的物理解題方法幫助學生插上了翅膀,那么引導學生牢固的掌握物理公式與定律就是幫他們奠定了基礎。這就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的高中物理定律及公式的記憶能夠得到加強。因為學生只有了解與掌握了物理定律及公式的內涵與使用方法,才能促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2]。教師在課堂上要通過示例法、回顧法等多種方法來引導與督促學生掌握物理定律及公式,在物理課堂教學開展之前可以通過隨機抽考的方式,來確保學生已經掌握物理定律與公式。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還可以總結經驗與記憶的竅門,使學生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能夠較好的理解物理定律與公式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這樣記憶起來也會更加容易。在遇到物理題目的時候能根據題目靈活的應用物理定律與公式來解答題目,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3.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相對比較高,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解答物理題目的時候如果抽象思維能力比較欠缺,就會導致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在解題的時候也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使學生將具體的物理現象中包含的物理規律進行抽象化的概括,并能夠逐漸培養其抽象思維能力。學生在解答題目的時候,也能更好的利用抽象思維能力來分析題目,選擇合適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也要求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能夠以某一知識點為核心,從多個角度來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并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逐漸培養發散思維、反向思維、聯想思維、整體思維等多種解題思維能力,并借此來培養學生的抽象為能力,更好的解決物理問題。
4.發掘物理解題中的關聯性。
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應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與多學科知識的學習、應用中都包含了一定的關聯。可能某一些物理知識中包含了多個領域的知識、內容。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在解題過程中能夠通過應用發散思維來關聯物理問題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識。破過分析包含在物理問題中的其他領域、學習知識內容,不僅能夠是學生的解題思路更加明確,也能夠使學生的解題正確率得到提升。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還對其他學科知識進行了鞏固與復習[3]。
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做好錯題集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識到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是需要日積月累的積累,培養學生的正確解題思維,并能逐漸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教師在日常的高中物理知識教學中,可以將模擬考試中學生的易錯題、常錯題作為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對這類題目進行總結、分析。了解這類題目中所要考察的知識點,進而強化知識點,這樣在遇到同類題目的時候就能夠有效的提升解題的正確率,避免同類錯誤出現。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研究,從而促使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從根本上提升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立峰.高中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8):68-69.
[2]王寶林.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67-68.
[3]李俊.高中物理習題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7):15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