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情”與“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質量和接受效果,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采用情理融合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過程質量的提升。本文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的情理教學方式進行了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情;理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64-02
引言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進行目的是提升學生對政治理論的掌握質量,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中實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教學中將情理結合,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課程的教學目的。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理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合理使用課程內容,保證教學中課程內容的政治性和先進性,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推動學生的思想進步。教師應當深入研究課程內容,借助理論和邏輯的分析提升馬克思主義內涵在教學中的清晰度,體現課程內容的魅力。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接受度,教師應當將課程內容和實際生活結合,借助社會熱點問題來論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內容,提升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
1.信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進行目的。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當前的教學目的是系統性的培養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發展中的領導地位,推動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發展的重要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進行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國家的教學發展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理念,強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在未來的教學發展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應當堅持國家和黨的政治方向,強化教學中馬克思主義的引導作用。教師首先應當強化自身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效果,以此來保證課程的教學發展方向,體現課程的思想教育性以及時代先進性。
2.明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必然要求。
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是提升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質量,優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效果對推動課程教學質量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合理的方式來提升教學內容的深度,提升課程的高度,提升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質量。教師應當透徹的對課程內容進行降解和分析,以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思想的理解,直觀的向學生展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內容。在傳統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在理論教學中忽視了對思想內容的深入分析,影響了課程的理論深度,不利于學生的掌握。
3.化理是思想政治課程發展的現實需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指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提升學生對時代發展的認識,推動學生的成長。當前網絡的普及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許多社會思潮,給學生的思想發展造成了較大的轟擊。在這種環境之下,教師更應當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進行質量,教師要正確使用現金思想來引導學生思想的發展。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結合水問題,通過對社會問題的分析來改變學生思想上的錯誤認識,借助科學的思想理論來引導學生的思想發展,避免一些錯誤的社會思潮影響學生思維的成熟,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正確使用唯物主義思想觀點來分析社會問題。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情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強化理論教學,提升學生對思想理論的接受和理解質量,還要在教學中通過合理的教學方式來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從而保證學生深入理解課程內容中的內涵,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的合理性。
1.教師應當有情懷。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師的教學責任除了培養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觀念,強化教學質量之外,還應當在日常的教學中通過自身的行為來示范,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發展目標,推動學生的思想發展。首先,教師應當強化自身對國家的熱愛,以此來提升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責任感,加深自身對國家政策的理解質量,有助于教師在課程中深入講解思想理論內容,提升學生的理解質量,營造合適的教學氛圍。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應當保持對思想政治理論的正確認識,提升自身教學態度的嚴謹性,保證職業操守,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實現對課堂紀律的管理。最后,教師要培養對學生的感情,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思想發展以及心理健康的關注,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2.教學語言應當具備趣味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主要交流方式是語言,教學語言在課程的進行中起到知識的傳遞、思想的引導以及師生交流等重要作用,對課程的進行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未來的教學發展中,教師要優化教學語言,提升教學語言的趣味性,以此來提高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保證思想內容的魅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發展。
3.教學過程依賴情境進行。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進行應當依托教學情境進行,以此來優化課堂氛圍,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課程內容的吸引力,優化學生對思想內容的理解質量。教學情境的設置有助于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對培養學生的先進思想,提升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的情理交融
首先,教師應當實現信理和情懷的統一,教師應當在教學中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想,強化自身的思想素養,借助日常的行為來為學生示范,在潛移默化之中提升學生的馬克思思想理解和掌握質量。其次,教師應當實現明理和趣味性的統一。理論教學的進行較為枯燥,因此,在未來的教學發展中,教師應當在理論分析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學語言,提升課程內容的邏輯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最后,教師要實現化理和情境的統一,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借助現代技術來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營造合適的教學氛圍,以此來促進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理解質量,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進行效果。
結語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當前的社會思潮現狀,教師應當實現教學中的情理融合,優化教學手段,以此來實現對學生思想發展的引導,促進學生高質量的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為國家的發展塑造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玲,王汐牟.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情”與“理”[J].思想理論教育,2019(05):68-71.
[2]許慎.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情與理”[J].北京教育(德育),2018(05):77-81.
[3]羅國明.情·理·趣:提高教學實效的三個著力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反思[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29(05):49-50.
[4]計毅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從“理、事、情、法”上求實效[J].文教資料,2008(18):207-2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