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環境雕塑心理與中國傳統風水審美觀念的聯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人的心理和審美觀念對于環境雕塑的創作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中國古代的許多環境雕塑都是受到風水學審美觀念和理念影響的。風水學的理念和審美與環境雕塑心理是有相同的地方的,更體現在了中國的許多環境雕塑中。
關鍵詞:環境雕塑;心理;風水學
環境雕塑在環境中的位置與它們的狀態會對公眾的心理產生影響,人們會對此作出反應。人們可能在觀后會說“這太壯觀了!”或者“這個東西真難看,令人難受?!保襁@樣的評論是基于心理和審美等因素所產生的。心理因素和生理感官有著不可分的聯系,審美則是還涉及到文化、教育、社會狀態等因素,在這樣的狀態下會產生有文化屬性和規律性的審美,也可以說是民族審美。
同為人類,各個地區的民族在感官刺激下所產生的心理變化差距不會太大。但是各民族的文化是不同的,因此在民族、國家文化的基礎上所衍生的民族審美也是不同的,它會對一個地區的藝術生產產生一定的指示性的作用。環境雕塑是一種為環境服務的藝術,而中國有一門辨別和改造環境的傳統學問,即風水學。
首先要簡單介紹一下風水學的歷史由來,之后再對風水學中的一些觀念與環境雕塑心理作出對比分析。風水學也稱堪輿學,是根據觀察地質、水文、生態、氣候等環境因素選擇建造城市、住宅和陵墓的吉地的實用技術。它以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石,具有天地人合一的理念。經過春秋戰國的奠基,在漢晉時期形成初步的理論體系,一直不斷發展至明清。雖然在今天它的科學性被質疑,并且被視為迷信,但是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會經??吹交蚵牭接嘘P風水的話題,其中的一些觀念始終影響著我們。比如很多人會在辦公室和家里放置有水的照片或油畫以增加財運,(名為“聚寶盆”)、在買房子的時候很多人講求坐北朝南、陽氣充足的房屋,并且希望附近有河流來生財、用鏡子照向窗外等等。
風水的一些基本觀念主要是陰陽五行、方位與氣,實際上的內容是如何使環境的屬性與人相適應,同時也由有人們的一些美好愿望產生的觀念。其中既包括人的生理與心理也包括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等。因此,風水學也可以被視為中華民族的一套關于環境的審美的理論學說。既然是關于環境建設的指南,因此它導致了中國一些環境雕塑藝術的發展。先來說說我們所熟知的一些例子。比如我們經常會在去一些古代房屋參觀時,看到房屋大門內外對著的地方各有一面墻,通常上面還會有一些象征吉祥的圖案的浮雕。它們分別叫做照壁與影壁,在門外的為照壁,門內的叫影壁。這兩面墻可以被視為兩個相對應的功能性的環境雕塑,它們的用途首先是風水學中的導氣。當風大的時候,風會從大門灌入沖擊到里面的人,這在風水學中稱之為“煞氣”,影照壁使氣流減緩平衡。另外則是遮蔽視線,并且具有觀賞性。還有一些屏風之類的,作用與它是一樣的。
太湖石是一種觀賞性的環境雕塑,在古代通常是一些文人喜好太湖石,有學者將它視為文人雕塑的一種,體現著中國對雕塑的審美與認識。在風水學上,人們居住的地方講究依山傍水,有山有水。除了建筑選址外這個觀念在古代園林的建設中也是極其重要。建造園林如同建造一方小天地,相當于一種微縮的景觀與世界,太湖石在這樣的環境中就充當著山的象征物。并且它放置的方位也有著講究,會根據房屋的方位,主人的五行屬性等放置。還要和周圍的植物,水塘相適應。這里面就包含著環境雕塑心理的問題,比如不能放在大門等一些位置還有影響視線和會客的地方,而西北方則是較好的位置,因為是“山”本來的位置(中國的西北部多山的地理問題),這都體現著風水觀念里順應尊崇自然的觀念。而太湖石本身作為觀賞雕塑,古人喜歡寄情寓性,會借它的形態來思考自身還有深刻的問題,在對太湖石的審美上也產生了漏、透、瘦、皺(米芾)的理論,可以看到太湖石本身作為環境雕塑對人們的作用。在風水學中也體現著人所處的環境會影響自身的觀念,而太湖石除了作為山的象征外也使人寄情思考,作用于人的心靈。在這種觀念上與環境雕塑給人帶來美感與思考是一致的,它體現的是環境作用于人的問題。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擺在門口的石獅子以及家里的貔貅一類的雕塑,它們之間是有著共同的特點的。首先,獅子與貔貅都屬于兇獸,因此它們的頭以及張開的口都是對著外面的,這是由于古人認為這類兇獸有很強煞氣,對外的話可以組成風水局來辟邪,如果對內擺放會對主人造成不好的影響。實際上從環境雕塑心理的角度來考慮,如果每天在家里看到一個長著口的兇獸對著自己,心里多少會感到不舒服。如果對外的話不僅顯得具有威嚴,還如同兩只看家護院的守護獸一樣,會給人從視覺上帶來安全感。第個共同點就是這些雕塑都是成對擺放的,無論是石獅子還是貔貅都有成對擺放的講究。一方面是順應陰陽學說,一公一母才能陰陽俱備,在寓意上也是不同且相互補充的,比如公貔貅代表財運,母的則代表財庫,有收有守才能真正變得富有。另一方面是風水學的審美觀念是對稱性的,建筑是要符合陰陽學說的對稱性,而這些雕塑是依托于建筑的,自然也要體現對稱的理念。
還有我們經常在一些書房、客廳里見到的室內環境雕塑,中國比較常見的形象有馬、龜、蟾蜍、白菜等,在風水學的觀念里認為它們是具有不同功效的吉祥物。而他們的功效又是來源于它們的形象、發音和一些傳說等內涵,也就是說它們是通過象征的方式來傳達要表現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的愿望獲得心理上的支持。
當把中國的風水學中包含的一些審美觀念提取出來的時候,會發現它是符合人的心理感受的。尤其在今天對自然的大量改造下,當我們生活中感到環境的不適時,再去審視它們會發現它們是具有指導性的。環境雕塑的心理問題也是關于如何使我們在環境中獲得好的感受,但是是從人與雕塑的角度來考慮的。在未來的建設中,從環境與人的關系的角度出發去考慮雕塑應該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中國雕塑》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顧森
[2] 《中國傳統風水智慧全集》中國婦女出版社 易玄
作者簡介:
陳鐸(1994.2—),男,滿族,籍貫:內蒙古赤峰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公共藝術。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