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國傳統音樂作品特征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民族音樂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內容和珍貴的藝術價值,它們深刻地反映人民的意志與精神風貌,并在各族生活方式、自然條件及歷史過程中形成其獨特風格特征。本文以昆曲為主要論述對象,探尋中國傳統音樂的主要特征及中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昆曲;發展特征;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一、昆曲的誕生與民族精神
  昆曲憑借它優美婉轉的風格而獨領風騷。昆曲發源于江蘇昆山,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與各地的方言和民間音樂相互結合,衍生出了很多流派,構成了多種多樣的昆曲腔系,成為極具代表性、民族性的戲曲。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在科技和交通都較為落后的古代,由于思想文化成果交流有限,各地的藝術風格也帶有明顯差異。作為綜合性藝術形式的戲曲,在其發生之初就形成了鮮明的兩大派別,南戲和北雜居。在明代中葉,南、北曲實現水乳交融。南戲的創作者將時尚流行的南戲與昆山地方音樂相結合,充分發掘南區音樂的魅力,吸收北區的部分特點,自創了一種獨特的新腔,被稱為昆山腔。之后,南北聲樂、曲牌、器樂伴奏方面水乳交融,極大地豐富了昆山腔演唱的音樂表現力。昆山腔終于成為了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腔,很快被確立為南曲的正宗聲腔,這一過程在明代嘉靖年間完成。
  二、昆曲的發展與民族精神傳承
 ?。ㄒ唬├デ男纬?
  自元末明初昆山腔的產生,到嘉靖時期昆山腔的改革,昆曲逐漸走向成熟。而且蘇州地區的繁華刺激了百姓和市民階層對昆劇的強烈需求,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借助文人人的參與,為昆曲的發展輸送了豐富的營養。明代嘉靖后期昆曲定型,再到清代乾隆中期紛亂之前,可以說是昆曲的繁盛期,也是戲曲的整體繁盛期。在這二百多年間,昆山腔一統天下,數量之巨大、質量之高,在我國古典戲曲史上均達到頂峰,昆曲創作的繁榮促進了昆曲演出的發達。
 ?。ǘ┏休d地域文化的昆曲藝術
  蘇州,昆曲的故鄉。明朝經歷了二百多年的建設,社會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社會財富的大量積累,許多地區尤其是江南城鎮增加,商業發達,人口密集。無論三教九流,都需要文化娛樂的享受,群體性觀劇需求越來越頻繁和強烈,這時群眾需要看的當然是昆曲,然而家庭昆班無法滿足,這就促成了職業昆班迅速發展起來。昆曲演劇成了蘇州老百姓一項重要的職業,民間的職業昆班為了生存而游走江湖,將昆曲帶向四方。所以,在明朝萬歷年末,昆曲開始走向全國。從宮廷到豪門,從京師到邊陲,無論是家庭昆班還是職業昆班,都慣于到蘇州采選演員。因此,崇禎年間,蘇州的昆曲演劇更為繁榮,每年的四五月間,迎神賽會的儀式也成為昆曲迷們的狂歡節,各類昆班層出不窮,一部昆區延續幾十年不散是司空見慣的現象,昆曲得到進一步發展,劇作家和曲作家輩出,劇本的題材也愈加廣泛。
 ?。ㄈ├デ姆笔?
  在繁盛時期,無論是家庭戲班還是職業戲班,其生存和發展都要以經濟為基礎,演劇中心的形成也離不開巨大的財富支撐。昆曲在這一時期的繁榮,除了創作上的極大繁榮,還有演出組織在中心地區的巨大發展。明代時期的昆曲演劇中,家庭戲班的組織達到了極盛,經歷了改朝換代的風浪后,家班已經所剩無幾。清朝建都北京以后,觀劇之風見長,康熙尤其愛昆曲,因此,清朝的新貴族們仿效明代風氣,家班組織略有恢復。總的來說,康熙年間的家庭戲班逐漸增多,其類型、組織、舞臺和規模都沿襲明代,數量則無法與明代相比。雍正年間,雍正帝致力于整肅綱紀,下旨嚴禁在任官員置備家班,肅清官場的糜爛之風,收到一定效果。然而,這一政策在客觀上影響了整個社會的演劇事業,觀劇熱潮受到抑制,略有抬頭的家班實力遭到打壓。這時,職業演劇不斷發展,迅速填補了家班的空缺,使家班喪失掉了復興的良機。乾隆時期,地方老戲迅速發展,社會影響與日俱增,各種聲腔逐漸向家班滲透,許多家庭昆曲班成了許多聲腔并存的戲班。清中期以后,昆曲家班逐漸解體。
 ?。ㄋ模├デ某墒?
  康乾時期,昆曲的盛況首先是由大清皇室成就的。順治時期,宮內恢復演劇??滴醺矚g昆曲,宮中看戲,南巡看戲,樂此不疲,還命人修改宮中演出的劇本。這一時期,被京劇團的熱潮也激發了創作靈感,洪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就完成在此時。乾隆時期大搞宮廷大戲,演劇規模達到極盛。上層社會觀劇風潮大盛,北京當之無愧成為此時期昆曲演劇中心。北京以外,昆曲在江南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唱曲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娛樂活動??滴踔衅?,南方許多城市的經濟從戰爭的陰霾中復蘇,江南地區再次成為全國資本的集散地。揚州位于長江和大運河的交叉點,是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此時的揚州經濟發達,城市繁華,富甲天下,因此,演劇之風超越了其他城市。
  昆曲在社會各階層文化生活中的火爆程度,濃縮了經濟復蘇后整個社會對文化娛樂的需求不斷增長的態勢,紛繁多樣的欣賞習慣已不是昆曲一個曲種可以完全適應的,戲曲大家族的發展期待著更多新的藝術形式出現。康熙年間,各地興起了許多新的曲種,蓬勃旺盛的地方戲時代悄然開始了。昆曲在向全國推廣的過程中,早已開始與各地欣賞習慣相結合,與新生的曲種血肉相融。昆曲的職業化發展是清代地方戲繁榮的領航人,康乾盛世是戲曲藝術從古典到現代不斷進步的關鍵時期。此時演劇事業的繁榮盛世局面與文人創作的衰落趨勢構成了嚴重的矛盾。為了彌補新劇匱乏的尷尬,也為了進一步總結提高舞臺的表演藝術,以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靈活的折子戲體制受到了普遍的重視。總之,這一時期的昆曲是在不斷總結前期的成就上繼續發展的。
  (五)昆曲的輝煌
  昆曲藝術最后的輝煌當屬“南洪北孔”。南洪北孔是戲曲對康熙中期兩位杰出劇作家的合稱,即指《長生殿》的作者洪昇和《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康熙七年和康熙十三年,洪昇兩次進京求取功名,都沒有成功,便旅居北京,以賣文度日,《長生殿》就完成在這個時期。該劇創作歷時十年的改定,其思想也從一介文人的感遇傷懷,逐步延伸到解剖歷史與人性的深刻矛盾??滴跞四?,《桃花扇》完稿。該劇通過巧妙的結構設置、鮮明的人物刻畫,借南明王朝的短暫歷史,寫亂世情懷的悲歡離合,成功地展示了一幅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這兩部戲曲產生的年代,正是康熙中期天下初定的時代。洪昇、孔尚任憑借其高超的藝術才華,使昆曲的文人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長生殿》和《桃花扇》一經問世,便引起了極大轟動,很快傳唱大江南北。
  三、昆曲的文化價值及意義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昆曲已經成為特征較為鮮明的傳統音樂類型,通過歷史的變遷,各個歷史朝代及地域的人民的意識形態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對昆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昆曲的藝術價值不斷流傳并影響整個中國傳統民族文化,記載著不同歷史時期人民生活風貌的昆曲藝術,深刻地體現著人們的思潮、生活習俗以及時代剪影。
  當下,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日趨多樣化,民族文化也開始不斷走向世界,彰顯自身魅力,人們對音樂本身的追求同傳統時期具有較大的差別,如何利用媒介手段豐富并發展昆曲中的民族精髓,營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傳播環境,對于專業的音樂從業者來說至關重要,也對昆曲藝術家提出了具有時代意義的要求和挑戰,這樣才能成功樹立保護民族音樂文化遺產的意識,擔負起重構民族文化精神家園的時代重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1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