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產業結構的關聯特征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利用2015年我國投入產出表數據,在對產業結構關聯特征進行感應度、影響力分析的基礎上運用靜態投入產出模型的結構分解技術,對產業關聯特征進行細化分解,將其分解為乘數效應、反饋效應、溢出效應,結果表明產業溢出效應、乘數效應和反饋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依次減弱。推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應充分挖掘產業自身潛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注重發揮產業關聯機制的作用,促進產業高效融合發展也是有效舉措。
  關鍵詞:產業關聯靜態投入產出結構分解技術乘數效應反饋效應
  一、問題的提出
  在投入產出分析中,通過計算感應度系數、影響力系數等指標,能夠有效反映產業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和依存程度,即產業之間的產業關聯特征。在此基礎上,將結構分解技術納入投入產出分析范式,能夠將產業關聯特性進一步細化分解,是對傳統產業關聯分析的新拓展。本文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技術,在對我國產業結構進行感應度、影響力等產業關聯特征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靜態投入產出結構分解技術,測算乘數效應、反饋效應和溢出效應等產業關聯特征,并提出相關結論和建議,以此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參考依據。
  二、基于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的產業關聯分析
  在投入產出分析中,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是反映產業關聯特征的重要指標。其中,感應度系數是反映某一產業部門對其他產業部門需求變動敏感程度的指標;影響力系數是反映某一產業部門自身需求變動對其他部門波及程度的指標。計算公式(1)(2)如下:
  在2015年我國投入產出基本流量表所列的17個產業部門中,感應度和影響力都較高(感應度系數>1,影響力系數>1)的產業部門有5個,分別是采礦業(129,100)、化學工
  影響力系數大Ⅱ紡織服裝及皮革產品制造業(081,111)、煉焦燃氣及石油加工業(076,11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061,118)、其他制造業(084,116)、建筑業(039,116)Ⅰ采礦業(129,100)、化學工業(166,121)、金屬產品制造業(133,129)、機械設備制造業(163,125)、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11,113)
  [GP]影響力系數小Ⅲ食品飲料制造及煙草制品業(094,096)、批發零售貿易住宿和餐飲業(096,068)、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094,078)、金融業(096,060)、其他服務業(065,078)Ⅳ農林牧漁業(110,071)、運輸倉儲郵政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01,089)
  感應度系數小感應度系數大[BG)F]
  注:表中數據2015年我國投入產出基本流量表數據整理計算,表中產業名稱后括號內兩個數據(a,b),前者a表示感應度系數,后者b表示影響力系數。[KH*4/5D]業(166,121)、金屬產品制造業(133,129)、機械設備制造業(163,125)、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11,113);感應度較高、影響力較低(感應度系數>1,影響力系數<1)的產業部門有2個,分別是農林牧漁業(110,071)、運輸倉儲郵政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01,089);感應度較低、影響力較高(感應度系數<1,影響力系數>1)的產業部門有5個,分別是紡織服裝及皮革產品制造業(081,111)、煉焦燃氣及石油加工業(076,11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061,118)、其他制造業(084,116)、建筑業(039,116);感應度和影響力都較低(感應度系數<1,影響力系數<1)的產業部門有5個,分別是食品飲料制造及煙草制品業(094,096)、批發零售貿易住宿和餐飲業(096,068)、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094,078)、金融業(096,060)、其他服務業(065,078)。綜合來看,產業關聯度高(感應度系數>1,影響力系數>1)的5個產業部門都屬于第二產業,相對而言,第三產業的產業部門普遍產業關聯度較低。
  三、基于靜態投入產出結構分解技術的產業關聯分析
  靜態投入產出結構分解技術,同樣是在列昂惕夫逆矩陣基礎上,將產業關聯特征進一步細化分解為乘數效應、反饋效應和溢出效應等指標,從而精細化測度產業關聯狀態和水平。本文借鑒Miller and Blair(2009)研究成果,運用結構分解技術對投入產出模型進行拓展,將列昂惕夫逆矩陣分解為公式(3)形式。
  據此,產業i的最終產出可看作是三部分之和,其中,第一部分是11-aii,稱其為乘數效應,其含義是產業需求變動引致產業自身產出水平的變化,是產業自生能力的體現,用Mi代表;第二部分是b[TX-]ii-11-aii,稱其為反饋效應,其含義是產業需求變動對其他產業產生的影響又回饋給產業自身,所形成的對產業產出量的影響,用Fi代表;第三部分是∑nj,j≠ib[TX-]ij,稱其為溢出效應I,其含義是產業因其他產業需求變動而引致形成的產出變化,是產業感應能力的體現,用S1i代表。產業間的相互作用是雙向的,對應溢出效應I,可定義溢出效應II,即還可定義∑ni,j≠ib[TX-]ij,其含義是產業需求變動對其他產業的影響,是該產業影響能力的體現,用S2i代表。從上述含義可見,利用乘數效應、反饋效應、溢出效應I,能夠反映產業的成長能力;運用溢出效應I、溢出效應II,能夠反映產業的關聯水平。在此基礎上,利用2015年我國投入產出基本流量表數據,對我國產業部門的增長效應進行深入分析。
  根據結構分解計算結果(見表2),2015年我國17個產業部門的乘數效應總和為22404,反饋效應總和為1216,溢出效應總和為28767,其含義是:當17個產業部門的最終需求都增加1億元時,利用產業自生機制(乘數效應)將形成產出增量22404億元,利用產業反饋機制(反饋效應)將形成產出增量1216億元,利用產業關聯機制(溢出效應I)將形成產出增量28767億元,產出增量累計52387億元。乘數效應貢獻占比為428%,反饋效應為23%,溢出效應為549%,可見,產業關聯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最高,自生能力次之,反饋能力最弱。從對三次產業間各種效應的比較來看,在乘數效應上,第二產業最強,第一產業次之,第三產業最弱(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在反饋效應上,第一產業最強,第二產業次之,第三產業最弱(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在溢出效應I(感應能力)上,第一產業最強,第二產業次之,第三產業最弱(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而在溢出效應II(影響能力)上,第二產業最強,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最弱(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傮w來看,第二產業各種效應水平基本在社會平均水平之上,第三產業則都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因此,第二產業對我國產業經濟發展具有強支撐作用,而第三產業成長仍需要外部力量的拉動。   
  從各行業來看(見表3),當我國17個產業部門的最終需求都增加1億元時,化學工業產出增量最高,達到5119億元;建筑業產出增量最低,僅1201億元。在同等強度的需求刺激下,產出增量超3億元行業有7個,其中第一產業1個、第二產業5個、第三產業1個??梢姡诙a業產業關聯水平普遍高于第一、三產業。在乘數效應上,有7個行業高于社會平均水平,都屬于第二產業,表明這些行業自生能力相對較強;第三產業行業的自生能力普遍較低。反饋效應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并不十分顯著,反饋效應值最大的行業為機械設備制造業,效應值為0143,占總效應(三種效應之和)的比重為28%;而反饋效應占總效應比重最高的產業是食品飲料制造及煙草制品業,但占比僅為46%,其產業效應值為0133。總體而言,反饋效應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微弱。溢出效應I高出社會平均水平的行業有10個,其中第一產業1個、第二產業5個、第三產業4個。溢出效應II值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產業有9個,都屬于第二產業。
  根據不同效應的取值情況對各產業進行簡單分類(見表4)。其中,由于各行業反饋效應都較小,相對其他效應的影響偏弱,因此,分類中沒有考慮反饋效應的影響。
  第一產業屬于“低乘數效應—高溢出效應I—低溢出效應II”的產業類型,即表明第一產業對其他產業需求變化反映敏感,具有較強的產業感應能力,但產業自生能力和對其他產業的影響能力卻都較弱。因此,第一產業發展要注重提升產業自生能力,提升產業創新發展水平,優化內部產業結構,并加強與其他產業的協調發展。
  在第二產業中,各行業間產業關聯水平的差異較大。煉焦燃氣及石油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建筑業等3個行業屬于第二類,產業成長性較差,但產業對外溢出效應較強,即這些產業對其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這類產業必須從健全產業自身發展機制入手,提升產業競爭力。采礦業屬于第四類,產業具有強關聯的產業特征,但自生能力較差。食品飲料制造及煙草制品業、紡織服裝及皮革產品制造業等2個行業屬于第五類,產業自生能力較強,但關聯性弱。其他制造業屬于第六類,產業自生能力較強,對其他產業發展具有較大影響力,但產業感應能力比較差?;瘜W工業、金屬產品制造業、機械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4個行業屬于第七類,產業成長性強,關聯性強,是具有“承上啟下”特征的“中場產業”,是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主導性產業,發展這些產業對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產業各行業的乘數效應和溢出效應II都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表明第三產業的自生能力較弱,對其他產業的影響較弱。其中,運輸倉儲郵政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零售貿易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等4個行業屬于第三類,其他服務業屬于第一類。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推動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發展,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第三產業的支撐作用仍不夠強。從產業關聯特征來看,這主要是因為第三產業的產業關聯機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產業的技術經濟特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因此,在產業自身基礎尚未夯實之前,一味強化通過外部環境和力量拉動產業發展,其效果必定會大打折扣。因此,對于第三產業,要完善自生機制,提升自生發展能力;同時要通過產業內部結構優化和產業功能升級,建立和強化產業的技術經濟聯系,發揮產業關聯效應。
  四、簡短結論與對策建議
  第一,化學工業、金屬產品制造業、機械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在我國產業體系中,產業的感應度和影響力水平都較高,產業的成長性也較強,具有主導產業的顯著特征。
  第二,從產業關聯情況看,我國產業溢出效應、乘數效應和反饋效應的作用依次遞減,表明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影響機制是產業關聯機制,產業自生機制也具有重要影響,而產業反饋機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弱。
  第三,第一產業反饋效應和對其他產業感應能力較強,但是自生能力和影響能力較弱;第二產業的行業基本都具有某一方面的顯著優勢,甚至三種效應都相對較高,例如煉焦燃氣及石油加工業等對下游產業具有帶動能力,食品飲料制造及煙草制品業具有較強的自身發展能力,化學工業成長性和產業關聯性都較高;第三產業具有低成長、弱關聯特征的行業較多,自身成長能力和產業關聯水平有待提升。
  根據以上結論,本文認為,從產業關聯視角看,仍需對化學工業、金屬產品制造業等產業給予高度重視,充分發揮產業的輻射帶動和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當然,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些產業基本屬于傳統產業范圍,其中化學工業等產業發展面臨的來自環境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嚴峻,在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應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依靠創新的機制、創新的技術、創新的工藝、創新的管理、創新的路徑等一系列創新實踐,提升產業適應宏觀形勢的能力。傳統產業與綠色發展要求并不矛盾,只是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創新技術、方法路徑等障礙沒有打通。一旦瓶頸被突破,這些產業的優勢就能夠充分彰顯,對經濟發展持續發揮作用。當前,第一產業乃至整個“三農”發展將面臨重大變局,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新的機遇已經來臨,新的方向和路徑基本明晰,但歷史積累的問題和矛盾也尤為嚴峻和緊迫,以產業振興帶動整個鄉村振興是未來發展必由之路。近年來,服務業發展速度和質量不斷提升,但客觀的看,服務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高度協同的局面沒有形成,生活性服務業的形態、內容、質量都有待新的探索和提升。服務業發展,服務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是關鍵,亟待依靠市場經濟規律健全服務業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支柱性服務產業,培養龍頭型骨干企業,優化產業內部結構,完善產業關聯機制,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服務能力。
  本文研究表明,我國不同產業間的發展水平和發展仍具有較大差距,優化產業結構,當務之急是提升產業自身發展能力、優化產業關聯水平。同時,制定產業政策過程中,不能僅著眼于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的宏觀層面,更應從中微觀層面根據不同產業的關聯特性制定有針對性的細化的產業支持政策。產業結構關聯特征分析是一項復雜但有意義的工作,本文沒有涉及或沒有完全展開的研究課題,值得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Ronald EMiller,Peter DBlairInput-Output Analysis: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M].Second E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2]賈曉峰江蘇最終需求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互動變化定量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15(06).
  [3]金春鵬江蘇產業結構的關聯特征分析——基于投入產出結構分解技術的實證研究[J].統計與咨詢,2017(02).
  [4]金春鵬江蘇產業結構的投入產出關聯特征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7(02).
  [5]劉偉,蔡志洲技術進步、結構變動與改善國民經濟中間消耗[J].經濟研究,2008(12).
  [6]王岳平,葛岳靜我國產業結構的投入產出關聯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02).
 ?。ń鸫葫i,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4608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