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性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基于2010-2017的相關數得出:臨滄市的產業結構變化促進了就業增長,但就業結構的變動滯后于產業結構變化,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不協調,就業結構的調整被動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需要結合臨滄市的區位優勢促成產業結構調整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
【關鍵詞】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比較勞動生產率;結構偏離度;就業彈性
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產業結構的轉變導致產業問勞動力的配置發生了改變,從而導致就業結構產生改變。同時,就業結構的改變直接引起了勞動者收入結構變動,進而引致需求結構發生了變化,導致產業結構調整,最終形成合理的就業結構與優化的產業結構相互促進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云南省臨滄市經濟發展水平落后,急需探明經濟增長緩慢的結構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找到解決的辦法。本文利用臨滄市2010-2017年經濟發展的客觀統計數據,采用目前學術界普遍使用的比較生產率、就業彈性系數、結構偏離度三個指標,對臨滄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性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促進臨滄市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一、臨滄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演變
?。ㄒ唬┊a業結構演變分析
臨滄市相對于云南省的其他州市來說,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近年來臨滄市得益于地緣上的優勢,不斷加強沿邊合作與開放,積極融人到大湄公河此區域合作開發中,轉變地區的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216.9731億元增長為2017年的640.06億元,年均增加52.9億元,增幅較大。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32.94:35.11:31.95升級為26.86:34.41:38.73.產值增長大,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從表1來看,2010年以來,臨滄市三次產業的產值除了第二產業略發生波動外,整體處于增長的態勢。第一產業的產值比重在緩慢降低,第二產業的產值在在2013-2014年有所回落,2015年又快速增加。第三產業生產總值持續上升,從2014年起,產值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可以說,2010年以來,臨滄市的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二、三次產業的產值比重問的差距逐漸縮小,并主要貢獻了臨滄市的GDP,但第一產業相對于云南省15.1%的平均水平來講,所占的比重仍較大。
?。ǘ┚蜆I結構演變分析
根據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伴隨著勞動力的不斷轉移,就業人口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也開始發生變化。
從表2可以看出,臨滄市第一產業的就業人數總量相對穩定,就業比重較高,比值一直在60%左右,表明臨滄市大量的勞動力還停留在第一產業,第一產業勞動人口轉移困難。第二產業就業人員數量在同期最低,呈緩慢增長的趨勢:在三次產業中就業人數、占比超同期第二產業較大。總的來看,臨滄市就業結構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實現了就業人口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但步伐較緩。
?。ㄈ┡R滄市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變化趨勢比較
通過表1、表2對比可以看出,2010-2017年臨滄市三次產業的就業與產值結構的變化趨勢大體上是相似的,這表明二者之間是相互影響、聯動變化的。同時,不同產業所受的影響因素不同,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們之間的轉移變化特征并不完全相同。通過產值結構與就業結構變化曲線圖,可以發現第一產業產值和就業的發展趨勢大體一致,擬合度較好,產值比重降低,就業比重也逐漸減少。第二、三產業擬合度差些,查詢得知2010年以前臨滄市第二產業的產值比重要低于第一產業,這說明臨滄市的工業發展起步比較遲,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總體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但就業的比重上升則比較穩定,表明其在此期間接納就業人員的能相對穩定。
二、臨滄市產業結構與結業結構的協調性分析
(一)比較勞動生產率分析
比較勞動生產率是指一個部門的產值比重與勞動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1%的勞動力在該部門創造的收入比重,主要反映在一定勞動力投入條件下某部門的生產效率,可以用來測度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性。
從表3可以看出,第一產業的勞動生產率最低,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最高,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居中。從三次產業比較勞動力率變化趨勢的基本特征看,第一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從2010年的0.49下降至2017年的0.46.且遠偏于均衡值1.表明第一產業基礎地位相對穩固:第二產業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波動較為明顯,總體趨勢呈上升趨勢,且遠大于第一、三產業,但總體增幅不大,表明第二產業發展質量提升不大,卻貢獻最大;第三產業同樣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有所波動,但遠高于均衡值1.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性最好,表明具備解決就業壓力、增加價值增值的潛力,但從總就業人數來看,目前此功能發揮作用不明顯。
(二)就業彈性分析
為觀察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產生的影響,通常用就業彈性系數來反映產值增長對勞動力吸收能力的影響。就業彈性是指經濟發展每變化一個百分點所對應的就業結構變化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是:某一產業就業彈性=某-產業就業增長率/某-產業產值增長率。彈性系數大于零的時候,數值越高,表明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越大,數值越低,表明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也就越小。彈性系數小于零時,經濟增長對就業人員產生影響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生產總值在增加就業人員卻是在減少,這種現象稱之為“擠出效應”:另一種是生產總值在減少就業人員卻在增加,也就是“吸收效應”。系數等于零的時候,表明產值的增加對就業增長不起任何作用。
從表4中的就業彈性數據來看,2010-2017年臨滄市三次產業中各產業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是不相同的。第一產業的就業彈性系數數值有正數也有負數,負數說明與產值增長相比,就業人員在減少,此時就業人員存在擠出現象。就業彈性系數大于零,但都比較接近零,表明第一產業產值的增長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比較弱。
第二產業的就業彈性系數除了2014外,其余年份全部為正值,并且通過表1和表2的對比,可以發現2014年第二產業的就業人數在增加,但產值呈現了負增長,也就是說2014年就業人員存在吸收現象。總體來看,第二產業的平均就業彈性為0.925.在三次產業中最高,由此可以得出臨滄市第二產業的發展對就業的拉動作用相對于第一、第三產業來說要更顯著,且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表4中,臨滄市第三產業的就業彈性系數全部是正數,且彈性數值在0.187到0.588之間呈增長狀態,表明產值增加拉動了相當一部分勞動人員就業,對解決就業有很大潛力。 (三)結構偏離度分析
為了分析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對稱性和相關性,通常采用結構偏離度指數作為衡量指標。結構偏離度是指各產業產值增加值比重與就業比重同1的差,主要用來表示某一產業就業結構滯后于產業結構的程度。計算公式為:某一產業結構偏離度=(某-產業產值占總GDP的比重/某一產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1。該公式計算結果等于0的時,表明該產業就業結構與產值結構之間的協調性較好:該公式計算結果越大,說明一單位的勞動創造的產值較大,同時也表明這個產業還有很大的就業空間,吸納勞動力的潛力較大,為使產業發展與吸納就業的能力相一致,該產業應該吸納更多的勞動力;該公式計算結果小于零時,表明該產業的產值比重小于就業比重,勞動生產率較低,剩余勞動力數量比較多,此時該產業中存在隱性失業,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促使這部分人員的轉移。資料來源:根據《臨滄統計年鑒2017》和《云南統計年鑒2017》整理所得。
據表5的數據來看,臨滄市第一產業的結構偏離度數值全為負數,這說明臨滄市第一產業就業結構與產值結構之間的不協調性在逐漸增加。結合表1、表2來看,第一產業的產值比重降低幅大于就業比重,表明臨滄市第一產業存有隱蔽性失業(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出去。第二產業的結構偏離度一直呈下降趨勢,快接近1.說明第二產業對就業的吸納已趨飽和。但仍然是未來吸納勞動力的主要產業:第三產業的結構偏離度正值,其數值雖然小于1.但增長的趨勢表明它的協調性越來越好。
?。ㄋ模┡R滄市產業結構與結業結構的協調性分析結論
以上分析表明臨滄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發展不協調的。具體表現為經濟的發展對就業的帶動作用不明顯,就業結構的調整明顯慢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并且存在被動適應性。根據就業彈性系數可以得出,隨著產值的增加臨滄市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員的數量在不斷減少,對勞動力存在擠出的現象;第二、第三產業對就業具有拉動作用,且總得來看第二產業對就業的拉動速度比第三產業快,但就業比重還比較低,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具有一定的波動,但在未來他對就業的吸納潛力巨大。
從結構偏離度來看,臨滄市第三產業因為對專業技術的要求不高,進入門檻相對要低,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更強;第二產業在未來吸納勞動力的空間和潛力較大,但由于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較高,不容易進入,導致其現階段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有限。原因是勞動力供給結構和供給水平的轉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時間上的滯后性,從而致使就業結構的調整總是落后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所以相對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來說,就業結構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三、對臨滄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發展的建議
?。ㄒ唬┘哟髮Φ谝划a業的扶持,促進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轉移農業剩余勞動力
臨滄市水熱資源豐富,熱量充足地形平坦的河谷壩區,適宜甘蔗、橡膠、咖啡、堅果、木薯等農作物作物的生長,中高海拔地區則比較適合冬梨、冬桃、烤煙、茶葉、泡核桃等經濟作物的生長??梢猿浞掷脜^域自然優勢,加強培育具有地方性特征的優良農產品,帶動產業增長;此外要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解放勞動力,加快轉移到其他產業步伐。
?。ǘ┐龠M第二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升級,加強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
從產業內部結構來看,臨滄市主要以糖業和電業為主導產業,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產品附加值低。根據現在的產業格局,臨滄市應該鞏固糖業和電業的主導地位,延長其產業鏈。對于糖業在發揮地區優勢的同時,十家糖業公司之間應加強技術信息的交流,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對制糖產生的廢渣進行循環利用,延長產業鏈,增加就業機會,加大對第一產業轉移的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同時依托咖啡、泡核桃、木瓜、香蕉等特色農業基地,培養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在促進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增收的同時,也為其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
?。ㄈ┐罅Πl展第三產業,積極發掘其吸納勞動力的潛力。
從前面分析可知,臨滄市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更強,接收的剩余勞動力數量更多,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渠道。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現代物流為新途徑,加快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同時,充分發掘和開發利用滄源崖畫、廣允緬寺、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旅游資源,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增加就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2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