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性實證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性評價指標體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隸屬函數協調發展度模型,對2005—2016年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性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2005—2006年,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滯后失調;2007—2012年,兩系統協調發展;2013—2015年,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超前失調;2016年,兩系統協調發展,協調類型變化路徑為瀕臨失調—基本協調—優質協調—瀕臨失調。最后,提出增強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性的建議。
  關鍵詞: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經濟系統;協調性
  中圖分類號:F572.8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2-0044-02
  引言
  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有一定規律可循[1]。綜合交通運輸為人力資源、物資及信息傳播與交流提供了有效載體,使得區域經濟聯系更緊密、交流更頻繁且一體化程度更深[2]。交通一體化打破了行政區對經濟發展的束縛,擺脫了交通“瓶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束縛,有利于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輻射功能,促進區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為區域間的交流和聯系提供基礎保障。
  關于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研究,國外開展得較早。Adam Smith在《國富論》中指出,交通運輸發展明顯有助于國民財富增長[3]。Matthew G.Kariaffis運用DEA分析法,結合前沿理論方法,以美國為例,研究了運輸效率與運輸效果的協調性及交通運輸與規模經濟,采用近五年的相關數據,對其研究成果進行了驗證[4]。Hakkinen在研究中提出了包含新科技應用、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政策協調性、環境情況等城市交通系統評價指標系統[5]。目前,國內關于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也有一定研究成果,包括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6]、交通運輸與經濟的耦合性[7]、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8]等。
  綜上所述,本文以陜西省為研究對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隸屬函數協調發展度模型,對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發展水平進行測算,分析兩系統間的協調性,為陜西省交通運輸業與經濟發展提供借鑒,同時為西部地區協調兩系統關系提供參考。
  一、評價指標體系與研究方法
 ?。ㄒ唬┰u價指標體系
  本文在評價指標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借鑒相關學者研究成果,構建了包括綜合交通運輸系統(T)與經濟系統(E)兩個子系統共22個指標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性評價指標體系。其中,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包括鐵路營業里程、公路營業里程、水運營業里程、民航航線里程、鐵路網密度、公路網密度、交通運輸從業人數、民用汽車擁有量、民用機動船數、旅客周轉量、貨運量;經濟系統包括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第二產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GDP增長率、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在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ǘ┭芯糠椒?
  1.主成分分析法。本文采主成分法分析測算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具體測算過程如下:
  首先,數據標準化處理。為消除變量間在數量級與量綱上的不同,本文SPSS23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標準化數據Zij。
  最后,計算主成分及系統綜合發展水平。由標準化數據Zij和相關系數矩陣R的特征向量,得到相關系數矩陣R的主分量Fi:
  由前k個主分量Fi及與其相對應的方差貢獻率?茁i得到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
  2.隸屬函數協調發展度模型。本文引入隸屬函數協調發展度模型對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間的協調性進行深入分析。協調度計算公式如下:
  3.協調性評價標準。在實際應用中,經濟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與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發展水平的差值F(E)-F(T)可以被用來衡量兩個系統之間的超前或滯后關系,系統協調性等級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
  二、實證結果及分析
  根據協調性評價指標體系,查閱《陜西省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選取各指標2005—2016年的原始數據。根據式(1)和式(2)測算兩系統各年份綜合發展水平(如表2所示)。
  根據公式(3)、式(4)、式(5)求得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度與協調類型(如表3所示)。
  從表3分析可以看出,2005—2006年,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度有所提升,從瀕臨失調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滯后型轉變為基本協調同步型,但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發展相對滯后,屬于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滯后失調階段。2007—2012年,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趨勢,且協調度指數均超過0.8,達到基本協調級別及以上級別水平,并由基本協調型轉變為優質協調型,屬于發展協調階段。2013—2015年,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度表現為先下降后上升,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超前于經濟系統,并由基本協調交通運輸系統超前型轉變為瀕臨失調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超前型,屬于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超前失調階段。2016年,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度達到0.928,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基本協調同步發展。
  結語
  本文通過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性評價體系與模型,對2005—2016年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性進行實證分析,主要結論如下:2005—2006年,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滯后失調;2007—2012年,兩系統協調發展;2013—2015年,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超前失調;2016年,兩系統協調發展,協調類型變化路徑為瀕臨失調—基本協調—優質協調—瀕臨失調。   為提升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發展水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推進綜合交通運輸與經濟協同發展。發揮綜合交通運輸的輻射作用,加強陜西城市間及陜西與周邊省市的良性互動,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二是注重各類交通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統籌基礎設施建設與運輸服務的協調,公、鐵、空、水等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城市交通運輸與城際交通的協調,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和自然資源等方面協調,拉動交通運輸需求增長,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優化交通設施建設合理布局,注重各類交通運輸方式銜接轉換能力建設,以點帶面,尤其是關中、陜南、陜北地區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運輸效率,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三是加快綜合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建設。陜西省應根據區域地理特征及社會經濟發展條件,通過加快構建貨運鐵路網絡和大力發展公鐵水聯運著力打造更經濟高效的貨運服務體系,推進多式聯運,加強以鐵路站、機場為主體的“零換乘”綜合客運樞紐建設,提升效率驅動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榮朝和.論運輸業發展階段及其新常態和供給側改革[J].綜合運輸,2016,(12):1-6.
  [2]  劉秉鐮,趙金濤.中國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因果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5,(6):101-106.
  [3]  亞當·斯密.國富論[M].楊敬年,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22.
  [4]  Matthew.G.Karlaftis.DEA,Approach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urban transit system.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4,(152):354-363.
  [5]  Hakkinen T.Assessment of indieators for sustainable urban construetion[J].Civi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2007,(4):247-259.
  [6]  呂稼歡,范文強.基于VAR模型的區域交通運輸需求與GDP的關系實證分析[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6,(2):52-55.
  [7]  謝奔一,黃永燊.交通運輸與經濟系統耦合協調的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6,(6):29-34.
  [8]  薛鋒,鄒彪.綜合運輸系統與經濟系統協調性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17,(4):61-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7042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