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與心理建設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社會時代下,人的健康不只片面是身體健康,更應有心理健康。人的身于心、生理與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而今中學生學習科目增多,學習氛圍緊張,家人老師朋友期待值過高等原因導致他們心理出現了許多問題。
關鍵詞:產生原因;心理疏導;心理教育
中學時期是青少年經歷生理的、認知的以及社會的過渡階段,然而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心理承受能力深淺程度不一,這階段將對中學生們以后的成長產生影響,因此心理建設尤其重要,探索心理問題產生原因,教他們進行自我疏導,當然開展心理教育很有必要。
一、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原因
目前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緣由主要有四大方面,家庭、學校、社會、自身方面,這些因素極易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比如說學習壓力過大,適應能力差,情緒不穩定,人際關系敏感,心理不平衡,性格不完善,神經衰弱等等不同情況。
探索心理問題產生原因極其重要,青少年的悲劇太多,令人痛惜。江蘇“17歲少女遭同學歧視自殺”,年僅17歲的女孩是江蘇鹽城一中學的學生,她家比較復雜,爺爺是勞改釋放人員,爸爸是殘疾人,媽媽也只是小商販,這樣的家庭已是貧苦,也是因為這樣女孩經常被同學嘲笑?;氐郊抑信⑾驄寢屧V苦卻被指責,想不開的她寫下遺書喝下農藥自殺了,花一般的生命就此流逝。此事件中的女孩心理問題已經很嚴重,家庭的緣故遭到學校同學孤立嘲諷,而女孩自身承受能力不夠強大,諸多壓力等因素造成了慘劇。
近期發生了“河間14歲少年屢遭校園暴力”事件,一名14歲的男孩多次被同學毆打、勒索,警方已介入。這個男孩子自從到河間二中讀書后,變得沉默寡言,性格非常內向,也不愿意出門。之所以這樣,他媽媽曾說,孩子之前經常遍體鱗傷回家,她多次詢問,兒子都答復是自己不小心劃傷的或者摔倒弄傷的,知道事情真相后,家長才明白孩子一直都被欺凌,回家還不敢和父母訴說。原來孩子經常被班上一男生在各種場合欺負,拳腳相向,威脅勒索。校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心理帶來了極大的創傷與陰影,這樣的事情好幾方都有責任,會發生校園暴力,學校領導脫離不了關系。這起事件中的施暴男孩他也有心理問題,通過施暴來獲得成就感,同時也想不勞而獲得到錢財。
二、進行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項崗位技能。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項個人社會技能,它是對個體的情緒問題或發展困惑進行疏泄和引導,支持個體的自我調試,那么如果一個人能夠自我疏導,是可以提高個人的自我管理、人際關系。
心理疏導有哪幾種常用方法,接下來舉例一些。心理壓力消除法中,首先要做到換位思考,一個人在認識、思考和評價事物時,應該從多角度多方位看待。因為如果你只從一個角度看,會引起消極情緒,甚至可能會鉆進死胡同,轉個角度會發現事物美好的一面,這樣心理壓力可以減少。其次應該是傾述感受,悲傷難過的情緒不要憋在心底,及時向家人老師朋友同學傾述,如果不想面對面交談,可以將心事寫成信件,丟在一邊或者給別人看,之后再解決問題就好了。當然有些人很多的壓力來自于內心膨脹的欲望,不滿足現狀過于追求其他,此時你應該降低生活標準,對生活的過份完美追求,會使一個人的心理負擔加重,要學會放松和放下。
接受幫助。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當你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可以請別人幫忙,與其自己無畏勞動,不如找朋友聊聊,尋求事情解決的問題。不要覺得麻煩別人,有時候這是一種增進感情的方式。最好不要同時做幾件事。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與其同時做幾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將精力集中一件事上,能夠提高效率。積極鍛煉。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強身體素質,也能放松自己的身心,緩解緊張情緒。
學會正確評價自我很重要。個體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對自我的接受和認可。換句話說,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不過高也不過低,如此自負和自卑的心理就不會跑出來。
三、心理教育有必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設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必要過程,通過一些知識傳輸和開展活動,讓中學生情感交流和情緒疏導,化解種種心理問題,促進青少年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獲得全面和諧發展,對學校和社會的穩定有意義。
心理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健康維護。學校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具體來說有智能訓練、情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性心理教育等等。對學生心理行為問題進行矯正,這是給少數學生開展的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學內容包括解決問題,比如說學習適應性問題,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等。情緒問題也有許多,調節與輔導多種情緒,如抑郁、焦慮、緊張、自卑等。常見的行為問題也需要咨詢矯正,有很多人可能不在意一些行為,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難從千姿百態的人們身上發現何其多的相似性,因為我們都是人。舉個例子,林海是一名中學生,懷著家人的期望和自己對未來的向往,來到上海讀書卻發現學習和生活并沒有想象中的美好。他是異地學校的新人,背井離鄉來到新環境,既需要適應上海這個大城市,也需要適應學習環境和人際關系,各種心理困惑甚至障礙就可能出現。在此之前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他受到的精神壓力?!?】
總結: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加快,社會的發展處于轉型期,近年來心理研究表明,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一些智力不出眾的人,有著很好的心理素質反而更成功,充分表明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同樣對中學生的成長,心理建設也是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朱靜,《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