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體育教學的理論與原則探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遵循體育鍛煉原則,保證學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還應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根據主客觀情況的變化,不間斷地、獨立地從事科學的身體鍛煉,從而獲得終身的效益。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原則;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是在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按照高校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運用適當的體育教學法,來增強學生的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和體育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和思想品德的一種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它是實現高校體育教學任務的基本途徑。
一、體育教學的任務
1、向學生傳授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和體育衛生知識。為學生奠定終身體育基礎,體育教學應向學生傳授科學鍛煉身體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體育教師還應根據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指導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技術和技能,提高學生未來的工作能力。
2、向學生進行思想品質教育和培養意志品質。體育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適應和個人行為的能力。培養符合社會時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的修養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等。
二、體育教學的理論依據
體育教學的理論依據是決定體育教學原則和體育教學方法的重要根據。主要包括人的認識事物的規律、動作技能形成規律、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律和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
?。ㄒ唬┤说恼J識事物的規律。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的過程,也是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認識是人類意識中反映客觀世界的一個復雜過程,認識任何事物的過程,首先要從事物或現象的感知開始。體育教學一般首先是通過體育教師形象的肢體和生動的講解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然后學生通過反復思維和練習的過程掌握體育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即通過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遵循人的認識事物的規律,安排和組織好課堂教學。
(二)動作技能形成規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某一個動作都會經歷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由不鞏固到鞏固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粗略掌握動作的階段、改進與提高的階段和運用自如的階段。這個過程稱之為動作技能形成規律。
1、第一階段是粗略掌握動作階段(泛化階段)。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根據這一階段的特點和任務,充分運用講解和示范方法,來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理解練習、技術結構和練習方法,使學生初步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和概念;其次教師應讓學生有足夠的練習時間和重復動作的次數,強調以技術基礎為主,體育教師要善于預防和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動作,并能及時的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
2、第二階段是改進與提高階段(分化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應首先選用一些適宜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學生反復練習,不斷地消除緊張和錯誤動作,從整體上提高動作質量,初步建立動作的動力定型;其次教師應使學生加深對動作結構的理解,認識完成動作技術的關鍵,并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動作加以分析,找出改進的方法。
3、第三階段是動作的鞏固和運用自如階段(動力定型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要求學生繼續地反復練習,注重動作的完整性、準確性和連貫性,并強調動作細節的完美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還應采用多種教學教法,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條件下進行練習,使學生不斷地鞏固和提高已形成的動作,使之達到動力定型。
三、體育教學的原則
體育教學應遵循體育教學原則。體育教學原則是體育教學客觀規律的反映,是長期體育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概括,是體育教學必須遵循的準則。
?。ㄒ唬┳杂X性和積極性原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即“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落實在“學”上,應是學生主動性的活動,因此只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有機地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很好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
?。ǘ膶嶋H出發原則。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的任務、內容、組織教法和運動量與負荷的安排,都要符合學生的年齡、性別、體育基礎、學生的體質情況。體育教師應注意照顧大多數同學的情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
?。ㄈ┥眢w全面發展原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引導學生,全面鍛煉身體,堅決貫徹身體全面發展原則,在教材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要全面多樣,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鍛煉,使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都得到全面發展。
(四)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原則。在體育教學中,負荷量和負荷強度要根據教學的任務、要求、教學對象、教材的性質等特點來安排。體育教師應盡可能地把運動負荷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要把握好運動負荷的“度”。如復習課比新授課的運動負荷要大,耐力跑教材要比其他教材的負荷強度要大。在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來安排運動負荷,同時應注意學生的恢復情況,避免學生出現過度疲勞的狀況。體育教師除了控制好每次練習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以外,還應該在練習之間安排一定的休息。休息是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的重要手段。
(五)直觀性原則。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的過程,也是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體育教學一般首先是通過體育教師的形體和生動簡明的講解刺激學生的感官,是學生建立完整的、正確的動作形象,然后通過學生反復思維和練習,掌握體育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即通過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和鞏固所學的知識。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使觀察與思維結合起來。還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了解到正在學習的身體練習和已經掌握的身體練習的關系,辨別清楚身體練習的技術結構、技術環節和技術關鍵及其相互關系,明確正確動作和錯誤動作的界限,使學生迅速地建立起完整的動作表象,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并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ㄗ髡邌挝唬赫憬卜缆殬I技術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