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航標失常的原因分析與控制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航運事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區航道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航道等級不斷提高,亟需高水平的航道航標維護管理工作的支持,各項活動才能順利開展,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展航標失常的原因分析與控制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航標失常;原因;控制
在航道安全航行體系里,航標起到關鍵性作用,借助航標的助航功能就能有效分辨航道的尺度,并且一定程度上有效確定航道的基本方向以及標示出航道的界限結構。另外,要對標示過程的準確性以及燈光明暗度予以判定和處理,確保技術運行狀態較為良好,從而真正確定航道的整體界限。若是航標出現失常,則會削弱或者是喪失其基本的助航作用。
1航標失常的主要原因
1.1水位陡漲導致的航標失常
洪水、暴雨、雨季期間都有可能引起水位陡然上漲,水位上漲后水深加大,水面表面水流湍急,洪水流動過程中帶動大量的樹枝、草渣、垃圾等漂浮物,當漂浮物漂浮到浮標鋼纜附近時會堆積在浮標周圍,為鋼絲繩帶來巨大的壓力,如若鋼絲崩斷,將造成航標流失。
1.2氣象環境造成的航標失常
自然環境對航標的影響中氣象條件的變換為航標帶來的影響最為多元化,暴風對航標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航標會設置在狹窄航道的位置,暴風天氣下航標受到壓力會出現斷裂、沉浮、流失、移位等現象;雷電天氣下,雷電擊中航標后可對航標中電路造成毀壞性的影響;連續陰雨天氣下航標的太陽能電能補充系統受到影響,無法對航標進行正常的供電。
1.3船舶碰撞造成的航標失常
航標在正常的應用過程中會受到船舶的撞擊,船舶碰撞航標的主要原因有船舶駕駛出現失誤、大霧天氣視線受到干擾、船只觸碰暗礁偏離航道等,對航標進行撞擊破壞,受到撞擊后的航標出現位置偏離、斷裂等失常現象。
1.4人為破壞導致的航標失常
人為對航標的破壞主要包括,一些不法分子偷盜航標上的太陽能板、電線、電源等物品,造成航標的損壞;一些適合游泳的區域,人們在游玩過程中攀爬浮標,對航標的技術狀態進行破壞;或是出現人們在航標上進行亂涂亂畫的行為,影響了航標的外觀與功能的發揮;另外,航標周圍的作業施工有可能對航標造成損壞,最終導致航標失常。
1.5水位浮動帶來的航標失常
航標必須具備一定的維護水深與揭示水深的能力,水位浮動較大的情況下,浮標的位置出現偏移,當浮標偏離而無法及時調整的情況下,也可以判定為浮標失常,另外,水位浮動變化使得浮標在水內晃動頻率增加,嚴重時會造成航標觸點松動,電路進水等現象,造成航標燈熄滅。
2航標失常的控制處理措施
為了全面優化監督監管機制,要整合實際問題,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處理措施,積極整合人為監督機制,減少擅自移動或者是破壞的概率,發揮其實際功能。只有從根本上減少航標失常問題,才能提高船舶航行的正確率,避免船舶出現擱淺或者是碰撞等問題,提高航行的安全性。
2.1航道航標巡查
為了有效提高航標處理和管控措施,要結合具體問題建立健全具有實效性價值的管控監督機制,從根本上減少航標失常情況的發生幾率,要強化航道航標的日常維護和養護水平,建構動態化定期檢查和調整機制,保證保養維修的時效性。另外,相關部門要對航道航標予以日常監管,將管控和質量監督工作轉為常態化體系,有效提高檢查頻率的基本效果,從而全面減少由于航標失常導致的危險問題。若是出現異常情況或者是航標丟失問題,則要及時上報所屬管理部門,整合巡查機制后確保其恢復正常,從根本上減少二次海損問題的出現。因此,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要配以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檢的工作要求以及標準,維護整體控制水平。
2.2著重分析天文條件
為了規避突然的天氣變化對航標產生影響,因此,要結合實際天氣變化對水位的參數結構變動予以分析,制定有效的應對計劃。要對漂浮物上的草渣或者是漂浮物進行及時性的清理,關注水位變化的同時,在具體情況發生后有效控制錨鏈長度,及時優化監督管理效果。除此之外,尤其是在惡劣天氣要對燈器、電源等航標相關設備予以監督檢查,維護技術的常規化水平,避免海水沖擊以及水位變化等因素造成的航標失常問題。目前,一部分航標產業也對其進行了改良和優化處理,集中改良航標的浮體結構,確保連接方式以及錨固定結構的設備處理效果以及相關參數貼合實際需求。借助抗沉沒航標處理技術、航標防碰撞航標處理技術等就能完善航標處理的基本效果。
2.3優化設備參數
為了保證整體運行結構和管控效果的實效性,不僅僅要規避外界因素對設備的制約,也要整合航標系統的可靠性,提升其基本穩定性程度的同時,強化燈具的結構和電源日常檢查保養效果,尤其對使用期滿的設備和相關儀器進行統籌性更換處理。除此之外,要建立健全設備管控機制和維護措施,提升設備的監督監管。航標參數主要依據位置坐標系,等同于WGS-84世界大地坐標系,對燈樁、燈浮標、AIS應答器等坐標位置以及發射模式都有所差異。例如,天津LNG碼頭東燈樁燈高19m、射程5海里、標高15m。
2.4強化法律法規的宣傳機制
為了全面提升航標管理工作水平,要管控宣傳機制,提高廣大民眾對于航標保護項目的關注度,從而借助愛護航標的法律意識宣傳措施。相關部門要引發宣傳冊對區域內人員進行集中的下發,結合具體的航道航標法落實有效的法律宣傳機制以及策略,確保民眾能清晰的認知到航道破壞問題產生的惡劣影響。只有建立健全共同遵守共同維護的巷道設施管理工作模型,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航道運行的安全性。
2.5積極引用先進技術。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在航標設置中融入高新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應當是航標遙控測監控技術、GPS、北斗定位技術、傳感測控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通過各種高新技術的結合使用,有效實現了圖形化人機交互界面,為航標的監控和管理提供了準確的信息和依據。然后向航標監控終端發送遙控指令,以便及時對航標的運行狀態進行系統綜合的檢查和控制,最終達到實現在浮標位置、航標燈、電器設備等設備運行的檢測和失常報警。雖然高新技術應用在航標失??刂飘斨芯哂泻芏嗝黠@的優點,但我國對此方面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比如:設備穩定性有待提高,偶爾會發生錯誤報警情況;檢測的精度和技術要求比較差,在很多條件比較差的環境中難以發揮應有的價值和作用;比較依賴互聯網技術、GPS、北斗定位技術等,一旦其中某一項技術發生故障,都會對整個系統的可靠性造成一定差異。
3結束語
總而言之,航標失常的主要原因包括水位陡漲導致的航標失常、氣象環境造成的航標失常、船舶碰撞造成的航標失常、人為破壞導致的航標失常、水位浮動帶來的航標失常等,通過加強航標質量把關、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加強對航標的巡查工作、合理設計船舶碰撞航標應對方案、積極引進新型航標建設技術、加強航標保護教育傳播等具體控制措施的建設,能夠有效提高航標的控制與管理水平,保障船舶的安全行駛。
參考文獻:
[1] 梁艷龍.航標失常原因分析及對策[A].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如何制定科學決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科技與企業》編輯部,2015:1.
[2] 嚴桂強,龐瑞炎.航標失常的原因分析與控制[J].西部交通科技,2011(02):90-92.
(作者單位:大連航標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061.htm